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野生食药用真菌资源调查

2018-09-05 03:09李尽哲黄雅琴王德芝马俊义
食药用菌 2018年4期
关键词:又名大别山药用

李尽哲 耿 立 黄雅琴 王德芝 马俊义*



大别山地区野生食药用真菌资源调查

李尽哲1,2耿 立3,4黄雅琴1,5王德芝1,2马俊义1,2*

(1. 信阳农林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 信阳市无公害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信阳 464000;3. 潢川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信阳 465150;4. 信阳市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及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信阳 465150;5. 郑州大学 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52)

2016—2017年对大别山地区野生食药用真菌资源进行大面积的调查和定点普查。经分类鉴定,结果为该地区蕴藏的食药用真菌资源有240种以上,列举开发潜力较大的18个科33种食药用真菌的分布状况、药用功效和开发应用前景。

大别山地区;食药用真菌;资源调查;分布现状;药用功效;开发前景

大别山地区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资源极其丰富,山林中蕴藏了丰富的食药用真菌资源[1]。其中很多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的珍稀食药用真菌。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发现,大别山地区拥有野生食药用真菌240种以上,分属于20个科和39个属(表1)。对大别山地区食药用真菌资源开展调查,收集这些珍稀的食药用真菌资源,对保护和深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灵芝科(Ganodermataceae)

树舌灵芝()又名平盖灵芝、梨菌、扁芝,夏秋季节,在大别山地区的板栗林、杉树林中分布广泛。其具有消炎、抗氧化、抗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目前主要用于食道癌、鼻咽癌和咽喉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2]。迄今主要以采集野生为主,尚无人工驯化生产的报道。

赤灵芝()又名丹芝、瑞草、仙草等,在大别山地区的板栗、麻栗林中分布非常广泛,主要生长于夏秋季节阔叶林木桩上。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降“三高”和美容养颜的功效[3]。在临床上经常作为肿瘤患者和“三高”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赤灵芝是目前人工驯化栽培最广泛的灵芝品种,市面上常见有泰山赤灵芝、南韩赤灵芝和日本红芝等主流栽培品种。由于其良好的药用功效,已成为人类驯化开发最为充分的食药用真菌之一。除了被开发成药品之外,还被广泛开发成日化产品、食品、艺术品等。

(2)羊肚菌科(Morohellaceae)

粗腿羊肚菌()多生长于春夏之交的杨树林或者杂木树林中。该类菌在大别山地区较为常见,尤其在春夏之交的多种杂木林中。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补肾壮阳,强身健体,提神补脑等功效[4]。该品种由于子实体较小,在驯化选育方面尚未见报道。

梯棱羊肚菌()相比粗腿羊肚菌,在大别山地区分布相对较少,仅发现2处,分别位于商城金刚台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和六安市霍山县大别山区。其子实体较大,已被菌物学家成功驯化栽培,是羊肚菌生产的主流栽培品种。根据作者多年的栽培和考察,梯棱羊肚菌虽能高产,但抗病抗逆能力较弱。

表1 大别山真菌资源统计表

(3)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

裂褶菌(e)又名白参、树花、白花、鸡毛菌等。从春季到秋季,在枯死的针叶树或阔叶树上随处可见。其生长繁殖很快,抗逆性强,分布广泛,是香菇、灵芝和银耳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杂菌。近年医药学研究表明,裂褶菌具有降低血脂,防止癌细胞扩散,激发肝脏、脾脏和胰脏等器官的活力及滋补强身消除疲劳等功效[5]。在南方地区很受人们的欢迎,目前干品每千克市场价约240元。

图1 粗腿羊肚菌

(4)木耳科(Ariculariaceae)

木耳()又名黑木耳、光木耳、耳子或者细木耳等,在大别山地区所有林中均有分布。春季到秋季,分布尤为广泛。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多糖类物质。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三高”等功效;还具有润肠和清肺作用,是矿山工人、毛织厂工人等粉尘环境工人优选的保健食品[6]。因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目前大别山地区内人工栽培的主要是东北黑木耳品种。

毛木耳()又名黄背木耳、白背木耳。从春季到冬季,常见该地区所有山林中,在阔叶林的枯树枝上分布较多。毛木耳口感较脆,驯化栽培的较少。其生长条件粗放、生长繁殖力较为旺盛,功效与黑木耳相差不大。因此,具有较大的选育利用价值,可借助现代食用菌菌种选育技术,选育更为优良的品种。

(5)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

鸡油菌()又名鸡蛋黄菌、杏菌、黄丝菌等。该菌在大别山东南的信阳市商城县、潢川县、新县等地,于夏秋季节的针叶、阔叶、杂木林中分布较为广泛。鸡油菌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类胡萝卜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鸡油菌具有清肝明目,滋补肠胃,预防视力下降,治疗皮肤粗糙和眼睛发炎等功效[7]。目前,鸡油菌的供应基本依赖野生采集,尚未有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该菌的市场潜力巨大,因其含有丰富的鸡油菌类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小鸡油菌()又名黄狮菇、小黄丝菌。该菌在信阳市四望山区、鸡公山区林中分布较多。其生长季节、主要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与鸡油菌相似,目前尚无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报道,但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6)鬼笔科(Phallaceae)

黄裙竹荪()又名杂色竹荪,在大别山地区夏秋季节的竹林中分布较多。竹荪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反复的药理学功能验证,其具有防癌,降低血压,美白祛斑和减肥等功效,长期使用能够治疗脚气病[8]。竹荪已有大规模人工驯化栽培,其主要栽培品种来自云南和福建,大别山竹荪有待进一步的选育驯化。

红鬼笔()又名深红鬼笔、长虫花、鸡屎菌,在大别山区内分布广泛。常见于夏秋季节的田野、草丛和针叶、阔叶林地上。具有消肿止痛、治疗疮疽等药用功效[9]。民间有人食用鬼笔,大多数人认为有一定的毒性。由于其药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目前尚无驯化栽培的报道。该菌具有开发作为外用的药酒或者药粉原料,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美容手术的术后修复等的潜力。

(7)马勃科(Lycoperdaceae)

头状秃马勃()又名头状马勃、褐包马勃、袋形秃马勃,在大别山地区分布广泛,常见于夏秋季节的林地和草地上。该种菌在幼时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孢子粉和子实体可以入药,药用价值较高。除了含有常见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具治疗咳嗽、扁桃体炎、止血等功效的马勃素、麦角甾醇等[10],秋冬季节大面积流行咳嗽,因此马勃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潜力。目前,整个马勃科菌,均未见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

长刺马勃()又名长刺灰包,相比头状秃马勃,其在大别山地区分布相对较少,仅见于较大的山上阔叶林地中。这可能与该菌抗逆性不强,或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其药用功效跟头状马勃类似,尚未见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

(7)线虫草科(Ophiocordycipitaceae)

蝉花虫草()又名蝉花菌、金蝉花、大虫草,在大别山区分布很少,仅在夏季的信阳四望山一带的茶园和商城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的杂木林中曾有发现。其具有清热、解毒、解除痉挛、明目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11],已经被人工驯化并开发成多种深加工产品,如蝉花酒等。在糖尿病高发的今天,该菌有望被开发为有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椿象虫草()又名小虫草、日本虫草,在大别山区分布较稀少,仅于7月份在信阳新县一个废弃的板栗林中发现。个体较小,驯化栽培价值不高,但可以作为虫草类优良菌种的选育材料,借助杂交育种、细胞融合等育种手段选育性能和品质更高的栽培品种。

(8)银耳科(Tremellaceae)

银耳()又名白木耳、白耳子。近两年,在大别山地区林地中分布越来越少,仅在春夏之交的大别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鸡公山的杂木林中见到。分布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受环境变化的因素影响,二是与其自身共生的生长特性有关。银耳自古以来就是较为著名的滋补品,具有润肠益胃、滋补肝肾、滋阴润肺、美白祛斑、防治妇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功效[1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提高,银耳的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在大别山地区人工栽培的品种主要是福建种和云南种。但这两类品种均不太适宜大别山地区的气候和原材料(麻栗树),在栽培中易出现产量不稳定和杂菌污染等问题,因此驯化选育新品种很有必要。

(9)花耳科(Dacrymycetaceae)

桂花耳()又名桂花木耳、花耳,在大别山地区分布较多,常见夏秋之交的杂木林中。桂花耳是银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杂菌,其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在预防视力下降的药物开发方面具有潜力,目前尚无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

(10)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紫丁香蘑()又名裸口蘑、紫晶蘑,广泛成片分布于夏秋季节的大别山地区麻栗、杂木林中。个体较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健脾祛湿和抗癌的功效,临床上用来治疗脚气病[13]。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还含有丰富的海藻糖、甘露醇、有机酸和神经酰胺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菌和抗氧化功效[14],有很大的驯化栽培潜力[15]。

(11)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

鸡㙡菌()又名鸡㙡、斗鸡公、蚁棕等,大别山地区广泛分布于夏秋季节的板栗林地、杂木山林中。其味道鲜美,是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具有补钙补虚、润肠通便、清肝明目和排毒养颜等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炎、肾虚和头晕脑胀等疾病的治疗[16]。

(12)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

蜜环菌()又名焦角菌、榛蘑、绿色环菌、假蜜环菌等,在大别山地区内分布很广。夏秋季节,在潢川、商城、新县及大别山白马尖等地的杂木林、阔叶林地中常见。现代药学研究表明,蜜环菌的主要药用成分是半萜类、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祛风通络、强筋壮骨、平抑肝阳的功效[17]。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四肢麻木、腰酸腿痛、头晕目眩、高血压、冠心病、癫痫等疾病。其子实体最大可达15厘米,是一种大型真菌。它是天麻和猪苓的共生菌,人工驯化主要用于天麻和猪苓的栽培,尚无单独进行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建议通过现代菌种选育技术,选育出生产性能优良的蜜环菌菌种,用于人工驯化栽培。

(13)红菇科(Russulaceae)

松乳菇()又名松杉菌、美味松乳菇、茶花菌、紫花菌、松菌、空洞菌等。在夏秋季节,常见于大别山地区的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在新县、商城县、金寨县的松林中均有发现。松乳菇味道鲜美,药食兼用,其干品蛋白质含量高达16.97%,并含有丰富的半萜类、黄酮类、多元醇类、凝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18],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胃癌、肝癌及驱蛔虫等。目前,湖北宜昌有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但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没有大面积推广。

血红菇()又名血色菇,在大别山地区分布不多,仅在商城县金刚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松林中和岳西县山区松阔混交林中有发现。其具有水果香味,卯晓岚等人研究发现血红菇对小鼠肉瘤细胞和艾氏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9],由于分布稀少,人们对其有效成分和功效研究不多。

大红菇()又名红薰、大朱菇、红菇、正红菇、胭脂菌等。夏秋季节,在大别山地区的杂木林尤其是板栗林中能够见到。近年来日益稀少,在新县、潢川县、金寨县山林中有发现。大红菇具有养血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贫血、风湿性关节炎、女性闭经腹痛、剖宫产手术后排出子宫污血等。研究还发现,大红菇中含有的红菇多糖具有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20]。其人工驯化栽培有零星的报道,但鲜有大面积生产栽培报道,估计在人工驯化关键技术方面还未突破,需要进一步研究。

(14)牛肝菌科(Boletaceae)

双色牛肝菌()又名牛肝菌,在大别山地区分布较为稀少,仅在董寨自然保护区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山林中有发现,主要分布于夏秋季节的松阔混交林当中。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消食和中、祛风寒、舒经络等功效[21]。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手足麻木和糖尿病等,目前尚无人工驯化选育的报道。

乳牛肝菌()广泛分布于大别山地区的阔叶林或者阔叶针叶混交林中,在夏秋季节较为常见。该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手足麻木、腰膝酸痛、便秘、女性白带过多等疾病。至今未见驯化栽培成功的报道。

(15)皱孔菌科(Meruliaceae)

烟色烟管菌()又名亚黑管菌,夏秋季节常见于大别山地区的阔叶林中,多寄生在活的植物上。其具有活血化瘀、抗癌散结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子宫癌的辅助治疗。陈国良等早在1978年对其进行驯化栽培,收获了一批子实体,但因其特别容易被虫蛀,没有大面积推广开发[22]。曹福祥等人对其进行发酵培养,用以开发漆酶[23]。

(16)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桦褶孔菌()在大别山地区分布较广泛,在信阳地区、六安、黄冈等地的山林中均有发现,在夏秋季节的枯树树桩上常见。该菌具有舒筋活络、抗氧化等活性[24],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手足麻木、腰膝酸痛、四肢抽搐等疾病。目前尚未见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

黄柄小孔菌()又名盏芝、黄柄灵芝,在大别山地区分布较少,仅夏秋季节在董寨和金刚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混交林中有发现。目前尚无人工驯化选育的报道,也没有药用功能研究报道。

云芝()又名杂色云芝,在大别山地区分布较广泛,春夏之交阔叶林、杂木林当中一般都有分布。云芝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包括甘露糖、木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云芝多糖具有抗肿瘤、保肝护肝、降低血脂、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等功效[25]。孔怡等人对泰山云芝进行了初步的驯化选育[26],但尚未见大规模驯化栽培的报道。

(17)蘑菇科(Agaricaceae)

毛头鬼伞()又名鸡腿菇,近年来在大别山地区分布逐渐减少,曾在金寨县和商城县的板栗林地中有发现。毛头鬼伞营养价值高,具有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降低血糖血压、提高心血输出量、改善心率不齐等功效[27]。目前,已成功进行工厂化栽培[28],受气候条件和菌种特性方面的限制,主要是在山东一带进行栽培,而大别山地区鲜有大面积栽培的报道。利用大别山野生的毛头鬼伞进行驯化栽培选育,开发出适合大别山地区气候条件的毛头鬼伞优良菌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晶粒鬼伞()在大别山地区夏秋季的阔叶林和杂木林中,一簇一簇分布较多。具有解毒消肿、化痰理气、调理肠胃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积食、咳嗽吐痰、食欲不振、癫痫等病。到目前为止,尚未见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

(18)鹅膏科(Amanitaceae)

毒蝇鹅膏菌(),又名蛤蟆菌、毒蝇伞、毒蝇菌、捕蝇菌等。曾在大别山地区的多个地方有发现,夏秋季节在腐殖土较厚的阔叶林和杂木林中分布较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该菌在抗病毒、抗菌、抗肿瘤、麻醉、镇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29]。其含有肽类毒素,具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尚未见人工驯化的报道。

中华鹅膏()在大别山地区分布较广泛,常见于夏秋季节的针叶林和混交林中。该物种子实体较大,具有一定的驯化选育价值。

[1] 李尽哲, 马俊义, 王德芝, 等. 大别山区食药用真菌标本馆的建设规划[J]. 食药用菌, 2017, 25(2): 95-98.

[2] 李田田, 黄梓芮, 潘雨阳, 等. 树舌灵芝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多糖、三萜组分的抗氧化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38(19): 63-66.

[3] 李国华, 李晔, 梅锡玲, 等.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5, 46(12): 1858-1862.

[4] 刘伟, 张亚, 蔡英丽. 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 食药用菌, 2017(2): 77-83.

[5] 马布平, 罗祥英, 刘书畅, 等. 裂褶菌研究进展综述[J]. 食药用菌, 2017(5): 303-307.

[6] 于美汇, 赵鑫, 尹红力, 等. 碱提醇沉黑木耳多糖体外和体内降血脂功能[J]. 食品科学, 2017, 38(1): 232-237.

[7] 田霄飞, 刘培贵, 邵士成. 鸡油菌属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 微生物学通报, 2009, 36(10): 1577-1586.

[8] 叶建方, 刘泳廷, 郑冲. 红托竹荪菌柄水提液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食用菌学报, 2017, 24(4): 55-58.

[9] 李文力, 黎璐, 汤洪敏. 黔产白鬼笔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2): 72-76.

[10 ]赵会珍, 胥艳艳, 付晓燕, 等. 马勃的食药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07, 34(2): 367-369.

[11] 文庭池, 查岭生, 康冀川, 等. 蛹虫草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展望[J]. 菌物学报, 2017, 36(1): 14-27.

[12] 师萱, 程晓庆, 杨勇, 等. 响应面优化银耳结缔多糖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38(2): 297-301.

[13] 周峰, 王瑞娟, 李玉, 等. 珍稀食药用菌紫丁香蘑的研究进展[J]. 食用菌学报, 2010, 17(4): 79-83.

[14] 朱峥, 张雷, 徐济责. 左家保护区的野生紫丁香蘑生物学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 43(8): 25-28.

[15] 赵婷. 紫丁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研究[D]. 吉林: 延边大学, 2010.

[16] 赵云霞, 陶明煊, 陆文娟, 等. 鸡枞菌多糖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食品科学, 2014, 35(19): 260-265.

[17] 王锐, 张诗悦, 穆青.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6, 47(11): 1992-1999.

[18] 钱叶, 丁祥, 曾益春, 等. 松乳菇多糖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7, 38(5): 220-226.

[19] 戴玉成. 中国药用真菌图志[M].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3.

[20] 李国杰, 李赛飞, 赵东, 等. 红菇属研究进展[J]. 菌物学报, 2015, 34(5): 821-848.

[21] 冮洁, 张文静, 季旭颖, 等. 美味牛肝菌富硒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多糖抗氧化性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15(12): 91-98.

[22] 陈国良, 陆菊英, 陆菊英. 树舌、云芝、亚黑管菌的驯化培养[J]. 上海农业科技, 1978(s1): 22-23.

[23] 彭滟钞, 曹福祥, 董旭杰, 等. 紫外、60Co复合诱变选育烟色烟管菌漆酶高产突变株[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9): 120-124.

[24] 申翔宇, 马涛, 马希, 等. 桦褶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J]. 菌物学报, 2017(9): 1271-1277.

[25] 葛唯佳, 赵岩, 图力古尔, 等. 杂色云芝酸溶性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6(1): 8-13.

[26] 孔怡, 王鹏, 金莹, 等. 泰山云芝生物学特性与驯化[J]. 食用菌学报, 2014, 21(1): 21-24.

[27] 王惠国, 关洪全, 李忻红. 毛头鬼伞的生物活性作用[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 2(6): 382-384.

[28] 钟礼义. 毛头鬼伞工厂化栽培关键工艺[J]. 食用菌学报, 2013, 20(3): 18-21.

[29] 赵建, 张杰, 侯若彤, 等. 鹅膏菌毒素的研究进展[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3, 23(2): 90-96.

河南省科技公关项目(16210211007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180051)

李尽哲(1982—),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制药。E-mail:xynz1688@163.com。

马俊义(1960—),男,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生物学。E-mail:xymajunyi@163.com。

S646

B

2095-0934(2018)04-229-06

猜你喜欢
又名大别山药用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范乃军艺术作品欣赏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龙生九子”都有谁?(下)
又见大别山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葫芦瓜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甄嬛演义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