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8-09-07 02:41周莉花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周莉花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转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逐年增多,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严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主要对我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究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已排除心肌梗死、认知功能障碍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43)中有23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59.0±19.0)岁;住院时间在28~42d之间,平均(35.0±7.0)d;按偏瘫肢体张力分级为0级(n=6)、I级(n=8)、Ⅱ级(n=13)、Ⅲ级(n=16)。观察组(n=43)中有24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在40~77岁之间,平均(58.5±18.5)岁;住院时间在28~43d之间,平均(35.5±7.5)d;按偏瘫肢体张力分级为0级(n=6)、I级(n=9)、Ⅱ级(n=12)、Ⅲ级(n=16)。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24小时平稳,待其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复发后再行护理治疗。(2)严格按照患肢部位、性质、严重程度及范围进行有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予以患者卧位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2]。(3)偏瘫后患肢连续4天不活动可引发激发性功能障碍,需在生命体征平稳后予以被动运动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运动训练,由床上训练到床下训练,由5min逐渐增加至10min。早期可进行床上翻身练习,由被动训练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训练[3]。运动量根据患者的肌肉恢复状况和关节僵硬程度逐渐加量。训练过程中予以适当地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其悲观心理,培养其乐观积极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采用独立样本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1±6.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96±1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2.2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对比

3.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中的血管出现破裂现象导致的出血症状。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异常。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指长期的高血压或血压突然上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巨大[4]。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急、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等诸多临床特单。患者一旦发病后需要及时入院进行救治,否则致残、致死率极高,即使幸存也可出现偏瘫、意识障碍、食欲等后遗症,给患者今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作为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需要依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患肢功能训练,既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又能显著降低残疾程度和死亡率[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改善其肌肉功能萎缩状态及关节僵化等相关症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施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总有效率,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