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法医学鉴定2例

2018-09-04 10:25张艺朱宏亮张江涛张婷婷申腾飞刘江林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蛛网膜鉴定人下腔

张艺 朱宏亮 张江涛 张婷婷 申腾飞 刘江林

【摘要】外伤所致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当前的法医鉴定工作中较为常见,该血肿的发生、发展较为缓慢、隐蔽,且有一较长时间的无典型症状和体征的间歇期,28日至124日不等,临床上确诊的时间晚于头部的受伤时间,血肿的发现与头部外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问题,常常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针对以下2例外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案例从外伤时间、临床症状、CT的变化、非外伤性因素的有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慢性硬膜下血肿

1 简案资料

案例1:某男,54岁,因“车祸伤致左侧颈肩部疼痛伴麻木5小时”于2016年11月28日入院。查体:BP110/80mmHg,行头颅CT示左额颞部少量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颈椎CT示颈2/3、3/4、4/5、5/6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前缘。胸部CT示左侧第1肋骨骨折。医院予颈部制动、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诊断:1.颈椎病(混合型);2.颅脑外伤:2.1左侧额颞部硬膜下出血;2.2 蛛网膜下腔出血;3.左侧第1肋骨骨折。2017年02月24日被鉴定人因“车祸伤致头痛2+月”再次入院。查体:意识清楚,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正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余(一)。辅助检查:甘油三酷、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在正常范围)。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医院予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中见硬膜下有一血肿包块,切开见大量暗红色血肿涌出。诊断: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于2017年06月20日行法医学检验:步入检查室,神清,左侧颞部头皮见一纵形手术缝合疤痕。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各大关节活动未见明显受限。影像资料:2016年11月28日头颅CT示左额颞部少量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见明显脑萎缩征象。2017年02月22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2017月06月20日头颅CT示左侧顶骨孔状缺损,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2017年。月21日头颅MRA示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前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走行稍扭曲,未见明显狭窄、扩张、充盈缺损。

案例2:某男,48岁,2017年02月巧日被鉴定人因“车祸伤致全身多处疼痛,伴左小腿创口出血1小时”入院。查体:左小腿中段前侧见外伤创口,活动出血,肿胀明显,可扪及明显骨擦感、闻及骨擦音。医院予行“左胫腓骨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诊断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017年04月18日被鉴定人因“车祸伤后头痛2月”再次入院。BP116/82mmHg,辅助检查:头颅CT: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疑脑疝形成,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血糖5.31mmol/L;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正常。医院予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中见硬膜下有一血肿包膜,继续切开包膜,见大量酱油色液体涌出。诊断:1、右侧慢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2,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3,左下肢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于2017年08月18日行法医学检验:步入检查室,神清,右颞顶部及左小腿可见术后瘢痕,左侧膝关节、踝关节被动活动稍受限。辅助检查: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在正常范围);总胆固醇5.75mmol/L(参考范围:0-5.6mmol/L)。影像资料:2017年02月巧日头颅CT示颅内未见确切出血灶,未见明显脑萎缩征象。2017年04月18日头颅CT示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见片状、带状不规则等密度、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邻近脑实质受压向左侧移位,中线结构明显向左侧移位(考虑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2017年09月15日头颅MRA示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前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走行稍扭曲,未见明显狭窄、扩张、充盈缺损。

2 讨论

案例1中被鉴定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第1肋骨骨折等符合2016年11月28日交通事故所形成。被鉴定人于2016年11月28日行头颅CT示左额颞部少量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于2017年。月22日行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医院诊断为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手术指征,并行“慢性硬膜下血腫钻孔引流术”。

案例2中被鉴定人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符合2017年02月15日交通事故所形成。被鉴定人于2017年04月18日行头颅CT示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邻近脑实质受压向左侧移位,中线结构明显向左侧移位。医院诊断为“右侧慢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具有手术指征,并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尤其是前额或枕后着力;脑组织因萎缩在颅内的移动空间增大,使进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出血;出血聚集于硬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层炎性反应形成包膜[1]。包膜一般是在伤后7-10天开始出现,2周左右形成完整囊壁,此后随血肿的逐渐增大而出现临床症状[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周以上出现临床症状者。文献报道,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发生在伤后28-124天,平均约66天。影像学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新月形改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病因,绝大多数患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无外伤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及老年性脑萎缩有关[2]。

根据以上2例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来看,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送检鉴定资料表明,被鉴定人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均在正常范围,血脂基本正常,且未见被鉴定人伤前存在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史证据。送检受伤当日头颅CT未见被鉴定人存在明显老年性脑萎缩。送检头颅MRA: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前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走行稍扭曲,未见明显狭窄、扩张、充盈缺损。

故在经查证被鉴定人受伤当日交通事故中存在头部外伤,且本次外伤后没有再次头部外伤的情况下,被鉴定人慢性硬膜下血肿与本次外伤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案例1参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5.1.3 e)条之规定,被鉴定人2016年11月28日交通事故所致损伤属于轻伤一级。参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中5.10.18)条,被鉴定人属于十级伤残。

案例2参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5.1.3 e)条、5.9.3 e)条之规定,被鉴定人2017年02月15日交通事故所致损伤属于轻伤一级。参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中5.10.1 8)条,被鉴定人属于十级伤残。

对于慢性颅内血肿的鉴定,要关注以下内容:外伤、有无高血压、血小板、凝血功能、脑萎缩、脑血管病变等;所以NIRA检查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刘技辉.法医临床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5).

[2]范利华,吴军,牛伟新.损伤与疾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67).

猜你喜欢
蛛网膜鉴定人下腔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剧烈头痛?
剧烈头痛?
司法鉴定人出庭的准备和应对
刑事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困境与出路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对我国鉴定人不出庭现象的反思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