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8-08-31 06:24秦燕胡高峰
新西部 2018年8期
关键词:巴南区环境污染污染物

秦燕 胡高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巴南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城乡统筹特色新区建设目标,必须改变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城乡之间的跷跷板状态,充分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境建设体系,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迈向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

“十三五”时期,随着工业园区的建成,人口数量的聚集和增加,环境保护面临重大转型,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1]“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是重庆市巴南区在“十二五”乃至“十三五”规划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若要在全区范围内,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与乡村一体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不仅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更要注重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环境污染的治理。

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巴南区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池)和垃圾收运系统(及设施)分布在22个镇街。全区共有污水处理厂25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达128200吨/天,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为进一步处理“三无”企业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区部分镇街集中修建了63座污水生化处理池,处理能力达11820吨/天。全区共有垃圾中转站6个(花溪、南泉、南彭、界石、一品、安澜),花溪、南彭、界石、木洞、百节、安澜、跳石垃圾收运系统各一个,日处理能力达535吨,全区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6%。

2012年,巴南区集中大量资金和精力着力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全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及中心区镇街人口迅速增加,但市政及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及中心区镇街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乱倾乱倒乱排乱放比较严重。随之而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垃圾不分类、不处置,污水未处理直接下河,不仅严重阻碍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和拉低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还威胁到居民的健康与生存。

目前巴南区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开展了对垃圾和废水的治理,能够做到对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但是对面源污染问题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由于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布局、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存在漏洞,城乡环境治理呈现出较大的落差。为了实现城乡统筹特色新区建设目标,必须改变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城乡之间的跷跷板状态,充分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境建设体系。[2]

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分析

1、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管理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的来看,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正在全面实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人才优势。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1)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污染治理产业的需求存在差距。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起步较晚,骨干企业不多,带动力还不强,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这种小型、分散的局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还不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强大引擎。

(2)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发展机制仍不完善。污染治理技术交易、污水处理及垃圾收运系统的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原创技术少。特别是在创新发展模式、绿色技术开发、配套机制支撑等方面还不成熟,存在很多限制性制约因素。

2、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

(1)巴南区的污染治理设施还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污染量的需求。全区虽然建造了一批污染治理设施,但一方面这批设施在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到发展的需求,随着龙洲湾新区的逐步建成以及职教城的逐步引入、公租房的修建等将大大增加污染物的数量;另一方面,随着污水管网的逐步完善,原来的一些散排、乱排的污染物也将纳入治理范围,这也会极大地增加污染治理设施的负荷。

(2)污染物类型繁多,污染物的分类处于起步阶段,各类污染物的分类处理设施不完善;同时由于不同污染物产生的量有极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巴南区污染物的主要构成及其数量设计建造污染治理设施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3)污染物收运管网覆盖不全面,原有的管网有部分存在设计不合理现象,一些已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由于管网等方面的不完善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有污染不能及时治理,有设施不能充分运用”的现象。如何根据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处理量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分配管网,仍然有待研究。

(4)污染物治理设施的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或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对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均不熟悉,导致处理设施闲置或空置。

3、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区上制定了《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巴南府办发〔2011〕65号),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污染防治,环境污染治理产业整体的投入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污染治理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市场机制不健全,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尚待完善。

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综合管理

(1)制定环境污染治理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现有的各项环保政策和产业基础,明确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继续做大做强环保产业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和“示范工程”的培育工作,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环保产品和工艺及环境管理等六大类发展项目。

(2)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服务平台。积极制定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区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环保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举措,审定环保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环保产业发展中的相关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定位,分工合作,积极为环保产业发展服务。

(3)全面落实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所得税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或摊销的优惠政策,营造和巩固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落实好垃圾生物质发电政策,及时制定环保产业鼓励投资指导目录,推进环保产业聚集区建设。

(4)建立环保项目及政策信息平台,及时向企业提供政策导向、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信息,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环保技术及项目推广活动,促进设备制造企业和用户、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积极组织开展政策调研、组织技术推广、开展交流合作及有关咨询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

2、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撑力度

(1)对污染物的主要构成及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并结合巴南区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扩建或增建一批污染治理设施,以满足全区日益增加的污染量的需求和对污染物分类治理的需求。

(2)调整现有污染物收运管网,一方面将污染物管网按规划连到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另一方面将原来的一些散排、乱排的污染物也纳入治理范围。做到“有污染能及时治理,有设施能充分运用”。

(3)引进先进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和设施。一方面为了做到对污染物分类治理,现有设施远远不足,根据全区主要污染物分类的情况,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另一方面现有的污染物治理设施随着设备的老化和技术的落后,需要引进一批处理效率更高的设备,以增加污染治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同时努力引进污染物“资源化”的技术,在治理污染物的同时产生效益,以好的效益促进技术的革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4)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将过去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升级为谁污染、谁付费的模式。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把排污者的直接责任转化为间接的经济责任,由具体承担治理任务的中介机构集中资金投入,建立治理经营实体,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管理和运行,带动环境服务业、保险业、金融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5)引进专業人才,加强技术人员水平培训和交流。在全区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强、技术熟练人员在各个污水处理厂、垃圾收运站之间的经验交流,做到从业人员对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熟悉,避免处理设施闲置或空置。

3、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经费保障

(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有效解决资金“瓶颈”难题。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创建环保金融组织,培育环保金融市场、广辟资金来源,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等,保障环保项目顺利实施。

(2)设立环保专项资金,加大区政府对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和宣教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以资金补助或以奖代补等形式,重点安排资金支持大气、水等污染特别严重的、影响面广的污染整治工程项目。

(3)建立多元化节能环境污染治理产业投融资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节能环境污染治理产业的积极性。在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节能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发展领域,形成投、保、贷互为补充的资金保障体系,构建多元化投入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发展环境污染治理产业,重视技术引进和智力引进,鼓励外商投资环保基础设施。

4、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力度

(1)建立环境污染治理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及重点,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环境信息,都要依法及时公开。分步制定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强制公开环境执法监管、环境状况、环境事件、污染源等信息公开。

(2)构建环境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教育专栏,举办专题讲座、专题咨询,开展实践活动、集中培训、公益宣传等便于公众接受的方式,强化环境教育;建立排污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负责人的强制环境教育制度;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创建各类环境教育基地。

(3)完善决策过程的公众参与制度,[3]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原则与范围,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程序和方式,强化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意见处理情况说明制度,及时公开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意见建议采纳情况。

(4)完善日常环境行为的激励约束制度,[4]建立健全公众环保行为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公众之间的互相督促机制,完善群众性创建活动机制,引导广大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增强公众绿色环保荣誉感。

结 语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但也是巴南环境污染治理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重庆市规划的“江南工业走廊万亿板块”和“二环沿线万亿板块”开发布局,为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重庆市及巴南区未来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以及在环保科技开发引进及应用上的突破,将为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和技术保障。环境保护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5]新的机遇将助推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及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卉卉,王明旭,张永波.广东省“十三五”环境保护战略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6.01.

[2]张毅.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5.04.

[3]徐震.围绕三大责任主体,构建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4-07-01(005).

[4]刘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顾润南.我国的环保产业及其发展前景[J].环保科技,2001,7(2):34-36.

作者简介

秦 燕 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环境科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及管理研究

胡高峰 就职于重庆市巴南区水务局

猜你喜欢
巴南区环境污染污染物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Task 1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重庆市巴南区石漠化治理初探
环境保护税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暑假乐开花
空气污染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