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乳腺X线及多层螺旋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析

2018-09-07 02:40孙五一方艳琼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例因正确率螺旋

孙五一 方艳琼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且趋向年轻化,乳腺癌跃居女性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 X线和CT检查逐渐被广大患者熟知,如果能合理应用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则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本文分别对乳腺X线摄影及胸部CT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各自的表现、优势进行阐述,并比较乳腺X线摄影和螺旋CT扫描的优缺点,旨在二者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助力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就诊,术前均行乳腺X线及胸部CT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155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152例患者有生育史。

1.2 仪器设备

乳腺X线检查采用GE Senoghe DS 2000全数字化钼铑双靶机,常规摄取双乳头尾位(CC位)、侧斜位(MLO位)片,必要时局部点压摄片或加照侧位、夸大CC位片。

CT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64层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常规仰卧位,便于屏气。扫描范围从腋窝顶部至乳房下界。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s。扫描及重建参数:准直器宽度64×0.6mm,螺距1.2,旋转时间0.33s,图像重建算法为标准算法。先采用层厚及间隔8mm的常规扫描,再以1.5mm层厚1.0mm间隔行薄层重组,将重组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其中151例行增强扫描,2例因过敏未行增强,1例因患者年岁高家属拒绝增强,1例因血糖控制不佳未行增强。

1.3 影像评价

结果由1位高年资放射科主治医师和一位副主任医师分别对X线和CT图像阅片分析,主要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密度、边缘、钙化、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强化模式、临近皮肤改变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等。分别对X线、CT检查作出诊断,之后再把两种检查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1.4 病理评价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常规病理检查,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阅片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病理证实155例乳腺癌,157个病灶,其中1例为同一象限两个病灶,另一例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120例,导管原位癌11例,导管内癌伴微浸润10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腺样囊性癌2例,髓样癌3例,粘液腺癌2例,淋巴结转移者共92例。

155例经螺旋CT扫描后检出143例,诊断正确116例,其中17例表现为结构扭曲,呈片状或条状低强化,被误诊为炎性病变,9例无肿块仅见钙化,CT扫描因钙化太小未发现(图1b),而X线显示细小钙化很清楚(图1a)。7例因病灶边缘光滑误诊为良性病变(图2b),4例因病灶较小仅一层可见而漏诊,2例导管扩张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经统计CT检出病变率为92.2%,诊断正确率为74.8%。155例经数字X线检查后病变检出率为137例,诊断正确127例,11例因腺体较致密,病灶隐藏其中,部分报告了局限性不对称,建议6个月复查,部分未发现病变;4例因肿块边缘较光滑,误诊为良性(图2a),2例为密度较低,良恶性病变同时存在而误诊为良性病变,6例因球形不对称伴皮肤弥漫增厚且红肿热痛明显误诊为炎性病变,5例因病灶位置较高或位于乳腺边缘未能摄入片内而漏诊,经X线检查检出病变137例,诊断正确127例,病变检出率为88.3%,诊断正确率为81.9%,X线与CT结合诊断后155例检出病变151例,诊断正确139例,病变检出率为97.4%,诊断正确率为92.2%(表1)。

图2 患者,女,56岁,病理诊断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图2a为右乳CC位片显示,右乳内侧高密度肿块(箭头),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毛刺;图2b,同一患者增强后CT显示病变明显强化,有边缘强化趋势(箭头)。

表1 X线与螺旋CT对155例乳腺癌的检出率及正确率对照表

3.讨论

经过对照明显得出结论,乳腺X线和CT结合,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增高。李全等[2]通过研究得出X线与CT结合后诊断乳腺癌正确率为95.95%,周定中等[3]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应用X线及CT进行检查比较,认为X线、螺旋CT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0.1%和95.3%。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准确率较CT略高,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乳腺X线检查射线辐射量低,检查经济、方便、快捷,可行多角度投照。对于病灶边缘及内部显示不清时,可加摄侧位、夸大CC位或点压观察,图像分辨率高,对比度好。能清晰显示小病灶(最小直径1.5mm),尤其是微小钙化灶,此为螺旋CT所不及。而螺旋CT不受检查位置的影响,扫描范围覆盖广,乳腺外侧、内侧、腋尾部及腋窝淋巴结的情况均可观察,可对乳腺做多层面检查,并且可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以及3D重建功能,为判断病变位置、大小、毗邻组织关系提供更详实的信息。CT检查除可清晰显示病变本身形态学变化,还可以显示癌肿侵及的深度与范围及肿块邻近组织如皮肤、胸壁等受侵犯情况以及肺内有无转移,纵隔、腋窝及胸骨旁有无肿大淋巴结及扫描范围内骨骼变化,增强后可根据病灶强化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更精准的做出鉴别诊断,这些都是乳腺X线摄影所不能够做到的[6]。乳腺X线摄影对于一些致密性腺体病变显示有一定困难,靠近乳腺边缘及高位的病灶不能摄入片内或不能完全摄入片内;螺旋CT则不受腺体致密及投照范围的影响,刚好可以弥补乳腺X线摄影的不足。

4.结论

总之,单独采用CT检查,对微小钙化分辨率不足,对乳腺癌其诊断准确率略低于乳腺X线摄影。单独采用X线检查,对致密型腺体内隐藏的病灶易漏诊,部位较高或较偏内侧、偏外侧者不容易摄入片内而漏诊,而X线结合CT之后,二者互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同时,CT检查也是乳腺占位患者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胸部CT检查在全面了解心肺、纵隔、胸部骨骼是否有转移等情况的同时,也可对乳腺内病灶的诊断提供重要帮助[7]。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运用现有设备,进行综合影像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例因正确率螺旋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64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496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分析
旋风“螺旋丸”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螺旋变变变
生意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覆膜支架分流术与内镜治疗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曲张静脉再次出血的比较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