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09-07 02:40张军伍杜金山李鹏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血型胰腺胰腺炎

张军伍 杜金山 李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放射科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胰腺自身胰酶被激活为该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可由酒精、胆道疾病或高脂血症等病因引发,患者胰腺常有水肿、充血、出血甚至坏死等表现,并可出现腹胀、腹痛、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其中重型胰腺炎病情凶险,患者死亡率达42%以上[1],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指出[2],影像学检查是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形态改变及胰腺坏死程度的有效手段,其中CT检查具有快速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强大等优点[3],但其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尚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对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7~75岁,平均(53.19±18.20)岁,腹胀32例,上腹痛25例,恶心呕吐24例,腰腹肌紧张20例。均经化验、腹膜穿刺及手术等手段确诊,出血型30例,水肿型70例,排除精神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检查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东芝Aquilion cx 64排128层CT扫描仪)进行扫描,检查前空腹3~5h,扫描前30min口服泛影葡胺溶液,以充盈胃及十二指肠、小肠,增强CT成像效果。取仰卧位,从肝顶至双肾下端扫描(参数设置:螺距1,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扫描曾厚度2~5mm)。增强扫描: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肘静脉注射(剂量70~110ml,速度3~5ml/s),注射对比剂后行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多层螺旋CT对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低于病理学检查,总检出率低于病理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血型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低于病理学检查,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情况比较[n(%)]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包括水肿型和出血型两种,前者病情属自限性,相对较轻,预后较好,又被称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后者易并发感染、休克、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危重,患者病死率较高,故又被称为重症型急性胰腺炎[4-5]。本研究中纳入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00例,其中水肿型30例,出血型70例,患者整体病情较重。

近年来,多层螺旋CT影像技术的分辨力不断提高,现已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获得广泛应用,并逐渐替代了B超及单纯的体征检查成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手段[6]。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与出血型急性胰腺炎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胰腺多出现肿胀,呈弥漫或局限性变大,胰头及体、尾各段均超出正常范围。且炎性细胞已侵蚀腺体实质,腺体水肿呈紧密、饱满状态或小叶肿胀变宽,无羽毛状结构,胰腺轮廓较模糊,密度明显下降,CT值为23~45HU。而出血型急性胰腺炎CT检查可见胰腺肿胀显著,轮廓模糊,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胰腺实质内可见点状或片状低密度区域,CT值为45~55HU[7]。多层螺旋CT平扫可定量分析胰腺实质的损伤程度,并可进行疗效评价(痊愈:经CT检查胰腺肿大消退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胰腺周边的积液量显著减少,肿胀消退,但未恢复正常;无效:肿胀未消退,积液量无变化或增多)和预后评估[8]。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对收治的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总体检出率达94%,对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为86.67%,对出血型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为97.14%,表明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李勇[9]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能对不同类型的急性胰腺炎作出准确诊断,为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型胰腺胰腺炎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