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评价标准开发与应用

2018-09-01 09:08刘继玲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9期
关键词:研学体验式旅行

刘继玲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 100000)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型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课程以获得直接经验,提升生存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为目标的综合课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作为对现行课程改革部分弊端的撬动点,作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被重新发现,同时又因为赋予时代使命而重构,目前已经被整合为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组成部分,一些地区已经将研学旅行课程正式纳入学校课表。然而,由于对研学旅行课程的主观认识的纷乱和相关条件的不足,研学旅行的研究与实践都亟待专业化,其中对于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是重要一环。“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要素。只有评价方式变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彻底地变革。”[1]用评价来促动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思考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研学旅行中课程评价的适用与要求

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比较与分等。

研学旅行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的天然的主题活动可以视为是一个综合性质的单元教学。单元教学评价不同于教师熟悉的课时教学评价,具有整合性和主题性,教师需要站在较高的层面来审视和评价,需要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从某种程度上看,延时评价与综合评价应该更多地应用于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中。

研学旅行课程由于突破了传统课程的时空束缚,发展出自身的课程特征。其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其特征有三个:其一,实践性强;其二,强调知识间的联系与运用;其三,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兴趣。[2]因此,针对此课程的评价应具有多元性、过程性、开放性评价特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评价工具是伴随着教学评价的发展而发展的,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本身不可截然分开。教学评价的方法是指评价的程序和角度,教学评价的工具测试指对评价对象进行测定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的程序、角度、方式和手段综合应用,构建专业化的评价标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需要就评价工具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需要构建完整的系统的评价体系。从对事和对人的角度上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其中研学旅行课程的主要实现载体是活动,因此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学旅行课程的品质。体验式学习活动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最主要的实现方式,因此本文聚焦于此,做进一步剖析。

二、对研学旅行中的体验式学习的基本认识

杜威之体验式学习的内涵,是“直接经验+反思”[3],认为其是以直接经验和反思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有学者认为体验式学习内涵是“记录过程+解释过程”,或认为是“感知+感悟”“直接经验+情意体验”。总之,体验式学习是相对接受式学习而言的两种学习形式之一,具有真实性、基础性和自然性,具有情意体验、真实情境、互动学习的特征。

关于体验式学习的过程,组织心理学家库伯提出了著名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认为体验式学习要经历4个阶段:(1)具体体验。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活动,获得各种知识,产生相应感悟。(2)观察、反思。学习者回顾自己的经历,对体验进行分析、反思。(3)抽象的概念化。学习者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建构一种理论或模型。(4)主动检验。四个阶段循环交替进行。

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更多地涉及情节记忆、情绪记忆、默会知识、实用智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决定性,因而能够用更多的信息线索帮助学习者存储和激活记忆,使记忆更加丰富和全面;改善课堂学习的去情境化和抽象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互动;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研学旅行课程,由于时空的变化,课程活动化是其基本开展范式,尤其是体验式学习比重大。研学旅行中的体验式学习不应是蜻蜓点水式的走马观花,更多的是综合性质的主题体验活动,并且应该贯穿研学旅行的行前课、行中课、行后课和后续发展四个阶段,并应该具备体验式学习的“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检验”的基本环节(不同的学段可根据学情适当降低难度)。

三、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的评价标准建构与解读

对应体验式学习的四个阶段,将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评价分为行前、行中、行后和应用四个阶段。行前阶段为获取间接经验阶段,行中阶段为获取直接经验阶段,行后为整理经验阶段,应用为检验经验阶段。不管是课堂上的教学还是校外的研学旅行,各个阶段贯穿的仍是教与学的过程,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体现为隐性的指导,学生的学更多地体现为学习的主动建构。因此,将评价焦点也主要对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两个领域。鉴于以上的横纵框架,笔者初步构建了“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的评价标准”(参见表1)。

(一)行前阶段

目的:行前阶段主要是组织学生对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资源和文化的了解阶段,需要重点考虑信息提供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真正了解资源地的知识、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主要围绕指导方式和内容进行评价。要求方式多元,如通过讲座、视频、网站、学生作品等方式了解知识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学习评价要点:了解知识要点;知道知识脉络及形成过程;明确自身需要关注的重点知识。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课状态、学案学习、学习任务规划等进行评价。

(二)行中阶段

目的:行中阶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体验式活动为主),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育人。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活动形式与场馆资源和环境契合,活动内容指向目标,活动方式有趣;能够观察学生状态,适时进行指导。

学生学习评价要点:多感官观察、感知情境;识别和辨析情境中的多种信息;理解情境中的各种信息及关系,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学生的体验状态、参与程度、是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案学习等进行评价。

(三)行后阶段

目的:行后阶段主要是依托学校课堂教学对体验进行整理形成经验,建构概念、观点的阶段,要对研学旅行进行回顾、梳理和反思,是深度学习,使研学旅行的价值深化提升,将课内外两个课堂贯通。包括两个部分:对经验本身进行概括与提升、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用适当的形式激活学生的体验;组织不同经验的深度交流;诊断并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经验;构建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标准;比较不同价值观做出归纳和总结,适切指导学生的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要点:对信息进行梳理,形成观点和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作品;吸纳他人观点和作品,完善自己的经验;依据标准对自己和他人做出适切评价;对评价标准能够提出个人见解。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交流表达、参与程度和学案学习等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表达、参与程度、对标准修改完善的重要贡献度进行评价。

(四)应用阶段

目的:应用阶段主要是学生将所学对接生活实践的尝试阶段,在尝试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图式。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适时指导学生的应用。

学生学习评价要点:将自己的经验应用于新的情境;有意识地进行思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经验。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交流表达、学生作品等进行评价。

四、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评价标准的案例应用

我们以“茶园中的知行”的活动设计来例解一下研学旅行体验式学习评价标准的应用。

(一)案例简介:

活动名称:茶园中的知与行

活动目标:能够说出绿茶的相关知识(起源、分类、功能),并能掌握茶叶采摘的正确方法与技巧;学会采茶、选茶,通过观摩制茶,掌握制茶的三个步骤(杀青、揉捻、整型和烘干)。通过实际练习增进对家乡茶叶文化的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对雨花茶和中国茶文化产生兴趣。

活动内容:

1.获取间接经验阶段——活动方式:集中学习,知识讲解:茶叶的相关知识

茶叶的起源、茶叶的种类,茶叶的栽种、茶叶的维护,茶叶的季节变化和茶叶的采摘过程。

2.获取直接经验阶段——活动方式:先分组学习、后集中学习

表1 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的评价标准

放大镜观察茶叶样态——发现问题

采摘茶叶实践

劳动成果收集,称重

教师小结

3.整理经验阶段——活动方式:集中学习

专题一:食品安全与健康、绿色环保

学习路径:提出问题——头脑风暴——设计——分享——深度研究——再分享

探讨的问题:茶叶上的小黑点是什么?(茶茸毒娥,属鳞翅目,毒娥科)

如果你是茶农,你怎么办?(药物消毒)

这是否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做到绿色环保有机茶叶?你有什么办法?(引进鸟雀进行治虫)

专题二:工作态度

学习路径:数据计算——比较——谈感受

数据事实:采摘一万个茶头是一斤,三斤新鲜的叶子能够炒制一斤干茶。在称重量时有的小组8个人,四十多分钟才采摘430个茶头,一个人一分钟才采摘约14个茶头,正常的成年人一个上午四个小时,能采摘一斤茶叶。

谈感受:有的同学说天气很热,很晒,我采了一会儿,腰很疼。茶农采摘一上午,四个小时就这样重复着这种机械工作。有的同学说农民一个人采摘比我们四十几个人采得都多,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效率很低。我们在采摘的时候有时喝水、上厕所,有时我们在追逐玩耍,没有农民工作认真。有的学生说之前的课程我们也说茶农不容易,比较空洞、没有事实的依据。现在有了直接的数字对比,能够亲身体会到采茶的不容易。

专题三:传统工艺与中国茶文化

学习路径:学生介绍——探讨

探讨的话题:中日茶制作工艺对比;中国传统茶艺的精妙;茶艺的美

4.应用阶段——活动范式:自由学习

布置任务:请结合采茶课程,任选以上三个主题,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二)应用标准对案例的分析

本案例基本体现了研学旅行课程中体验式学习特点,有情境性的茶园现场,有学生茶园采摘和观察、称重的直接体验,有交互式的学生互动,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对“直接经验+反思”这一体验式学习本质的较好诠释,体现了体验式学习的综合性质。

本案例比较完整地体现了研学旅行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尤其是经验整理阶段,能够围绕三个主题,或通过问题链、或通过认知对比、或通过主题探讨等方式,融生物、数学、语文、历史等学科要素为一体,在深刻的互动中达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真正建构了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建立了联系,合作沟通表达能力得到锤炼,情感得到启发与激励。

本案例教师的指导方式多样,符合体验式学习组织交流、分享经验的内在要求,内容与课程目的关联紧密,与资源契合度高,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体验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包括观察、查阅证据信息,问题发现、问题探究、动手操作、对比感悟、自主建构观点、分享表达。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的深度,学生的探究是针对性很强的困惑解决、问题解决,学生的体悟是非常真切感人的。

建构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评价标准,一方面是尝试弥补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缺失环节,使课程要素更加完备,指导教师们更加规范、积极地思考研学旅行课程中教师、学生评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期望基于评价,能够引领教师们在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实践当中,能够有所参照,不断持续对研学旅行课程中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尤其是研学旅行课程由于时空的变化,对传统课堂教学策略的变革甚至是颠覆的问题。体验式学习是研学旅行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的教师所理解的带着学生去旅游,穿插一些知识讲座、动手操作、看一看、游一游的肤浅的体验,而是要遵循体验学习的特点,完成体验式学习的四环节,使研学旅行课程价值得到真正彰显,使学生一辈子记得曾经经历过的那次高级的、有趣的旅行。▲

猜你喜欢
研学体验式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