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2018-09-03 03:30梁蓓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素质

梁蓓

摘要:目前,我国的离婚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家庭解体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破损型家庭,因爱的天平的倾斜,孩子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享有双亲的爱,身心受到伤害,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怎样让单亲家庭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关键词:离异家庭 心理素质 孩子状况 教育初探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富裕与繁荣的同时,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离婚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家庭解体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家庭破损后给学校教育也带来困难。破损型家庭的孩子,因爱的天平的倾斜,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同时享有双亲的爱。本班有九名学生是单亲家庭,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是多年来从未碰到过的问题。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以下问题。

一、心理素质下降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近四分之一离异家庭的少年儿童,在父母离婚的时间里有强烈的恐惧、愤怒和自卑感;近半数的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变得对人怀有敌意和攻击性。分析其心理,有以下几点:

(一)自卑心理

十一二岁的孩子正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情感非常脆弱。家庭的破裂,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又蒙上了阴影。他们自感不如人,矮人一等,害怕别人谈及此事,生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许多同学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许多同学有自卑心理。我们班的杜同学,父母离异后,随父生活,每当老师问起其家庭近况时,或沉默不语、或泪流满面,显得沮丧、自卑;朱同学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他从来不谈自己家里的情况,班主任老师、同学也不知道他家的特殊情况。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知道了此事,他母亲立即到学校来,请老师保密,因为儿子害怕同学知道此事,会瞧不起自己,其他一些离异家庭的学生,对老师、同学的关心也常抱有戒心。

(二)孤独心理

破损家庭不利于家庭生活维持和家庭职能的正常发挥,此类家长常常要扮演双重角色,而这种双重角色的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总觉得少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有些单亲家庭,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不许孩子和任何同学接触,甚至强迫子女与原配偶断绝来往;也有的父母因婚姻的不幸,自己的心理也有障碍,出于对前夫或前妻的憎恨,向孩子灌输对方如何坏,要孩子一定要争气。有时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使孩子感到很苦闷,内心的情感不能向父母倾吐,又不愿向老师或同学诉说,久而久之形成孤独心理。特殊家庭的学生大部分不愿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交往,而喜欢和同类型家庭的孩子交往,在他们身上有较强的同病相怜的倾向。

(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且常常在学校里时有表现。

(四)报复心理

有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经历了家庭解体前后的风风雨雨后,心理成熟比较早,看到别的同学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他们心中有一种失落感,自卑、自怜、压抑、怨恨的心理交织在一起,这有可能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消极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他们身上,滋事、斗殴等时有发生。

(五)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的偏差

对我班离异家庭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同学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比较差,主要是不诚实,爱说谎,在家长面前说谎,在亲友面前说谎,在老师面前说谎,在同学面前说谎。

二、學习成绩下降

离异家庭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无人关心自己的学习,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求上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由于家庭的变故对他们的伤害太大。他们学习上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听到的却常常是父母的争吵、打骂,使他们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家长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多孩子往往以厌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报复,并逐渐由学习上的失败者发展成为思想品德的不良者。上课不守纪律,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甚至根本不做作业,自暴自弃,完全丧失自信心。

三、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微观环境,是人社会化的第一源泉,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严峻的治安形势表明,刑事案件中90%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犯罪中,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不乏其例。

由于家庭破裂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人为地为儿童成长设立了障碍,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以坎坷为起点,这种坎坷对于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承受的。他们常常会因此偏离人生的坐标而走入歧途。

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的不完善,让遭受父母离异之苦的儿童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夫妻离婚后,子女一般都由母亲抚养,这种孤儿寡母的家庭在经济上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当然也无法享受到完整家庭中的那种物质待遇。尤其是收入较低的母亲带着子女生活,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更有人不敷出之感,导致子女的生活水准急剧降低,有的还要分担超出自身能力的家务,少年儿童休息、娱乐的权利已得不到享受。

五、学校主动助力特殊家庭孩子成长

众所周知,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三大课堂。在对待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上,学校无疑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品行较差者。为了矫治这些学生的不良品行,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作法:

(一)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

离异家庭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家境比较困难。对于这些同学,学校应主动予以关心,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可以为他们免去杂费和集体外出活动的经费,动员班级学生为他们献爱心。节假日组织他们来校座谈,外出参观,生日时给他们送上一份礼物,使他们体验到学校在关心他们,老师在关心他们,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都会投桃报李,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学校、老师的关怀。

(二)学习上多给一些帮助

为了帮助离异家庭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偏爱这些学生,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当他们稍有进步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小组的作用,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为他们提供正视现实的方法,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要注重对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告诉他们:第一,不要有自卑心理,应相信老师和同学不会歧视你。第二,要学会做人,尊敬长辈,与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第三,要培养自己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家庭的不幸虽给自己带来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耐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

(四)经常开展家访活动

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情况,共商对策,使孩子在家校共育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五)建立帮教网络

对一些问题比较多的离异家庭的学生,应根据情况为他们建立帮教卡,定期组织他们来校参加活动,并和街道、里弄、巡警等经常联系,力争杜绝他们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员来往。当然,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持之以恒,要抓反复、反复抓。因为反复不等于重复,重复中往往有着变化、有着进步。当他们发生反复时,我们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弄清原因,然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多关心他们,哪怕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予以肯定。

(六)加强法制教育

有些学生法制观念较差,特别是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一方面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违纪违法甚至犯罪。因而,及时请维权岗、司法机关同志来校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加强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讲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达到减少或降低离异家庭孩子违法犯罪的目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给予离异家庭的学生更多的爱,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都在关心他们,爱護他们,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蛾子)

猜你喜欢
离异家庭心理素质
请你们关心我
城市里特殊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对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学生的调查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新形势下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