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思考

2018-09-04 10:19陈太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中西医结合预防

陈太军

【摘要】伴随生活越发的现代,在控制传染病层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在世界层面广泛的蔓延。首先面对其冲击的为欧美的发达区域和国家。对西方区域而言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可以方式防治心血管层面的疾病,限制了诸多发大区域以冠心病为例的心血管病死亡率的提高,对我国而言,在近段时间之中,其心血管层面的疾病正式逐渐的提高,特别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发展为我国人口死亡首要原因,在住院和门诊中其经常可以看到脑血管病、冠心病。伴随科技的发展和全新技术的落实,在筛查、预防、治疗、诊断心血管病层面的费用持续的提高,其开始发展为医疗改革的主要难点。由此,对我们而言,需要具备恰当的策略,明确清晰的头脑,更好的面对该挑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血管事件;策略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1..02

1 结合我国群众特性,提高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依从性

流行病学表明,当下已经了解的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有九成之上为脑卒中、心肌梗死产生的发病,对危险因子的控制,涵盖了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努力构建健康的生活模式(戒除烟、降低饮食、提高运动),针对高危群体(按照危险类型的因子落实计分)予以对危险控制的药物层面的治疗,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心血管问题的本质解决方式。对我国而言,其具备广阔的地域,特别多的人口,并且民族、地理的习惯和生活具备很大的区别,不同区域在经济层面具备很大的不同,基于此,需要结合人群的不同特性,应用可行、有效的方式,不能落实“一刀切”的方针。传统层面而言,我国群众拥有优良的膳食体系和生活习性,为防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良好条件。一直以来,我们群众注重体育运动,例如气功、太极拳等我国群众普遍喜爱的运动,都可以良好的对肥胖、血压等进行调整。且还强调养生,诸多的健康成员长期对“保健药”进行服用,呈现出我国群众防治疾病、健身的迫切心愿。在本质上而言,当下在研究和临床中证明诸多的中成药具备抵抗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功效,结合不同的危险因素(例如血脂康对血脂异常),还有的对诸多的因素进行控制(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倘若其在本质上而言为有效的、可控的、安全的(其需要临床之中的实验进行证明),将为西药一级预防(依从性不好)的最佳补充。

2 前移心血管病防治,在预防的层面,使用当下医学全新的防治和筛选重点诊治心血管高危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为产生为不断积累的长时间环节,一般在形成情况比较重大的管腔狭窄、造成心脑等靶器官产生供血不足情况前,很难获得良好的诊断和治疗。倘若产生了症状,那么会提升不良事情的有效风险。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命名中冠心病的5类型全部都具备症状,近段时间以来,关注冠心病主要呈现在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具备关注无症状冠心病的重要特性。近段时间以来,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呈现出无症状性高危心血管事件的严重,及时对该该患者进行处理和识别同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一样重要,需要尽快的落实到心血管病防治议事日程之中。

怎样对无症状高危群体进行识别?当下通常按照具备危险因子的状况,应用Framingham计分对无冠心病症状群体予以划分,①低危:十年之中产生心血管事件危险<10%(或<6%=;②中危:十年之中产生心血管事件危险10%~20%;③高危十年之中产生心血管事件危险≥20%,但以上方式具备很强的局限性质。由于其是针对十年时间预测的,具备很长的时间,针对高危群体的预测并不明确和精准,也就是对个体而言在预测事件中产生和不产生拥有很强的重复性质,很难对中危之中的高危进行识别。在本质中而言,在国外具备诸多的样本临床层面的研究,冠心病有75%为产生在按照危险进行划分并将其预测成中低危的群体下,导致该患者尚未历经优良的预防诊治。

在古代我国医生就注重预防疾病,《黄帝内经》之中有“上医治未病”的表述。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构建的“冠心病早防早治”的观念下。伴随累计的临床层面的证据,且添加影像检查技术的更好发展,心脏快速CT可通过无创的模式对冠脉钙化予以计计分,为产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构建了直接类型的凭证。此后产生的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通过无创的模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构建凭证。针对没有症状没有冠心病历史的群体来说,在应用危险因子落实分层的环节,以上检查构建的信息(冠脉钙化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提升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技能。其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开始发展为此后诸多前瞻性研究的凭证。2010年美国ACCF/AHA颁发的指南中将其纳入为Ⅱa类推荐(2010 ACCF/AHA Guideline for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symptomatic Adults)。基于此可在危险分层的层面,持续在中危群体中对近期(3年之中)具备高危心血管事件的群体进行识别,将其当作主要的干预群体。

针对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怎样治疗规避产生心血管层面的疾病?对危险因子的控制特别的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血小板治疗为防治血栓的重要方式。前者涵盖了他汀类药物、抗氧化剂,后者涵盖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需要长期进行坚持服用。由于长期对多种药物济宁服用具备很差的依从性,当下具备诸多的Polypill(其中具备了多种降压药、他汀、阿司匹林等)均在临床之中验证。当下我国中药在临床、基础中证明具备稳定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栓、抗缺血等功效,具备诸多的临床层面的实验表明通过中药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血管事件,拥有优良的依从性,可持续探索。

3 规范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融合的治疗,持续研究中西融合防治心脑疾病的线路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为当下临床之中冠心病疾病的诸多群体,以上病人处于常常产生心绞痛,导致工作、生活层面的质量持续降低,具备具备很高的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针对该患者而言,在治疗中,需要实现症状的改善,实现质量的提升,运动耐量的提升,并且在预防、改善预后层面落实。针对前期的目标,在西医中具备比较优良的经验,且在循证医学、

药理学层面具备规范的指导模式。在我国医学下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归纳为“胸痹心痛”范围之中,具备大量的经验。按照中医中药治疗心绞痛一直以来被诸多一线医生认可和接受,并获得患者的认知(治疗能否成功主要看有没有优良的服药依从性)。为便于一线层面的医生,近段时间以来历经药监部门批准中成药可在临床之中使用,特别是不满意西药或者是处于诸多的原因导致不希望对西药长期治疗或血管重建的病人,中成药具备了优良的功效。当下尚须对比较成熟的药品强化临床安全性、疗效、品质的相关研究。在已经具备的证据层面结合中西有效融合发展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主要规范。该中西医融合的规范、诊疗模式拥有我国的特性,且在临床中获得修正、检验,获得发展。针对药物在治疗中没有效果的顽固性、重度心绞痛,血管重建为对症状进行环节的主要模式,可对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进行有效改善和治疗,但依旧有诸多的病人在手术之后复发了心绞痛,持续需要药物落实治疗,中药为经常使用的有效类型的药物。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诊治的主要目标,该目标通常不能获得满意的落实,或者是出于西药层面的不良呈现(例如他汀类导致的肝功能损害,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或者单纯是由于病人针对西药具备担忧,不希望长时间的进行服用。针对急性心血管事件产生机制,拥有补气、活血、通络、化痰、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在动物实验中被验证拥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凝血功能、心肌抗缺血能力的功效。对诸多临床验证而言,其均将心脑血管当作重点,其最终的结果可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具备主要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高 娃,包鐵龙,王青春.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6,13(12):109-110.

[2] 刘 斌.心衰慢性病管理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23-24.

[3] 姚成增,朱灵妍,王肖龙.也谈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策略[J].医学与哲学,2014,35(4):80-8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心血管事件中西医结合预防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NT—proBNP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预后的影响
QRS波时限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