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青瓷的装饰风格浅探

2018-08-31 10:58张英英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张英英

摘 要:南宋龙泉青瓷造型典雅、装饰精致、釉美如玉。南宋人树起了里程碑式的艺术高峰,令后人无法企及。本文结合对南宋青瓷装饰技艺的研究以及十几年青瓷艺术创作的经验,探讨南宋龙泉青瓷艺术装饰中审美趋向;南宋龙泉青瓷的文化特性和南宋龙泉青瓷的装饰特色。行文严谨,论理充分,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当代青瓷艺术创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南宋青瓷;龙泉青瓷;装饰风格;审美理念

纵览青瓷发展史,每朝每代都有其风格独特的艺术韵味。而本人对南宋的龙泉青瓷尤为喜欢。南宋龙泉青瓷造型典雅、装饰精致、釉美如玉。南宋人树起了里程碑式的艺术高峰令后人无法企及。在此,本人结合南宋青瓷的研究以及十几年青瓷艺术创作的经验,探讨一下青瓷艺术装饰中审美趋向。

1南宋龙泉青瓷的审美趋向

自古瓷器重青品。据说,北宋极具艺术天赋的徽宗,梦见青天,遂命人烧制青天色的瓷器,皇朝最高的统治者喜爱青瓷,因而全国上下更是对青瓷珍爱有加。这一风气延续至南宋更甚。其次,宋朝以理学为代表的官方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既有儒、释、道的多元思想,又有这三者相互碰撞融合所产生的禅心。延伸道教理性,借用佛教家悟性。这些哲学对审美艺术的影响,最终产生了内蕴细腻、纯净恬淡、高雅理智的艺术风格,发展到南宋的龙泉青瓷已经由粗朴明丽而转向温润典雅、空灵清纯的审美追求,蕴含着深厚的时代文化和艺术内涵。

《周易》将无形的意识气场称为道,以有形之物象称为器。我国古陶瓷艺术的发源之始就遵循并践行“道”与“器”并重的理念。以南宋龙泉青瓷香炉为例,从最初的设计到拉坯修坯,从素烧到上釉,到烧制成形,直至遴选售出,其运作的整个过程有许多人参与,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但这些人都受制于当时的南宋社会思想观念,即“道”的影响与约束,故而统一行动,把属于南宋人的共同时代意识、文化基因以及南宋人的社会心理痕迹,以其特有的心智与行为模式,很完美地复制到或投射到南宋的青瓷香炉上。即使今天的当代人,也能看到并正确判别其印痕。其中和敦厚的艺术美感特质,其空灵静逸之美,恬淡质朴之姿。

龙泉南宋哥窑青瓷香炉的开片纹呈“铁线”状,纵横有致,釉质不透明,古意盎然,妙趣天成,耐人寻味。在斑驳中展现了自然简朴、雅韵天成之古雅趣味,寄托了中国传统艺术美的特殊情愫,于宁静中显露天机流动的惮意,在自然恬淡中呈现天然真纯之雅趣,符合其时代追求的清静、淡雅、质朴、纯真的美学标准,从而成其为瓷中之珍品。

2南宋龙泉青瓷的文化特性

遭受战乱困扰的宋人,渴望安定和平,宋代统治者实施宴舞兴文崇文兴武的政策,大力的发展经济以安定民心。在科技、文学、艺术领域均得到高度的发达。陶瓷手工业在这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宋代统治者广开科举之门,使一大批出身寒微的人走进了权力中心,实现了政治权力对平民阶层的广泛开放。龙泉偏僻小县,但自古人文昌盛,俊贤辈出。两宋自天圣至咸淳250年间,龙泉籍举子中进士计248名,其中熙宁六年(1073),全国进士及第596人,浙江37人,处州19人,龙泉就有何执中、管师仁、叶涛、叶膺、管师渐、吴璋、姚鼎臣、胡蕡、全旦、周革、吴嘉循等11人同登进士金榜,超过处州之半。何执中官至左相,管师仁官至同知枢密院事,职同副相。进士群集的文化故地,人文鼎盛,无论思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都为南宋青瓷的发展保存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积淀,深深的影响到后期南宋龙泉青瓷的蓬勃发展。

经济上宋代统治者实施的一系列兴业利民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繁荣发展。文化上大兴文教,南宋时龙泉县与浙江南部龙泉窑一派山川,佛教、道教、儒学蓬勃发展。融合了道教、佛学、儒学思想的人们迅速生长,萌生了许多发展创新的思想,也开创了许多新的方法,包括青瓷龙泉窑的梅子青、粉青,就在中国青瓷史上耸起了一块不朽的里程碑。龙泉哥窑也那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是文化发展迎来的盛事佳绩。宋代文化的发展为促进龙泉青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北宋灭亡,北方大批窑工涌入南方,北方制瓷技术融入龙泉青瓷千年的制作积淀,龙泉窑得到空前发展,哥窑和龙泉窑都进入了历史的鼎盛发展期,成为当时我国著名的青瓷之都和重要瓷器的生产基地。南宋龙泉窑青瓷就在这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孕育成长。宋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南宋龙泉青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形成了南宋龙泉青瓷文化色彩上追求娟秀淡雅,如玉的温润,超乎视域的心性感悟等特征。南宋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为龙泉青瓷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土壤,南宋龙泉瓷也因而反映了士大夫阶层和上层社会的思想风貌,社会主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精神,还是反映社会底层世俗人的情意和审美趣味。

质朴而美观,含蓄而雅致,流露出素净淡雅的风尚。这种自然、典雅的审美特质下透露出南宋龙泉青瓷的特有的审美文化特性。

3南宋龙泉青瓷的装饰特色

研究南宋龙泉青瓷的装饰,可以发现,早期产品还有延续北宋风格的特点。但质地已经趋于致密,釉色也更为纯正,这时期以青灰釉为主,有的青中泛黄。虽然还是以刻划为主的装饰,但已经从前期的双面刻划转向单面刻划。纹饰题材也大大减少,前期的双瓣短茎荷花、侧立荷叶、篦纹只有少量流行,大量流行的是四瓣长茎荷花和侧覆状荷叶。这反映了南宋龙泉青瓷的装饰风格正在从烦琐逐步向精炼简洁,很显然与当时人的欣赏观念转化有关。

发展至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产品的质量比前阶段提高更多,已经进入了青瓷烧制的成熟阶段。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的薄胎厚釉,以及厚釉烧成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阶段上,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显示出简洁大方、精致精炼的特点。南宋中期一度保留的蕉叶纹、瓣面带篦纹的莲瓣纹,到南宋晚期却已不复存在。而外壁刻出中脊起棱、两侧斜坡的半浮雕式的莲瓣纹,却大量涌现。堆贴花、或者弦纹和堆贴花也在同时使用。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的装饰方法,更趋于洗练简洁,有些器物采取多次施釉,以釉色和造型取胜,凸显其厚重敦实、明丽大方,表现南宋沉着典雅的美学风范。

南宋龙泉青瓷有的器物利用线条装饰进行是很讲究的。即使较大,也能注意恰到好处地凸显其线条的美感。最典型的是梅瓶、玉壶春这类瓷瓶。南宋梅瓶的秀丽已经改掉了浑圆饱满唐代风格,顶端口小,颈部短小,肩部丰满圆润,腹部鼓突。其修长富有质感体型,轮廓优美的S线条,给人视觉上的柔和与温情,还能让人与女性曼妙的形象特征相联想,使梅瓶产生富有韵律和优美的动感。瓶身修长挺拔带有较好的视觉张力,瓶体的弧度随着身长逐渐和缓。给人一种修长挺拔又不失稳重的美女形感触。

玉壶春瓶是宋代龙泉青瓷的首创,是青瓷中极富典型意义的器物。其柔婉秀丽,瓶口外张,颈部偏长,内凹的曲线犹如女性的杨柳细腰,下体丰满圆润,沿轮廓线自然过渡至颈项。整体看去,恰如瓶口处滴落的水珠,仿佛随时能听到水珠落地的动感。它的运动感较之梅瓶更深,整体完美的结合使整个造型既饱满圆润又挺拔秀丽。梅瓶线条曲中有直,玉壶春则静中有动,这也正符合南宋时期人物的性格特点,尚文知礼节,雅中带刚毅,这种变化与稳定的结合,使它成为一种真正不朽的魅力所在。

千载古艺传奇迹,万般追寻寄雅情。以南宋龙泉青瓷为参照系情形下的当代青瓷艺术正在反复实践、积极探索,寻求新的突破。相信不久将来,龙泉当代青瓷依然会如南宋青瓷那样,迎来新的飞跃和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何春芸,《南宋龙泉窑仿古青瓷的艺术风格与当代仿古产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0年?

[2]余卫华,《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美与时代(上)》,2010年12期?

[3]王晓娜,《南宋青瓷刻划花莲纹的艺术特征》,《佛山陶瓷》,2014 年24期?

[4]曹君《浅议宋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价值》《江苏陶瓷》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