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

2018-09-07 02:40陈丽仙沈麦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易位血尿肾癌

陈丽仙 沈麦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1.病例简介

患者,女,37岁,发现腹部包块5年,体重减轻、乏力伴发热20余天。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75.08mg/L,D二聚体阳性,血红蛋白55g/L。CT诊断:左肾巨大占位,多考虑良性病变,嗜酸性细胞腺瘤可能。手术:经腹切口进入腹腔,沿结肠旁沟打开腹膜,分离肿瘤表面,将结肠推向右侧,见肿块较大,越过中线,与肠系膜稍粘连,肿瘤表面光滑,可见包膜,用手将肿瘤与周围组织分开至暴露肾蒂,用两把肾蒂钳钳夹并离断,完整拿出肿瘤及肾脏。大体标本:肾脏一个,大小约190mm×140mm×70mm,肾盂处见一巨大包块,大小约180mm×110mm×70mm,输尿管断端最大径约5mm,肿块呈实性、质韧,局部可见出血。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部分排列成巢状,其间散在砂砾体。细胞间界限清楚。核圆形,染色质呈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mentin-、CD10-、EMA-、CEA-、CK7-、CD117-、CK8-、CK18-、TFE-3+、PCK+、CKH+、p63+、S-100-、HMB-45+、A-103+、kI-67+(5%)、Actin-、Calponin、Myogenin、MY0D1-、WT-1-。病理诊断:XP11易位癌伴出血坏死。出院半年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110g/L。

2.讨论

Xp11.2易位性肾癌是Xp11.2异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简称,是一种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因其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特异,WHO于2004年将其列为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1]。临床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或全程肉眼血尿,腰腹部包块及腰腹部隐痛,部分患者体检发现[2]。本例为中年女性,未发现肉眼血尿,但存在慢性失血性贫血,入院时诊断为重度失血性贫血,且切除肿瘤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该患者可能一直以来均有血尿,但未被发现。

Xp11.2易位性肾癌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切面多为淡黄色,伴有肿瘤出血时可为褐色,质地较韧,实性,伴有肿瘤出血坏死时可为囊实性。镜下见透明细胞及乳头状结构。散在巢状结构及砂砾体[3]。Xp11.2易位性肾癌多位于肾髓质,浸润性膨胀性生长,易累及皮质及肾盂,肾盂受压、变形,积水少见;肾皮质受压膨胀。CT平扫瘤体呈稍高密度,伴有出血坏死时可见低密度区,可见钙化,瘤体的钙化可能与瘤体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4]。本例平扫瘤体呈稍高密度,边缘见弧形钙化,中心可见点状钙化及稍低密度区,有包膜,肿块境界清晰,CT平扫时与周围肾实质、肾盂及邻近组织边界清楚,静脉期及延迟扫描时见完整包膜。Xp11.2易位性肾癌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渐进性强化,瘤体皮质期、髓质期及分泌期的强化程度略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Xp11.2易位性肾癌转移少见,一般出现在晚期,极少侵犯肾动静脉[5]。本例肾动静脉均未见受侵,但发现肾门区淋巴结转移。

综上所述,本病影像学报道较少,现目前缺乏特异性影像表现。

图1 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图1A左侧腹膜后肾门区巨大肿块,大小约167mm×128mm×102mm,见病灶不规则稍低密度区(红箭)及边缘见钙化灶(白箭),平扫CT值为49HU。图1B左肾动脉管壁未见侵犯,而受压、推移呈抱球样改变(红箭)。图1C病灶虽然很大,但边界清晰,见完整包膜(黑箭),左肾门区可见一淋巴结(红箭),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肿瘤一致,病灶内见斑片状无强化区(白箭)。图1D肿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见少量肿瘤细胞呈巢状,间质散在沙砾体,含嗜酸性颗粒,界限清楚。核圆形,染色质呈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少。(HE×400)

猜你喜欢
易位血尿肾癌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自噬与肾癌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
“普梅易位”以来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动态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