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将给企业带来哪些新气象?
——访《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主要起草人之一李葆文教授

2018-09-06 08:32晨曦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新气象管理体系体系

晨曦

必将载入史册的《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以下简称体系标准)自去年6月发布以来,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与欢迎。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组织编制实施的第一部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将成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行动的指南、管理的依据、检验的标尺以及培训的教材。它的推广与实施,必将为企业带来新气象。为此,本刊对《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主要起草人之一、广州学府设备管理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葆文教授进行了专访。

/试点企业的新气象突出表现在企业高层对设备管理的重视和设备管理部门地位的提升,这些新气象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

问:标准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哪些新气象、新变化?

答:在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这部体系标准的出现,如同及时雨,它将助力企业夯实设备管理基础,通过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渐迈向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目前实施标准的企业来看,新气象、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备管理制度、流程的优化,让企业设备管理有章可循,更科学有序。

二是人员素质的提升,通过标准的学习和贯彻,一大批懂标准、用标准的人才成长起来,他们将成为企业设备管理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三是企业设备管理的地位有所提升,企业高层越来越重视设备管理,对这方面的顶层制度设计及投入力度加大,设备管理与检修人才的流失有所缓解,先进的设备和落后检修队伍的矛盾有所缓解。

四是设备的关键绩效指标有所提升,这也是企业最关心的方面。优秀的设备管理让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投入产出ROI明显提升,从数字上诠释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古语。

五是设备现场面貌的改善,现场的6S、可视化、定置化水平明显提升,各类6源6H不断被发现和消除,这为后续的6项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问:16家试点企业一年来的成效可圈可点,他们当中做得较好的有哪几家?最引人注目的做法是什么?

答:山东招金集团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企业,他们不但全力支持标准的制定,而且身体力行地认真贯标。他们将正在推进的全优生产保障体系TOPS与我们的标准紧密结合,提出“双体系”战略,在集团20多个下属单位试点实施,取得可喜的成果。

山东中烟济南卷烟厂的贯标特色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才培育,夯实贯标基础;二是推进风险管理,降低贯标成本;三是实施信息化建设,提高贯标效率;四是探索智能制造,融合贯标新理念。

华润电力海丰发电厂的贯标是从3个阶段的规划开始的,通过“三步走”的策略,从强化基础管理,到关键业务管控与提升,再到管理优化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前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石油长庆油田贯标的特点是先从认识和理解ISO55000着手,构建起贯标大厦,以ISO55001为基础,以《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为核心,配合质量体系ISO9000、环境体系ISO14000、安全体系ISO18000、能源体系ISO50000以及测量体系ISO10012,形成对油田管理的系统支撑。他们从示范点开始,进行了贯标的有效尝试。

其他企业包括陕西北元化工、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荣程集团、鄂尔多斯电力冶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耐斯特炭黑集团有限公司及山西建帮集团公司的体系推进都各具特点。如北元化工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国投罗钾的4层7维闭环图;荣程集团的边梳理、边优化、边实践推进历程;鄂尔多斯电冶化工的贯标与信息化相结合;山东耐斯特炭黑的TnPM体系推进与贯标相结合以及山西建帮集团的在以“人员素质管理为中心,设备管理为保障”方针指导下,聚焦设备效率提升的做法都很值得广大企业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从招金集团到耐斯特炭黑,都将我们的标准与企业现行体系紧密融合,企业把贯标视为助推力和催化剂,这也是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问:试点企业在设备管理创新方面有了哪些新气象、新变化?

答:试点企业的新气象突出表现在企业高层对设备管理的重视和设备管理部门地位的提升,这些新气象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这将为设备管理投入的加大,为企业设备管理人才的凝聚和流程优化奠定良好基础,当然这也是设备效率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推动这项工作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阻力,对体系普适性的认同是未来推广的最大阻力/

问:《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发布已一年有余,真正被企业认可并全面推行任重道远。您作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又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的工作主要是宣传和培训。

在这一年间,我应邀作为主讲嘉宾参加了很多行业会议,例如北京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设备管理创新大会、湛江召开的全国海洋博览会、顺德召开的2017年智能制造助推顺德家电产业转型大会、苏州召开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工业服务产业互联网大会、新疆召开的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发展成果交流大会、上海召开的注塑行业全国交流会等,无论我讲的主题是什么,我都要将《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在会上进行宣讲。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石油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交流大会暨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展示会议上,我还把“标准”作为专题来加以阐释和宣贯。

在这一年间,学府还主办了智能维护高峰会议,与会代表近300人;学府还分别在广州、合肥、昆明、上海、成都、武汉举办了6次设备管理大讲堂,每次参会人数都超过100人……所有这些场合,我都把《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作为宣讲重点。

我在参加各类企业咨询和内训时,也都要提到“贯标”问题。虽然一己之力有限,还是尽己所能来扩大“标准”的影响。

问:推动这项工作的阻力有哪些?

答:推动这项工作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阻力。

首先,对体系普适性的认同是未来推广的最大阻力。企业的属性十分丰富。从行业上看横跨了几百个门类,仅仅大的行业就包括化工、钢铁、有色、矿山、电力、汽车、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等几十类;从资产属性上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等。这就给体系标准的落地提出了挑战。不同行业或者不同性质的企业管理者都可以从本企业的特殊性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体系推广的障碍。因此,“培训—培训—再培训”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也是一大阻碍。没有标准,大家做事随意,没规矩。而有了标准,又可能拘泥标准,缺乏灵活性。设备管理体系标准是给企业提供设备管理的标准框架。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准确领会“标准”的内涵,灵活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是我们遵循的原则。千万不要让标准束缚了手脚,反过来又责怪标准,却忽略了标准的本质。

例如体系标准要求企业做好清除6源6H工作,有的企业把“坏习惯”也作为一个源头去发现和清除,把清除6H改为7H,还有的企业一直在做清除五源5H活动……以上这些变化只要是企业认同并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不违背标准的实质。我们甚至鼓励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发更多更好的管理工具,让标准更加丰富有效。在标准评价时,企业的这些灵活贯标举措,不但不应该扣分,而应该加分。

最后,机械性地理解标准,片面地认为标准不符合企业运行实际,也可能给标准的推进带来困惑。

/在分段实施的过程中,强力推动标杆企业的试点工作。标杆企业既是对标准可行性的检验,也是贯标过程经验的探索/

问:为推动体系标准实施,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还将做哪些准备工作?分几个阶段实施?

答: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逻辑顺序区分也就是几个阶段的工作。

一是强力推动标杆企业的试点工作。标杆企业既是对标准可行性的检验,也是贯标过程经验的探索。在标杆企业推进中我们可以摸索经验、了解不足,有利于下一个版本的修订。标杆涵盖的企业尽可能全面,这有利于标准在更广的领域推广。成功的标杆企业将成为各行业的楷模和旗帜,将有效带动各行业企业的效仿和学习。

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省市自治区设备管理协会及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把他们纳入到标准推广的体系中,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社会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要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地方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到贯标活动中来。让更多企业享受贯标带来的效益,让更多企业以更加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来支撑企业的进步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将全国设备管理表彰纳入到“贯标”轨道。理论上讲,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应该是懂标准、贯标准的典范。未来的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至少要达到贯标的“金奖级”水平。在标准出台的一段时间,可以逐渐过渡。越早并轨,越有利于企业按照标准来优化内部的设备管理,同时也会促进标准的推广。

四是鼓励各不同行业的企业牵头、联手建立各行业的子标准。正如ISO55000,作为国际资产管理标准,在指导企业设备管理进步时显得线条比较粗;当今的《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对于各具特色的行业而言,仍显线条较粗。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业子标准,更有利于行业设备管理的进步。我们期盼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框架下逐渐形成石油化工、矿山、冶金、轻化工、电力、汽车、医药、交通等行业或者领域的子标准。

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相关专业组织建立相关专业的配套标准,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大框架下优化本专业的管理水平,如润滑管理标准、防腐管理标准、备件管理标准、维修外包管理标准、流体污染控制管理标准、设备状态监测管理标准、设备招投标管理标准……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设备管理领域的标准族群。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要推动的工作还有很多,中国设备管理标准化的道路还很长,我们任重而道远。

问:您预计达到预期还要多久?

答:大约5到10年时间。

仅就《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的贯彻,也需要3年时间。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参差不齐,有的十分落后,有的比较先进,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中等水平,或者某些方面不错,某些方面不足。广大企业对于标准有一个认识、理解和熟悉的过程。作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也有个推广、教育、培育、引导企业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也要3年。

将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转化成为各种行业和专业标准,也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一过程可能长达10年才能完成。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择善固执”,就像我的新书《工匠革新36技》所言—— “诚外无物,匠韵绝伦”,只要我们认定正确方向,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猜你喜欢
新气象管理体系体系
Sally and Jolly’s Vlog(1):新学期新气象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五十块买来新气象》
部长通道:从“躲”到“等”新气象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新年新气象“羊”气十足速成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