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西县东倪庄村的脱贫与启示

2018-09-06 15:48肖岚杰
新丝路(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脱贫启示

摘 要:临西县东倪庄村是河北省脱贫的先进典型。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该村主要做法及其效果,指出在中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中,要实施发展产业和合作社以及壮大集体经济的脱贫举措,必须发挥村党支部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關键词:东倪庄村;脱贫;启示

习主席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精准扶贫的“一线指挥部”,是扶贫工作最前沿的指挥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当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绩。脱贫摘帽的乡村党支部是如何带领群众干出来的?2017年8月,笔者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实地调研了河北省临西县东倪庄村,走访了县政府、村办企业、合作社及当年的贫困户,感受该村主要做法及效果,感悟农村精准脱贫的关键。

一、东倪庄村脱贫的基本情况

东倪庄村所属的临西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邢台市东部,是沟通冀鲁的桥头堡,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东倪庄村是县扶贫开发重点村,位于临西县城西5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264户1280口人,耕地1800亩,党员30名。2014年两委换届,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3人。

2014年以前,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小麦、玉米及棉花的收成为主,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全村路灯不亮,下大雨时水出不了村,无卫生室,无工厂,无村委会办公点。全村有贫困人口14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30%,人均收入仅2000元。缺资金、缺项目、缺劳力是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

2016年,村民经济收入除传统种植小麦、玉米及棉花外,更多来自于在村办企业、养殖业、合作社的务工收入和入股分红。现在的东倪庄村路通灯亮,村民免费用水用电,新修了村委会、卫生室,有了村办企业及合作社,建立了娱乐广场等设施。目前,全村仅有贫困户16户21人,贫困发生率由30%降为1.6%,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到5200元,被河北省扶贫办评为“先进集体村”。

笔者在走访的村民身上,看到了他们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感受到村党支部和村支书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信。村民小朱(男)和小魏(女)都是聋哑人,如今有了新身份——村箱包加工厂工人,每月能靠双手挣到两三千元的收入。他们的表情和手势表达出他们对工作很满意,并一再表示要感谢村党支部。贫困户祝宗森脸上洋溢着喜悦说:“没有想到,什么活不用干,啥心不用操,俺能年年分得红利!”五保户孤寡老人刘全福笑眯眯地竖起大拇指说:“这些年在祝书记带领下,俺们村大变样!我在家门口就能拿药看病,生活舒坦!共产党好!”村党支部多次获得市县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支书祝宗霞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扶贫攻坚先进个人。

二、东倪庄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要做法和效果

东倪庄村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革新,用活政策,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设施,实现群众与集体双增收,让乡村美丽起来,探索出了兴村富民之路。

1.扶贫款以“本金”入股,“驴银行”分红

建立300头规模的德州驴养殖场,每头驴每年可净增3000多元,在此基础上成立“海霞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采用农民入股分红,把全村贫困户变成股东,本金则是上级拨付给村民的扶贫款。每年年底按照入股本金的10%进行分红。用国家扶贫资金来做种驴养殖项目,等于给村里带来一家“驴银行”。入股的农户中有10户特殊家庭,家中不乏重病患者及老弱病残,虽说他们没有劳动力,但同样也能得到这笔分红。

2.引资建厂,打破“无工厂”历史,农民拿上了“工资”

村里设法筹措资金200万元建起了500平方米的“东倪庄村手工业箱包加工厂”,产品销往韩国,让70多名家庭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村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村集体每年增收10多万元。

3.推行林权改革,林网成了“绿色银行”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田间林网实行“集体购苗、承包管理、三七分红、利益共享”,即:由村集体统一采购树苗,在谁的承包地范围内就由谁承包管护,采伐售出所得实行三七分红(村集体得三,承包户得七),实现集体和村民双受益。2015年,伐树3000棵,收入20万元,人均增收近百余元,村集体也有6万元进账。2016年,植树3500株,并把全村林网划分为五个片区,每年伐一片,五年轮一遍,年年见成效,让田间林网成了该村的“绿色银行”。

4.公平竞争,加快土地流转,机动地变成了“金疙瘩”

东倪庄村原预留了118亩机动地。2015年,村党支部抓住土地确权的有利时机,把机动地全部收回,按照地理位置、土地肥力、灌溉便利程度等条件不同,把118亩机动地划分为三个等级,标明底价,公开竞价,鼓励村民承包,承包金归村集体所有。三个等级的地块分别以每亩360元、400元、500元地价格成功拍出,当年为村集体收入5万多元。

5.用活政策,转变经营方式,村民都成了“小股东”

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同意,成立“临西县东倪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为全县首家全民入股、以地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统筹安排全体村民的农业生产。目前全村共建起了51个蔬菜大棚,共计80亩,每棚年均收益10000多元,仅这一项全村可增加50多万元收入。

6.惠民生,绘蓝图,村民有了幸福家园

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东倪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10处,清理杂物乱堆放20处。在此基础上投资150余万元,拓宽硬化村内主要道路3公里,投入10万元安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交通出行;投资100万元修建了地下管道,三个扬水站,解决了农民浇地难的问题;改造修建排污下水道1500米,解决了村里排污问题;修建文化娱乐广场1000平方米,种植花草1000平方米,种植树木6000余株,改善了文化娱乐环境;投入30多万元,建设两眼500米的深水井,解决全村的饮用水问题;投资120万元改造了地下电缆,新增800KW变压器8台,解决了村民用电问题;建起了医务室,村民看常见病不出村。村党支部还计划将集体经济收入用于下一步发展:扩大“驴事业”版图,延长产业链,谋划驴肉及相关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提高附加值;村箱包厂升级为邢台市庄奇家纺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扩展产业销路;建设敬老院;重建村小学;实现人均增收万元。

三、几点启示

东倪庄村是在中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完成脱贫摘帽任务的。随着中央和地方纷纷制定精准扶贫的战略规划,东倪庄村脱贫工作也从2014年初进入快车道,脱贫项目中如养驴项目资金的筹措、闲散地的确权与拍卖、土地入股办合作社等等顺利实施,均得益于国家及省市县政策和资金支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实施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中,东倪庄村党支部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用足用活党的扶贫政策,带领全村苦干实干、脱贫致富,发挥了关键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1.村党支部必须凝聚脱贫致富的正能量,做帮助群众脱贫的“引领者”

“等、靠、要”的思想是农村致贫的重要原因,也是脱贫攻坚的难点。这种思想在该村贫困户和一些村民中同样存在。村手工业箱包厂采取计件取酬,每件5元。一些留守妇女及贫困户瞧不起5元钱,宁愿在家清闲,打麻将,却不愿去厂里务工。村党支部在调研市场行情基础上,决定搞蔬菜大棚项目,然而一些村民习惯种植传统农作物,采取观望态度。这些现象使支部一班人认识到,脱贫攻坚,重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脱贫动力,需要针对实际下功夫,提高大家的认识和行动自觉性。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喇叭及上门宣教等方式,多种场合大张旗鼓地宣扬5元钱能买米、面、油、鸡蛋和青菜,少5元买不了东西的事实,积5元钱也能成多的事实和劳动能致富的道理。现在,来厂务工的不仅有家庭妇女,还有聋哑等残疾人。同时,支部成员主动带头种植大棚蔬菜,并争取到上级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用于购置村民的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在項目盈利时,主动做好宣传,和有顾虑的村民结对子,并进行技术帮扶。干在前头,主动做新项目的“先行者”,发挥先致富后带富的示范作用,让持观望态度的村民打消了思想顾虑,看到了前途,转变了观念。这样,全县第一家全民入股、以地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2.村党支部要结合本村实际,用足用活党的扶贫政策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在具体实现路径上,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是能够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国家扶贫资金到了地方要求将其中70%左右用于产业扶贫。政策规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合作社要想得到国家的200万元的扶贫款,前提是这些农户必须加入合作社,而且这笔扶贫资金要以股份的形式注入进来。东倪庄村党支部用国家扶贫资金来做种驴养殖项目,采用农民入股分红,把全村贫困户变成股东。贫困户按照国家规定实现了三部分收入:①在合作社内打工的工资收入;②按照股份分红的收入;③出租土地给合作社的租金收入。入股的农户中有10户特殊家庭,家中不乏重病患者及老弱病残,虽说他们没有劳动力,但每年年底按照入股本金的10%进行分红。东倪庄村借助县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东风,对原来承包不合理的118亩机动地公开竞标,重新进行发包实现了村集体增收。

3.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加强基层党建,是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

村党支部先后通过推行林权改革、集体购苗、土地流转、引资建厂、建立合作社、全民入股、以地入股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集体资产效益,不断提升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同时增收,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级积累,为办好事、办实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前,东倪庄村集体年收入不过2万元,维持村“两委”日常开支都吃力,村干部有心为群众办些事,但受资金限制,往往力不从心。如今村集体有钱了,办了许多以前想办却无钱办的事,办了许多一家一户办不成的事,解决了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弱、农田水利设施差、群众收入低、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开展脱贫创业工作的底气,增强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一批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致富能力强的同志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1名已经入党,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4.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支部建设的关键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关键。能带富、善经营、会治理,是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基本要求。“带头人”祝宗霞是退伍老兵,曾在外做生意,富了不忘父老乡亲,决心回村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祝宗霞自筹资金15万多元,硬化街道、修缮校舍、增容变压器,联合河北农华种业公司免费为群众办理小麦保险500余亩,邀请农华公司农技专家为农民传授农业科学技术十余场次,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2011年,他担任了村支书。当时,村里八成多村民仍以种地、卖煤球为生,生活很是贫苦。有着敏锐商业头脑的祝宗霞,经调研得知,毗邻的山东对德州驴的需求较大,但养殖数量偏少。德州驴用自家地里的秸秆当饲料,开销不大,销路无忧。最重要的是,驴全身都是宝贝,蹄子、耳朵、驴皮等全是中药材,有发展空间。他先行垫付资金建起驴舍,并抓住国家产业扶贫优惠政策,用扶贫资金来做种驴养殖项目,给村里带来一家“驴银行”。作为村支书,他认为思想上必须过好“四关”:第一关,炒了豆大家吃,炸了锅自己的;第二关,见效慢,任期短,栽树不乘凉;第三关,得罪人,丢选票;第四关,太复杂,嫌麻烦。在调研中,村民普遍反映祝书记综合素质高,办法多,个人顾虑少,脱贫攻坚的积极性高,是位能谋事、能干事、能成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从东倪庄村的脱贫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在农村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看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脱贫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服务发展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东倪庄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脱贫摘帽的主要做法,对其他农村地区尤其是传统农业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10(1):41-47-53

[2]雷望红.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8

[3]肖春梅、刘占芳.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调查与分析—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33(1):34-37

[4]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9-16

[5]白丽、赵邦宏.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J].河北学刊,2015,35(4):158-162

[6]临组研.在创新中夯实战斗堡垒——来自临西县农村党建大调研活动的报道[N].邢台日报,2017-4-21

作者简介:

肖岚杰(2002--)男,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团员,副班长。兴趣爱好:有英语天赋,对政治、历史感兴趣。

本文获得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一年级社会实践汇报展示活动二等奖;曾获2016年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大赛全国总决赛初中组前十强暨一等奖;北京赛区初中组一等奖;2018年全国实用英语大赛北京赛区高中组决赛特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

猜你喜欢
脱贫启示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巴士在线 “脱贫”记
山村“脱贫”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