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8-09-07 02:41唐燕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高凝凝血因子中位

唐燕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受到了高度重视,其作为妊娠分娩期间严重并发症可诱发血栓栓塞性疾病,若未能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妇死亡。妊娠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的生理过程可发生凝血指标改变[1],对凝血指标进行监测,可有效预防、监测产后出血。本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血小板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测定的变化进行了临床分析,入组170例研究对象,实施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85例临产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置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就诊的85例健康非妊娠女性设置为对照组。实验组孕妇年龄28岁至37岁,中位33.6岁,孕周38周至41周,中位39.5周;对照组女性年龄25岁至38岁,中位30.0岁。两组研究对象均不存在肝肾功能异常,不存在心脏异常。

1.2 方法

采集静脉血,混合于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中轻轻颠倒混匀5至8次,离心处理,离心速度控制在3400r/min,离心时间控制在10min,对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检测。同时,采集静脉血,混合于EDTA-2Ka真空抗凝管中混匀5至8次,对血小板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采集标本过程中必须保证采血顺利,避免组织损伤,因组织损伤可导致外源性凝血因子侵入检测者血液中[2],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需确保压脉带松紧合适,需将捆绑时间控制在1min内,确保血液标本未出现溶血、脂血及黄疸,检测需在采血后1h内完成。

使用CP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系统、相应配套试剂及质控品测定凝血4项指标,BC-5390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及血小板相关参数。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使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分析可知,对比对照组,实验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显著更低,实验组FIB(纤维蛋白原)、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更高,差异明显(P<0.05);两组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CT(血小板压积)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比

3.讨论

血液凝血机制与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相互制约,正常生理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可共同维持人体血管内血流畅通。病理状态或特殊生理状态下,可出现止血异常、抗凝血异常及纤溶系统异常,导致正常止凝血功能失衡,形成血栓或者诱发出血[3],若存在纤溶亢进及止血缺陷,可诱发出血不止的症状。若纤溶缺陷,可诱发高凝状态,形成血栓。

凝血实质是人体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发生了转变,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对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可对出血性疾病进行准确判断。PT可对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是否异常起到准确反映作用,APTT可对共同途径中FⅡ、FV、FX水平及血浆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是否异常进行反映[4],TT可对凝血共同途径中纤维蛋白转变过程进行有效反映,纤维蛋白具有连接作用,可促进血栓形成。

分析发现,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改变可导致血液高凝,临产孕妇较为明显,孕周增加,这种生理状态会有所加剧,属于保护性生理变化,可促使产后出血概率降低。但是,高凝状态可导致产妇出现胎盘早剥及羊水栓塞等,因此,需对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和监测。

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PT、TT、APTT、PLT对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实验组FIB、PDW对比对照组显著更高,两组MPV、PCT对比差异不明显。

综上,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可提示机体高凝,对以上指标进行监测可有效预测、预防及及时治疗产妇异常出血。

猜你喜欢
高凝凝血因子中位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Module 4 Which English?
调速器比例阀电气中位自适应技术研究与应用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真相的力量
跟踪导练(4)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