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日韩青年建筑师工作营”为载体提升青年建筑师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018-08-31 10:22张璐刘柳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日韩综合能力创新思维

张璐 刘柳

摘 要:中日韩青年建筑师工作营是天津市建筑学会、日本建筑家协会近畿支部和韩国建筑家协会釜山分会共同主办的建筑界国际交流活动,本文对该活动的主题、活动规则、选拔资格等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青年建筑师近几届在工作营活动中的表现,提出了对于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几点启示,希望对东亚三国青年建筑师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日韩;青年建筑师;工作营;创新思维;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9-0210-02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中国建筑师与国外建筑师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设计才华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建筑界也逐渐开始重视国际交流工作,搭建各类的国际交流平台。日本、韩国与中国同处东亚地区,建筑文化与理念有着共性,但又各具特色,所以搭建与日韩建筑师的交流平台,尤其是青年建筑师,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是非常有益的。

日本建筑家协会(以下简称:JIA)和韩国建筑家协会(以下简称:KIA)都是以职业建筑师及事务所主宰为主、以建筑师的职业活动为中心的协会社团组织,是日本和韩国积极从职业角度认识和实践现代建筑师职能的代表。天津市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学会活动主要围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勘察、施工技术、工程结构、材料技术、暖通技术、地震工程、基础结构、园林设计、电算、电气、建筑经济、村镇建设、建筑理论、给排水等专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

JIA近畿支部和KIA釜山分会之间的建筑界交流活动早在十余年以前已开展得丰富多彩,例如建筑师的互访、建筑设计论坛、建筑设计竞赛、建筑师工作营、建筑师作品展等,天津市建筑学会是2013年正式加入交流活动的,自此,中日韩三国的建筑师交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1 中日韩青年建筑师工作营活动的基本介绍

每年夏季,三国的协会都会轮流主办“中日韩青年建筑师工作营”,该活动始终秉承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互重、互惠、平等的原则,专门为促进三国青年建筑师(40岁以下)交流,增进国际间友谊,提升青年设计师专业水平,展现各国建筑文化而搭建的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1.1 工作营活动的主题

每年年初,天津市建筑学会、JIA和KIA都会选派指定人员参加三国共同召开的协会工作会议,商议当年的建筑师工作营的主题。近年来,三国的建筑界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旧城区或旧街区的改造利用、更新复兴等,从天津市建筑学会参与其中的近五年的工作营的主题不难看出,几乎都与“区域更新再利用”这类话题有关。

2013年(大阪):“吸引市民回歸大阪车站北部地区的示范项目”——日本大阪梅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2014年(釜山):“揭示城市的寂静”——韩国第二大岛“影岛”的局部区域设计

2015年(天津):“创客空间集聚带”——天津大学老校区的更新

2016年(大阪):“区域复兴”——旧大阪市立北天满小学校的改造利用

2017年(釜山):“城市复兴”——使Somak村成为更好的社区

1.2 工作营活动的规则及日程安排

每届工作营活动,在主题确定后,都将在三国建筑协会的会员单位中通过网络发布招募公告,营员们采取自愿报名和协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参赛资格。各国协会都将选派一名领队负责带领营员们全程参赛,还选派一名著名建筑师代表本国担任工作营活动的评审委员,主办国的评审委员则同时出任当年的评审组组长。

每届工作营都会安排5天左右的日程,先用前四天来集中分组完成设计任务,最后一天由协会来安排主办城市的城市建设参观考察。四天的设计任务,分为设计任务说明会、分组作业、第一次评审、第二次评审、成果打印提交、最终设计汇报、评审及颁奖等诸多环节分步实施。

在分组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营员们就要发挥他们的分析能力、专业绘图能力、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汇报表达的能力。

最终评审委员们会根据各组设计的方案创意、工作成果深度、方案可行性、现场展示等方面来评出优胜者。

1.3 工作营营员的选拔资格及构成

中国、日本、韩国每个国家各选派10名40岁以下青年建筑师参加工作营,这些青年人必须是在设计机构或设计事务所工作,或在建筑类专业就读的在校研究生,且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

每届工作营活动,大致都会将来自三个国家的30名营员分成6个小组参赛,每个组由5名营员组成,每组营员至少会来自两个或三个不同国家,这样分组也是加强三国青年建筑师沟通的最有效手段。每个组还会有一名资深的建筑师作为指导教师,全程辅导营员们的设计任务。

2 中日韩青年建筑师在工作营活动中各自展现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近几届参加中日韩工作营的天津青年建筑师们,大多来自天津知名的大型设计机构,例如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中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他们均毕业于中国建筑界知名高校,在大型设计机构工作的几年中,也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可以说他们拥有良好的教育素养、专业基础,都是天津建筑设计从业人员里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展示了中国青年建筑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实力。

他们从接到工作营设计题目开始,就能在小组中成为团队的核心人物,无论是头脑风暴的开展、设计方案的确定还是分工协作的实施,他们都能非常迅速地动手组织实施,这种勇挑重担的精神,恰恰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教育基础、扎实的建筑学基本功、熟练的制图软件应用,为这些天津青年建筑师的图纸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方案的理念创新与实施可行性的权衡中,也拥有较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口语交流方面的优势,中国建筑师更是尤为突出,选派来的年轻人都拥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很多人还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背景,这就使他们很容易成为这些国际设计小团队中的领军人物。我们中国的青年人还传承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连续三天熬夜奋战到凌晨的,几乎都是中国建筑师。从2014年开始至今,这几届工作营活动最终的评审结果,都是由中国青年建筑师所参与的团队荣获唯一大奖(Grand Prize),展示了中国天津青年建筑师们完整的设计表达、出众的汇报能力、团队的奉献精神和综合的沟通协调能力。

日本青年建筑师在这几届工作营活动中也展现了很强的设计实力,相比中国青年人,日本青年人则更注重设计方案的学术表达,方案与建筑理论的衔接处理得比较好,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方案实施可能性的局限,注重细节、注重深度,过程和数据的分析是他们做设计过程中的重点。正如广大日本建筑师们带给世界普遍的印象一样,日本建筑师们提倡的是更加细腻的东西,关注的是建筑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意境。日本青年人由于英语交流水平的局限,在团队里未必能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物,但他们默默地努力着,用日本民族严谨的作风和他们接受的多元化的建筑创新思维教育,体现着他们的民族自信,他们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的感知去进行建筑创作,展现了别具一格的开拓潜力。

韩国的建筑文化和中国其实同属东洋建筑文化,两者有着共性,又各有特性。韩国这几年选派的青年建筑师大多也来自韩国大型的设计机构,所以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很突出。他们思维比较活跃,敢于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喜欢用制作模型和手绘图来体现自己的设计思维,在细节创意方面做得比日本和中国的青年人都要好些。韩国青年人还乐于在设计中运用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例如韩国传统文化色彩元素,民俗文化元素、传统建筑材料元素等等,恰恰体现了韩国青年人除了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兼收并蓄,还结合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开展建筑创作。韩国建筑师的设计,表现着给人以亲密感的尺寸、以人为本的尺度,和谐、亲近,避免了华而不实的设计。

3 工作营对中国青年建筑师培养的启示

中国青年建筑师,应该通过中日韩建筑师工作营这类的东亚三国建筑界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近几年中国青年人的实际表现不难发现,中国青年建筑师具有敏捷的思路、扎实的制圖基本功、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但创新思维能力略显不足,做设计时始终摆脱不了实际可操作性的束缚,不敢大胆地运用所学的建筑理论知识去创新。日韩的青年人在设计中反而创新思维比较活跃,设计语汇比较丰富,表达形式多样,结合本国传统文化也结合得较为紧密。这些正是中国青年建筑师所需要注重提升的。

中国青年建筑师应当珍惜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造就的城市建设中的大量实践机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做设计。中国新一代的青年建筑师要在全面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历史知识和修养的基础上,对建筑材料、建筑形态空间建立良好的感觉,并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接受良好的现代艺术感教育和理论思想教育。要安分地去做一个“匠人”,这个“匠人”还不是普通的“匠人”,而是有“意匠”之心的“匠人”,有艺术修养、有文化追求的“匠人”。青年建筑师要具有多维度的素质,要学会从城市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来考量设计。建筑师更要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表达,要清楚自己作为建筑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4 结语

通过中日韩青年建筑师工作营活动,充分体现了三国青年建筑师基于建筑理念关注社会问题的蓬勃思潮和广博视野,中国青年建筑师敏锐的观察力、现场的感染力和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更是给日韩两国的建筑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津市建筑学会与日本建筑家协会近畿支部和韩国建筑家协会釜山分会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建立了深厚友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也为三国的青年人搭建了共同成长、互相促进的国际平台。希望三国建筑界继续坚持创新、持续寻求突破,共同组织更多更好的建筑类交流活动,在提升青年建筑师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建筑师、使东亚建筑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杨洪青,原向东.浅谈韩国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几点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5,(01):70-79.

[2]王兴田.日本现代建筑发展过程的启示[J].建筑学报,1996,(06):50-54.

[3]李月姣.日本新生代建筑师建筑的艺术思想及创作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唐闻萃.中韩当代建筑创作本土化研究比较[D].吉林建筑大学,2014.

[5]王平.如何培养当代青年建筑师的能力[J].山西建筑,2007,(26):234-235.

猜你喜欢
中日韩综合能力创新思维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