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与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

2018-09-07 02:41廖亚男张广平通讯作者刘群英伍曼玉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阴式肌层包块

廖亚男 张广平(通讯作者) 刘群英 伍曼玉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病因不清,多数学者认为剖宫产造成的子宫内膜及肌层的损伤和瘢痕是其原因,胚胎着床于瘢痕处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肌层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导致膀胱种植、子宫破裂及大出血,是一种医源性疾病,属特殊部位、高度危险的异位妊娠。近年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威胁年轻妇女的生命健康。本研究对我院诊断CS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与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CSP112例病例资料,年龄29.1±5.4岁,孕次4.6±2.1次,产次2.6±1.1次,剖宫产≥2次26例(23.2%),1次86例(76.8%)。

1.2 临床表现

均有剖宫产史,停经史,停经50.7±6.6天,少量阴道流血79例(70.5%),无症状18例(16.1%),轻微腹痛13例(11.6%),阴道流血多2例(1.8%),

1.3 临床诊断及分型

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MRI确诊,阴道彩超分型,并据影像学资料(妊娠囊与膀胱间肌层厚度)所有病例重新按2016年疤痕妊娠共识分型[1],便于统计:(1)Ⅰ型是妊娠囊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宫腔内,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变薄,厚度>3mm;(2)Ⅱ型是妊娠囊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宫腔内,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变薄,厚度≤3mm;(3)Ⅲ型是妊娠囊向膀胱方向外凸,妊娠囊与膀胱之间子宫肌层明显变薄、甚或缺失,厚度≤3mm。

1.4 治疗方法

(1)A组(吸宫术组)(20例),予以补液备血及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后,B超监护下行吸宫术;(2)B组(阴式手术组)(79例),完成术前准备,在腰硬联合或插管全麻下行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物切除术;(3)C组(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清宫术组)(13例),采用Seldinger’s技术完成股动脉置管,导管超选择进入子宫动脉起始部,注入造影剂显示血管影,采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100mg,再以直径1~3mm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数字实验血管造影(DSA)证实,栓塞24~48小时内B超监护下清宫术。

1.5 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诊断分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血HCG、术后血HCG恢复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治疗效果。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表1 三组临床资料比较[例(%)]

2.2 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表2 三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表2 三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分组 A(n=20) B(n=79) C(n=13)住院时间(d) 4.2±1.1 6.4±1.3 10.3±2.4术中出血量(ml) 80.2±20.9 112.8±67.7 15.6±9.7血HCG恢复时间(d) 18.5±6.7 22.4±8.9 20.7±5.9术后阴道流血时间(d) 10.2±3.2 15.4±6.2 6.8±1.2住院费用(元) 2870.7±98.5 6151.2±543.2 24059.7±3594.5

2.3 治疗效果

表3 三型CSP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普遍认为CPS主要病因是剖宫产术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方式多样性,据文献[2-5]报道有:(1)药物治疗:适合孕周小、病灶小、病情稳定、血HCG<5000mIu/ml患者,包括MTX、米非司酮等,以MTX为首选,疗效确切,治疗过程需严密观察,但治疗周期长,患者精神压力大不配合治疗,临床实施满意度低。(2)手术治疗:包括吸宫术,阴式、腹式、腹腔镜下病灶切除+修补术,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吸宫术适于妊娠时间短,绒毛植入浅、瘢痕处肌层没有明显变薄的情况下,但有术后大量阴道流血及子宫穿孔,临近脏器损伤等风险,术前需做好备血及手术准备等应急处理。腹式瘢痕病灶切除术,创伤大,恢复慢,临床目前多不采纳;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对手术者要求高,必须具备腹腔镜复杂全宫功底及高超血管缝合技巧,避免缝合宫颈管;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可视性高,创伤小,因孕期血管暴露宫腔,使用单极电切器械,水中毒发生高达30%以上,目前使用双极电切器械,可减少水中毒发生,但仍不能完全杜绝,也存在出血多导致视野不清,有学者建议术前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或药物治疗后再手术。阴式手术近几年逐渐推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临床实施效果好,但包块较大、子宫粘连、位置较高的病例存在术野小,暴露困难,对术者技术要求高。(3)UAE+清宫术:已被证实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栓塞术后24~48小时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可缩短血HCG恢复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减少包块吸收过程中再次发生大出血。但其费用高,住院时间长,有文献报道[7]介入术后有卵巢早衰、宫腔粘连风险。

治疗方法选择需结合患者生命体征、血HCG值、包块大小、CSP分型综合考虑,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对妊娠周数、血HCG值及包块大小无统一金标准,本研究临床资料分析,112例病例为生命体征平稳、B超提示妊娠囊≤8周,包块≤4cm的病例,探讨此研究范围内3型CSP最佳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有学者[3]认为妊娠囊≤7周,肌层≥3.5mm,可选择性超声引导下吸宫术,本研究发现A组16例I型CSP均治愈。三组临床资料比较A组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块<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有显著差异(P<0.05),证实妊娠囊<7周、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块<2cm的I型CSP超声引导下吸宫术是可行的,并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但对超声提示血流丰富病例,仍需慎重实施。Ⅱ型CPS行吸宫术,我院治愈率50%,1例Ⅱ型CPS行吸宫术,术后1周发现瘢痕处混合性包块,血HCG呈下降趋势,未处理,定期复查发现瘢痕处包块月经恢复后消失,2例Ⅱ型CSP清宫术后采取其他治疗方法:1例Ⅱ型CSP术前血HCG>10000mIu/ml,术后14天血HCG下降后上升,B超子宫瘢痕包块增大行阴式手术;I例Ⅱ型CSP,术前血HCG>20000mIu/ml,清宫术后阴道流血多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回顾分析发现术前3例患者彩超均提示瘢痕处包块与肌层分界不清,局部血流丰富,故血HCG>10000mIu/ml,B超提示包块血流信号丰富的Ⅱ型CPS采取吸宫术,也需慎重选择。C组临床资料显示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块<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有显著差异(P<0.05),C组9例I型CSP病例术前血HCG>10000mIu/ml,最高达87365mIu/ml,病灶包块<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采取UAE+清宫术,完全治愈,术中应用MTX,虽术前高HCG值,术后HCG值恢复时间与A、C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病例未发现卵巢早衰。所以对于I型CSP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块<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采取子UAE+清宫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因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患者满意度低,限制临床推广。本研究发现。1例Ⅲ型CSP(合并动静脉瘘)采取C组治疗方式,术前血HCG4408.1mIu/ml,包块直径4cm,UAE术后24小时行清宫术,术后1小时阴道大量流血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出现伤口感染。术中发现瘢痕处妊娠物未清除干净,因Ⅲ型CPS妊娠物侵犯肌层深,清宫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术后仍有阴道大出血风险,最终导致子宫切除,如合并子宫动静脉瘘,清宫术风险更大,Ⅲ型CSP选用C组治疗风险明显大于Ⅰ、Ⅱ型CPS,不宜选择此种治疗方式,文献报道[5]Ⅲ型CSP选择子宫动脉栓塞联合阴式或腹腔镜瘢痕妊娠切除+修补术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Ⅲ型CSP临床病例少,仍需大样本证实。本研究79例各型CSP采取阴式手术,均未出现并发症,仅1例Ⅲ型CSP因合并动静脉瘘术后需介入治疗止血。文献报道[6]阴式手术适合于阴道宫颈暴露良好、包块≤4cm的Ⅱ、Ⅲ型CPS,本研究B组临床资料显示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块<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有显著差异(P<0.05),我院临床证实阴式手术实施具有手术快捷,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及住院价格相对低,对设备要求不高,术中可同时修补子宫切口憩室,减少切口再次妊娠风险,使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满意度高,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阴式肌层包块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什么是阴式手术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肥胖患者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
阴式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探析
阴式彩超对于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