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尺青锋贯日月”探讨宝剑的锻制技艺

2018-08-31 10:58谢明荣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谢明荣

摘 要:我国锻制宝剑的历史悠久,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展示着不同的风格特征。本文结合本人三十来年刀剑业摸打滚爬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文化学习,从“三尺青锋贯日月”切入,以青铜剑铸造技艺为例,从刀剑发展之初,论及其材料的选用、尺度考虑、铸造的技艺,阐述了三尺青锋寄托着古人理想生存的梦;是精良宝剑和繁荣昌盛、事事如意的象征;体现硬度和韧性精良结合的深湛工艺。刀剑对人生的启示和象征义这一课题很有价值,确应深入研究。

关键词:三尺青锋;宝剑锻制技艺;青铜剑铸造;青锋剑义

我国锻制宝剑的历史悠久,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宝剑的锻制,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展示着不同的风格特征。由于社会历史的高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支配利用外物的思想理念不断更新,其技能不断提升。作为国家级传统文化遗产的龙泉刀剑行业,也形成了蓬勃兴旺跨越发展的趋势。但大潮涌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刀剑行业的勃兴历史与现行趋势。

本文结合本人三十来年刀剑业摸打滚爬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文化学习,从“三尺青锋贯日月”切入,以青铜剑的研究为例,论述了刀剑锻制的材料、尺度、技艺及刀剑对人生的意义。

1三尺青锋寄托着古人理想生存的梦

最早的刀劍武器,是石斧石刀。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七万年前,智人的出现才开始了人类与猩猩猿猴区别,社会发展经历那些变化?其实,洪荒时代,绿野求生,人类并非只靠赤手空拳而拼搏的。他们穴居野处,食鸟兽之肉,衣其皮毛。那时的人已经学会了使用石刀石斧。从人类知母而不知父、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文明程度极低的时代开始,人类就有了很强的自我护卫能力。

随着燧人氏对火的发明和利用之后,伏羲氏创八卦,结绳为网罟;神农氏造耒耜,植谷物,制陶器。人类在谋生能力不断增强,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早就领教了刀剑形的苇草叶的厉害,意识到要制作这样的工具,从围猎打野兽与人类自己的肉搏掠夺开始,人们就开始制作和使用刀剑这类工具。

青锋的青,是指一种特有的颜色,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青在古代和现代社会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吉祥色。青色如蓝天之永恒,如青草有旺盛的生命力。青象征着青春、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其次,青锋的“青”字在青铜器时代就代表青铜的意思。在殷商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技术在于冶炼,冶炼时向铜质里加入锡等矿物一同铸就刀剑。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过硬,而且容易折断。龙泉龙南岭后那里的锡矿洞是否殷商时代铸青铜剑开始开采,已经无人知晓。但是青铜剑始于商代是事实,那时候的剑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而青铜剑的制作成熟期则在春秋晚期,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践剑”就在这个时期锻制成功的。

在那个时候的青铜剑,虽然制作还比较粗糙,但却人们老捕捉野兽、克敌护身的理想武器,寄托着国王的复兴梦,也寄托着家族复兴,家业繁荣,百姓昌盛的理想。

2三尺青锋是精良宝剑繁荣昌盛、事事如意的象征

“三尺”所指的不是剑的实际长度,此处的“三”是个虚数,表示“多”,具体指剑很长。每个朝代不同,其尺寸不同。请看下表:

而今的宝剑,大多数实际长度不止三尺。古代因铸造技术有限,剑不能太长不然很容易断裂,直到战国后期,技术成熟,剑的长度才有所增加。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古埃及的镰状剑长也只有约50—60cm,由于古埃及冶铁技术并不发达,所以也多为青铜材质,其剑既像斧头又像镰刀。

1974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黄土中发现了一把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的青铜剑。秦人能够制造出如此之长的青铜剑,令专家学者都很吃惊。由此可见,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提升。正因此,秦国当时能够顺利统一六国。与其先进的铸剑技术分不开,当时秦剑是诸国之中最长的。

回顾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

秦剑有3大特点:一是剑身长度特长,二是锋利,三是剑茎(柄)很长,可以双手使用。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以剑来劈砍、划拉当时只是居于其次的辅助功能。试想,比对手的剑长出近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直刺对方,达成人们事事如意,顺利取胜的美好愿望。这正是剑越来越长的原因。

三尺青锋中的“三”是泛指刀剑的长度。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而成三。还有把“三”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称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三”还有多的意思,3、6、9指很多;三木成森,指很多树;三人就是众,很多人的意思。引申开来就是一个繁荣昌盛、事事如意的吉祥数。所以说“三尺青锋”是精良宝剑和事事如意的象征。

3三尺青锋体现硬度和韧性精良结合的深湛工艺

从青铜剑的研究表明,根据秦始皇陵兵马俑1号坑发掘报告中对秦剑的检测,剑表面含锡量为31%,其内部核心部位的含锡量为21.4%。这种内外含锡量的差别是古人铸就青铜剑的独特技艺体现。

青铜合金在凝固时,锡和铜形成固溶体,铸造时若用高锡合金浇铸,会出现表面含锡高,内部含锡低的反偏析现象。

按照铸造学原理,在结晶速度快的部位,其(α+δ)共析体相对较多,而结晶慢的部位,α固溶体含量相对较多。以机械物理性能而论,δ相的性质相对硬于α相,剑体中各部位的厚度差异较大,这就造成了高锡青铜液在凝固以后,各部位自然产生出各不相同的硬度值。

在青铜剑浇注处理的过程中,高锡青铜液注满范腔后,在凝固过程中,结晶速度快的部位,其硬度值相对高于结晶速度慢的部位,且结晶速度越慢,其硬度值也越低。在剑体中,刃部最薄,浇铸后凝固最快、结晶最早。显然,该处金相组织中δ相含量相对最多,其硬度值自然高于剑体的其他部位。这种内外含锡量的差别带来了“内韧外坚”的效果。显然对于专门用于直刺的剑,加之特有的刺剑技术套路,这是很合适的。当然这种铸制也会造成内外成分不均匀,使其内部组织稀松,降低合金力学性能的缺陷。

一般而言,判断一种材料的性能需要全面地考察它的各项数据,往往有三方面:强度、塑性、硬度。抗拉强度,可以理解为剑抵抗外力形变的能力,其数值越高,材料越不容易变形;伸长率的塑性,可以理解为剑在折断前,可承受的最大形变度,同时也影响对其进行冷加工的可行性;硬度,可以理解为剑切割其他物体的能力,硬度最高的天然物为金刚石。对于长剑之类的刃器来说,三种性能均不可偏废。当时青铜剑可以表述为铸造+锻打+退火,这样造出来的铜兵器,其硬度和韧性可以达到一个大体平衡,从而实现总体机械性能的优良。所以,不用说现代高科技情形下的锻制工艺复杂性,单看青铜剑的铸制工艺,就要有非同寻常的工艺技术。

三尺青锋,看似简单的一把剑,其工艺的精湛要求,其锻制技术的到位到点,都要有严谨的环节。从设计到选用材料,从锻制到成形到出厂,从一步步工序的完成到检验合格,每一柄剑都浸透了制作者的心血。三尺青锋刀剑包含着深湛的工艺技巧。

正因此,所以说:“三尺青锋贯日月,疑是长虹化雄鹰。”

贯日月指青锋剑的剑气直冲云霄,也指青锋剑浸透了时间的汗水与日月的精华,更指青锋剑锻制人征服世间外物、斩断闲愁旧恨的一腔豪气。

参考文献:

[1]刘晓民,《揭秘秦军兵器铸造之谜》,《科学大观园》2007年24期.

[2]劳理,《揭秘秦青铜剑》,《新少年》,2015年7期.

[3]井中伟,《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吉林大学学报》,2006年.

[4]《中国古代刀剑的锻造方法》,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众号,201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