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应用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8-09-07 02:41王迎春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卵巢腹腔镜肿瘤

王迎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卵巢良性肿瘤属妇科常见疾病,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当肿瘤增大时,可出现腹胀、腹痛或腹部可扪及肿块。肿瘤增大占据盆腹腔时,可出现尿频、便秘、气急及心悸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会合并卵巢肿瘤破裂或卵巢囊肿蒂扭转,甚至会出现卵巢坏死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干扰患者生育计划[1]。因此临床日渐重视卵巢良性肿瘤治疗探究,具体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加之腹腔镜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在卵巢良性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应用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为2016年3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确定为我院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共选择7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照“均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年龄31~50岁,平均(40.93±2.17)岁,其卵巢畸胎瘤13例,单纯滤泡囊肿14例,巧克力囊肿11例;观察组年龄30~50岁,平均(40.11±2.51)岁,其中卵巢畸胎瘤12例,单纯滤泡囊肿15例,巧克力囊肿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分析对比。

纳入标准:影像学确诊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近1个月内未服用过免疫抑制药物[3]。

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麻醉、腹腔镜手术禁忌症患者;乳头血流丰富患者;腹部手术史患者[4]。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确定腹部脐耻间位置,取纵形切口,常规进腹,保证卵巢肿瘤完全暴露,剥离卵巢肿瘤,可吸收线缝合并修复卵巢,冲洗盆腔,查无活动性出血后逐层关闭腹腔;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麻醉方式同对照组,确定脐轮上、下缘位置,气腹针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创建气腹,合理控制气腹压,具体以12~14mmHg为宜,置入腹腔镜,确定双髂前上棘内侧2cm位置,实施套管穿刺,参考患者实际情况,行肿瘤穿刺剥离术、完整剥离术或附件切除术治疗,术后检查患者创面情况,无出血后退出腹腔镜,并将体内气体吸净,利用可吸收线缝合腹部切口,外部敷贴纱布。

1.3 观察指标

手术治疗情况评估,具体包括: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卵巢功能评估比较,具体比较LH、FSH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试剂盒由上海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免疫功能比较,具体比较免疫球蛋白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术后6个月、12个月妊娠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参考具体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将有效数据录入到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t值检验,当P值<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n=38)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n=38)

住院时间(d)观察组 11.45±3.23 1.34±0.45 2.34±0.49 5.18±1.03对照组 22.09±3.94 2.16±0.12 4.17±0.41 7.84±1.27 t 12.874 10.854 17.657 10.028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术中出血量(ml)肛门首次排气时间(d)下床活动时间(d)

2.2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

术前3d观察组LH、FSH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上述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LH、FSH水平比较(±s,n=38,U/L)

表2 两组患者LH、FSH水平比较(±s,n=38,U/L)

FSH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6.54±1.23 16.76±3.21 18.327 0.000 7.55±3.54 18.23±4.01 12.308 0.000对照组 6.61±1.48 11.31±3.42 7.775 0.000 7.39±3.88 12.09±3.67 5.425 0.000 t 0.224 7.163 / / 0.188 6.963 / /P 0.823 0.000 / / 0.852 0.000 / /组别 LH

2.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术前3d观察组IgG、IgA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上述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IgG、IgA水平比较(±s,n=38,g/L)

表3 两组患者IgG、IgA水平比较(±s,n=38,g/L)

IgA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6.09±1.02 13.21±1.98 19.706 0.000 1.15±0.54 1.98±0.64 6.110 0.000对照组 6.11±1.08 10.21±1.32 14.819 0.000 1.13±0.48 1.51±0.51 3.345 0.001 t 0.083 7.771 / / 0171 3.540 / /P 0.934 0.000 / / 0.865 0.000 / /组别 IgG

2.4 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妊娠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妊娠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比较[n(%)]

3.讨论

卵巢良性肿瘤是腹腔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健康,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以育龄期妇女为主,对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针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其中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应用较多,后者属微创治疗技术,在治疗安全性保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日渐广泛[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前3d观察组LH、FSH、IgG、IgA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上述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妊娠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腹腔镜手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借助先进仪器和器械,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治疗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指出,经由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卵巢功能恢复理想,腹腔手术创伤小,治疗过程中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卵巢的完整性,同时对黄体形成、卵巢卵泡生长等生理环节干扰较小,利于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并且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有所提升,究其原因可能与腹腔镜可改善肿瘤微环境相关,在腹腔镜辅助下,患者肿瘤病灶被放大,输液清楚,病灶清除更为彻底,进而更好地改善肿瘤微环境,保持患者免疫平衡,提高其免疫能力[7-8]。但是腹腔镜手术对术者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要求较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务必保证穿刺的安全性,与脐孔下方触摸患者腹主动脉搏动情况,穿刺时需避开搏动处,若患者卵巢肿瘤体积较大,则需将穿刺点确定在脐部上方,并与肿物隔开,待气腹形成后置入腹腔镜,并合理调节体位,保持头低臀高状态,并在操作过程中吸附囊内液体,待肿瘤体积缩减后置入套管,将肿瘤固定,避免出现囊内液体溢出情况,待肿瘤体积缩小后,将破口夹住,对囊壁进行剥离切除,尽量将正常的卵巢皮质保留,并缝合成型卵巢[9]。

综上,在卵巢良性肿瘤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促进其卵巢功能、免疫功能恢复,患者恢复较快,推荐推广。

猜你喜欢
卵巢腹腔镜肿瘤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保养卵巢吃这些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ceRNA与肿瘤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