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物馆中的园林配置

2018-08-31 10:58陈开微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良渚园林博物馆

陈开微

摘 要:藏品展示是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博物馆建设,已经不再是那种单一概念的展览馆,而是向多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方向发展,本文就博物馆中园林的配置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博物馆;园林配置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显然,藏品展示是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博物馆就是“收藏各种文物,然后用柜子摆出来”而已。然而,不论是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或综合性博物馆,只要是有室外空间的地方就会有植物的存在、就会有园林配置的需求,而博物馆中的園林配置则是十分考究的。现在的博物馆建设,已经不再是那种单一概念的展览馆,而是向多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方向发展,以求得在发展事业的进程中,形成一种多文化的综合体,而园林文化的建设,正是这种综合体发展中有利的补充,增强了博物馆教育硬件建设的内容[1]。事实上,博物馆与公园有共同的性质与职能[2]。如广东东莞袁崇焕纪念园本身既是博物馆又是公园。以下本文就博物馆中园林的配置谈谈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东西方博物馆园林配置的差异

东西方博物馆的园林配置从表面上看是类似的,无非都是种花、种草、种树、砌石、引水,扩大绿地面积,给观众一个舒适的参观学习环境。然而,差异是明显的,这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密切相关的。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在主导着中国的园林建设,当然也主导着博物馆中的园林配置。

东方博物馆的花草树木的配置基本按照各自的自然需求来安排的,由它们各自自然生长,尽可能减少人的干预。如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东西两侧分别种植7颗油松,各自自然生长,广东东莞可园博物馆的大榕树任其自然生长,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正门入口两边的洋木棉,自开馆以来基本没有干预过。

假山与泉水的设计方面,假山基本是以叠石为主一层层的太湖石或因地取材的如广东的英石,堆砌起来,虽然是人工的,但堆砌的效果尽可能如自然一般,只是更陡峭一些而已。如苏州的拙政园与留园中的假山均用太湖石,东莞可园用英石堆砌成狮子上楼台的景观。泉水一般从假山的顶部自然流下,如与东莞可园相邻的岭南画院的泉水自高处一层层叠水而下流入可园里的可湖。

西方则一脉相承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是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与东方的道家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这也决定了东西方园林的从理念上就是完全不同的,当然在博物馆的园林配置上亦是不同的。

西方博物馆的花草树木须按照人的要求来配置。如路边的藤类植物须修剪成方形或圆形,草坪则是需要经常修剪的,室内的插花艺术,须将花剪下,按照人的要求插成各种形状。

西方博物馆的喷泉是完全按照人的要求来安排的,多数是从地下向天上喷的,或者根据场馆的要求而设计的,如清代的圆明园完全按照西方的理念来设计和建设的,喷泉从十二兽头中喷出的,又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标小于廉,是一个尿尿小童,喷泉以小童撒尿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五岁小孩身材的雕像不大(身高约53厘米),但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

2园林的配置要紧密结合本馆的题材,有自身的个性

博物馆的绿化设计和施工必须要有个性和特色。这几年,关于博物馆“千馆一面”的现象,不仅我们业内,包括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此也多有异议。这其中有博物馆建筑和陈列雷同的因素。在博物馆绿化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博物馆的建设者要充分考虑博物馆绿化植物的属性变化,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3]。博物馆园林的配置要紧密结合本馆的题材,为博物馆的主题服务。如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广场中轴线两侧铺7块草坪,纪念馆东西两侧分别种植7颗油松,寓意是七七事变发生地,左右合计14颗又寓意中中华民族14年的伟大抗战历史。抗战馆院内东西两侧人行道的外侧各种置4颗银杏树,东西合计8颗代表8年全面抗战的胜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墙外的常青树和墙内沿路径、墙边、卵石地沿边的片片碧草,使人们感到无限的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烘托主题所要求的意境和气氛。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植物配置了大量红色植物,以烘托氛围。东莞可园是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一,虽与圆明园同期,但却是典型的中式园林建筑,因此,可园博物馆的植物配置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一是园主或居巢、居廉的画中出现过的,二是相关古籍中有记载的,三是岭南水乡中常见的[4]。

3园林的配置要围绕博物馆的内容展开,主次分明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的良渚博物院建立在美丽洲公园内,博物馆是公园的核心景观建筑,余杭区和良渚遗址管委会和馆外环境与馆内文化相得益彰,将公园打造成具有良渚文化特色的景观空间,对博物馆周边808亩区块按照美丽洲的概念进行精心规划,大手笔整治和改造博物馆周边区域的环境,布置了大面积的水域和绿化,呈现了一个包含博物馆参观区、绿化景观区、创意区块、玉器市场和玉文化研究区块,形成以博物馆为中心的一个集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功能区块[5]。良渚博物院周围被植物围合,四周的水系环绕建筑,入口的石桥通往博物院入口,在桥边远观建筑好像岛上一座古城,从公园内的景观节点及景观小品中体现良渚文化[6]。

总之,博物馆中的园林设置越来越受到博物馆界的重视,博物馆的园林设置应关注本馆的属性,关注东西方博物馆园林配置的差异,结合本馆的题材,又要有自身的个性,同时又主次分明。

参考文献:

[1]谢滨. 浅谈博物馆的园林建设[J]. 中国博物馆, 2005(2):87-89.

[2]袁进. 博物馆园林化简论[J]. 中国博物馆, 1991(2):48-49.

[3]侯俊杰. 从博物馆绿化到博物馆园林化[N]. 中国文物, 2011-11-02.

[4]王红星. 古代园林建筑类博物馆科学发展的路径——东莞可园博物馆建设思考与探索[J]. 中国博物馆, 2010(4):8-13.

[5]朱凤娟. 良渚博物院藏宝独具匠心[J]. 文化交流, 2010(2):58-61.

[6]李东平. 主题博物馆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良渚园林博物馆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博物馆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发现
良渚人有文字吗?
浙大社推出“良渚文明丛书”
中国园林“缀玉集”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