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县凹陷古近系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2018-09-06 08:33李荣耀王鑫张文杰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水化学矿化度油气藏

李荣耀,王鑫,张文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在含油气盆地中,地层水作为盆地流体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活动与循环样式反映油气与成矿物质运移的方向。地层水是油气运移、聚集的载体,它的形成及其运动规律与油气的生成、运聚及油气藏的形成、保存和破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根据霸县凹陷各油田大量地层水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霸县凹陷地层水化学的垂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结合构造发育、超压分布情况,揭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从而加深对霸县凹陷油气运聚机理研究的认识。

1 区域地质背景

霸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东部凹陷带中央,西邻牛驼镇凸起,以牛东断裂与凸起为界,向东过渡为文安斜坡,北以霸县二台阶断裂与廊固凹陷相隔,南以鄚州-长丰镇南横向调节带与饶阳凹陷毗邻。以基底形态为主,结合盖层特征可以将霸县凹陷划分为:霸县洼槽,淀北洼槽,岔河集、高家堡断裂背斜带,鄚州、二台阶断裂带,苏桥、史各庄、长丰镇断裂鼻状带等二级构造带。

霸县凹陷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自下而上发育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的馆陶组、明化镇组以及第四系地层。霸县凹陷古近系发育Es1下、Es3、Es4三套具有商业油气供应能力的有效烃源岩。霸县凹陷古近系在Es1、Es3、Es4发育超压,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霸县凹陷古近系Es4、Es3、Es2、Es1、Ed均为含油气层系,并在岔河集-高家堡、苏桥-文安、二台阶、鄚州四个地区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

图1 霸县凹陷岔4 -苏62地层水化学垂向分带与油气成藏剖面图

2 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2.1 剖面关系

地层水化学特征反映了沉积、成岩和运聚成藏过程中流体与围岩作用的特征,压力场作为油气运移的重要动力,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均与水化学场具有一定联系,可以共同揭示油气运聚、成藏规律。选取过岔河集断背带-霸县洼槽-苏桥断鼻带的岔4井-苏62井油气成藏剖面,分析地层水化学与油气运聚的剖面关系。霸县凹陷洼槽区在沙三段、沙一段均发育超压体系,按地层水矿化度垂向分带和油气分布特征得出如下关系。

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深层泥岩段地层发育超压,泥岩段压实排水在超压驱动下离心流动,地层水矿化度较低,水动力大,在保存条件好的区域聚集油气。主要分布在凹陷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油气藏规模较小。

越流泄水浓缩带:深层有直接沟通烃源岩-圈闭的油源断裂,油气随压实排出的淡水在断层沟通作用下快速向浅层上涌泄压越流,遇到盖层遮挡,在合适圈闭内聚集,地层水发生泄水浓缩作用,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主要分布在凹陷断裂背斜带等正向构造带,易形成背斜、断层等构造油气藏,油气藏规模大(图1)。

大气水下渗淡化带:浅层由于地层抬升剥蚀或断层开启,受地表大气水下渗淋滤作用影响大,地层水矿化度较低。主要分布在凹陷边缘,不易形成油气藏(图1)。

因此,洼槽区泥岩压实排出淡水,矿化度较低,形成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地层水与油气在超压驱动下离心流动,沿断裂输导体系从洼槽区向正向构造带向上越流,越流过程中地层水不断泄水浓缩,矿化度增大,形成越流泄水浓缩带,油气遇到正向构造带内合适的圈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剩余流体流动到凹陷边缘受到大气水下渗淋滤淡化作用,矿化度减小,形成大气水下渗淡化带。

2.2 平面关系

霸县凹陷古近系洼槽区普遍发育超压,从洼槽区向正向构造带压力递减为弱超压,在凹陷边缘为常压。从洼槽区向正向构造带方向,随着压力系数的减小,地层水矿化度有增大的趋势。反映了在洼槽区由于发育超压,地层水发生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随着压力系数减小、运移动力减弱,地层水在正向构造带发生泄压浓缩作用。古近系地层水矿化度沿断层走向具带状分布特点,矿化度高值区集中在正向构造带的断层上盘(下降盘)。反映了洼槽区地层水沿断层输导运移至断层下降盘,在断背带、断鼻带等正向构造带发生浓缩作用。

根据霸县凹陷地层水矿化度与地层压力、构造断裂的关系,结合古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发现霸县凹陷古近系油气主要沿矿化度递增方向、压力系数等值线的递减凸面及断层倾向发生优势运移,并在矿化度高值区、弱超压-常压区和断层下降盘域的岔河集断背带、高家堡断背带、史各庄断鼻带等正向构造带发生油气聚集,说明霸县凹陷矿化度高值区、压力低值区与断层下降盘的叠合区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3 结语

(1)霸县凹陷地层水组成中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地层水矿化度随深度变浅先增大后减小,水型以CaCl2型水为主,NaHCO3型水次之。地层水化学剖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深到浅划分为泥岩排水淡化带、越流泄水浓缩带和大气水下渗淡化带三个水化学带。

(2)霸县凹陷洼槽区泥岩压实排出淡水,形成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地层水与油气在超压驱动下离心流动,沿断裂输导体系向上越流,在正向构造带形成越流泄水浓缩带,油气遇到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剩余流体流动到凹陷边缘形成大气水下渗淡化带。霸县凹陷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属于超压流体系统,易形成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油气藏规模较小;越流泄水浓缩带属于弱超压-常压流体系统,易形成背斜、断层等构造油气藏,油气藏规模大;大气水下渗淡化带属于常压流体系统,不易形成油气藏。

(3)霸县凹陷古近系油气主要沿矿化度等值线的递增方向、压力系数等值线的递减凸面及断层倾向发生优势运移,并在矿化度高、弱超压-常压区和断层下降盘的岔河集断背带、高家堡断背带、史各庄断鼻带等正向构造带发生油气聚集。霸县凹陷矿化度高值区、压力低值区与断层下降盘的叠合区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猜你喜欢
水化学矿化度油气藏
一种全浸式油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方式研究
2014年~2019年乌鲁木齐河上游水体矿化度的时空格局
秦皇岛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连续型油藏形成的条件与分布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里滩地区卤水钾矿水文地质与水化学特征及其开采前景分析
民勤县绿洲地下水矿化度变化特征
UF/RO深度处理聚合物驱采油废水试验研究
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分析与勘探技术探讨
筠连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及意义
秦南凹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