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护理在脑外科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

2018-09-07 02:40熊小兰毛小琴龙婷羽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脑外科套管气管

熊小兰 毛小琴 龙婷羽(通讯作者)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脑外科患者多伴有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神志不清等特点,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会增加患者的致残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气管切开作为一项抢救脑外科患者比较常用的急救措施,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困难,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2]。但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保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套管脱落、出血等并发症[3]。因此,如何更好控制气管切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临床护理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随着医学进入“精准”时代,精准护理已被应用在多种疾病中,并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4]。本研究将精准护理应用于脑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以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7—12月至2017年1—6月我科行气管切开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发生脑血管意外或脑外伤的患者;②须进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未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③经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感染或休克的患者;②合并脑肿瘤或严重心、肝、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③家属拒绝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原则,选择2016年7—12月实施常规气管切开护理的35例设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6月实施精准气管切开护理的35例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范围:39~67岁,平均年龄:(49.28±5.45)岁;气管切开时间:9~14d;类型:脑血管意外24例,脑外伤11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41~68岁,平均年龄:(50.26±6.74)岁;气管切开时间:9~14.5d;类型:脑血管意外23例,脑外伤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气管切开时间、类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患者实施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包括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做好相关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气管切开精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1 成立精准护理小组:成员由4名护师以上职称,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的护士组成,具体负责执行气管切开后的精准护理工作。由科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成员管理、监督气管切开护理的执行情况等。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气管切开后精准护理的培训,并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气管切开患者精准护理措施。

1.2.1.2 开展精准护理:(1)强化基础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气管套管固定,切开处伤口渗血、敷料清洁及痰液的性状、量、黏稠度等情况。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抬高床头l5~30°)并根据患者病情定时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每8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症;每天检查套管的固定情况,并根据患者颈部的肿胀程度及时调整系带松紧度,防止套管滑脱;采用0.5%碘伏溶液对创口消毒1~2次/d,及时更换无菌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若敷料被痰液或渗血污染,及时更换[5,6]。(2)加强病房环境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打扫、消毒,使用0.5%过氧乙酸消毒液对病房地面进行喷洒≥2次/d[7];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定时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灯对病房进行照射≥2h/d,确保病房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20~24℃)和湿度(50%~60%)[8,9]。(3)加强呼吸道管理护理。对意识清醒患者,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同时通过吸痰的方式帮助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昏迷或咳嗽无力者,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所在的位置,给予适时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前后,如更换伤口敷料、湿滑气道、吸痰等时,必须严格执行洗手、消毒。采取有效消毒措施,及时对患者的分泌物及排泄物进行清除,保证床单清洁无污染。对不同患者使用的各种呼吸治疗装置,严格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处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记录表对患者发生相关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登记表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统计。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情况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3.讨论

随着医学新时代的不断发展,2011年美国医学界首次提出了包括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四个要素的“精准医学”概念[10]。因此,护理工作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革新,以尽可能的展现出更多优势。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11],精准护理在针对不同患者及疾病等实际临床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气管切开术作为脑外科现阶段抢救患者常用的和重要的措施之一,对抢救患者临床意义显著,但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套管脱落、切口出血、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弊端仍存在[12]。此外,气管切开术后会进一步加大护理的难度,这就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本研究中,将精准护理应用于脑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给予脑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实施精准护理,对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将精准护理应用于脑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可有效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脑外科套管气管
引流固定支架在脑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损伤套管引起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综合护理对脑外科护理中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