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之合作学习

2018-09-01 03:27郑永堂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根式小班化四边形

郑永堂

(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连江 350500)

当前,由于农村孩子大量前往城市就学,导致农村初中校生源不足,质量下降。为了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孩子们的品德、情感自信、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结合连江县县域校情、学情,开展了“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该项研究着眼于以小组为单位,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一、针对学情,增强活动提高自信

几年来,连江县有13所农村中学,初中三个年段都只有一至两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不超过20人。这些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心态消极、性格内向;家庭教育支持度低。基于班生规模小便于组织管理特点,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尊重个性,增强活动,促进成长”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组织以小组方式进行,一般分为4个小组,每组3—5人。小组成员按基础能力、个性特征异质组成,由一位各方面相对较好的同学任组长。建立小组合作机制,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1]于是,学校倡导课堂教学方式以谈话式、互动式展开,充分地鼓励学生参与。在课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或回答教师提问,或上台板演,或提出质疑,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不仅可传授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可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寻知识

学生在认知新的知识之前,如能设计一份适宜的引导材料,将抽象的概念、内在的规律,以素材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有案可依,并在阅读理解,动手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发现,学生就会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2]为此,教师在每一节课上均设计了一份问题情境式的“导学案”,唤醒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过程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例如,“§4.3余角和补角”课例,为了探究“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一结论。设计了如下“导学案”:

[动手操作]:如图1:已知锐角∠AOB,请在图上画出它的余角.(只要满足条件的角都可以,可以利用三角尺等工具)

[思考问题]

(1)这样的角你能画出几个?

(2)你能发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说说理由?(小组讨论给出合理化解释)

(3)得出余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__________。

教学中发现,绝大部分小组都能画出了以点O为顶点的两个角。在此情境下,教师有意加强巡视,并激励个别表现较好的小组强化思考。结果,有一些小组经过合作探究,画出了图2,并指出∠ODC、

∠OFE也是∠AOB的余角。此举不但巩固了余角的概念,而且无论对图形以及推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图2

对于“导学案”的编写,经过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数学概念课或公式规律课的导学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挖去教材中的关键词,让学生机械地填空。这样的设计失去了真正的“导学”意义。我们认为不能让学生单一接受教材中的某一数学结论,而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并推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因此,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梯度性,应对本节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降低难点,突破关键,激发求知欲。

2.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对于“情境”的含义,不单指实际问题为背景的素材,还应该包括数学内部的问题、课堂教学背景下师生、生生、生本互动过程中生成的场景。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的发现,要以“导学案”为平台,通过丰富的问题素材。引导学生在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形成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3.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程强调问题的过程性教学,强调设置一些叙述性、说理性和发散性提问。切忌总是“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简单缺乏思维含量的问答形式。提问要把握时机,选择突破口。当学生正在发“奋”求“知”,尚未知,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

三、交流质疑,小组互动明辨是非

学生教学生,效果更佳。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围绕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采取“延时判断,有效追问”的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反思与纠正。通过相互质疑过程,概念得到辨析,方法进一步掌握。

例如,“§16.1.1二次根式”的课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安排了下列课堂练习“导学”材料:

【问题】下列式子若能作为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则写出字母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1)题有同学得出答案为0≤a≤5。(2)题有同学结果为a≤-1.

对此,教师不急于评判,而是激励小组成员质疑反思,启发学生举出具体的数值验证。很快地,同学们认识到哪里错误。对于(1)由得5-a≥0,所以,a≤5。又因为要求a≥0,因此,结论为0≤a_≤5。暴露了思维,问题也就清楚了,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a的字母意义认识加深了。同样地,(2)题的同学解题过程为得a≤-1。在同学们的讨论质疑下,意识到a=-1时,分母为0,没有意义。因此,正确答案应为a<-1。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进一步总结出被开方数为整式、分式时,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分解题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议”。有意识地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惑点让学生自己讨论,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四、情感激励,合作评价促进成长

鉴于13所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环境不是很优越,性格也比较木讷内向,因此,更需要教师的情感关爱与激励。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做到用心关注、认真倾听、及时肯定。学生精彩的表现,教师应不吝啬加以鼓励。记得在一节探讨一道几何问题解法的课上,教师让学生思考多种解法,其中有一个小组提出可否通过建立坐标系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当即肯定了这一想法,并激发同学进一步研究,结果用代数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为了表示赞赏,教师特意把这一解法用该小组的名称命名为“超越方法”,博得了课堂的热烈掌声。对于个体,记录每一次参与课堂讨论的频数及其表现水平,作为考试成绩加分依据。对于小组,采取评定星级形式加以汇总,进行阶段总结,给予荣誉。

事实上,“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即是最好的情感激励。由于“小班化”学生少,教师比较容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因此,课堂教学可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比如,教师与学生围坐一起,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对话讨论式展开教学活动。

在一节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教学课,教师走下讲台,与十几位学生融为一体,以问题讨论、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请大家画一个任意的三角形ABO,然后以0为对称中心作出与它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并按组进行讨论,看看大家发现了什么。

[教师]好,能否说出理由。

[学生2]这是根据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特征。

[教师]非常好,还有哪组同学有新的发现。

[学生3]老师,我发现AB//A'B',因为A,O,A'在同一直线上,且∠A=∠A',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等。

[教师]对,是一个大发现,看来这个同学对初一的内容“念念不忘”,好,学习就该这样,现在还有哪些大发现或猜测?

[学生4]我猜测,如果把AB',BA'连起来,则四边形ABA'B'好象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学数学就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大胆的猜测,当然,现在仅仅是“好像”,哪位同学能验证一下吗?

[学生5]老师,可以。你看,刚才已经知道了AB=A'B',又知道了AB//A'B',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四边形ABA'B'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太棒了,回答得非常好,太好了。现在我们回头看看这四边形ABA'B',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作这个四边形ABA'B'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6]△ABO与△B'A'O关于点O中心对称,AO=A'O,BO=B'O,也就是说对角线互相平分。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众]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接着,教师就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指出这一定理是同学们自己探究发现的,全班同学兴趣盎然,很是自豪。

我们始终秉承一个理念:多一些情感激励,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阳光愉悦的状态、大胆质疑的精神、互帮互助的面貌。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3]教学改革不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和学习习惯的转变,比知识的吸收与积累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根式小班化四边形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如何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1.2 整式与二次根式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
挖掘隐含,确定正负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