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在镇静状态下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探讨

2018-09-07 02:41曹俊霞王蓉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插管气管气道

曹俊霞 王蓉(通讯作者)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 苏北 225001)

作为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主要辅助方式之一,机械通气就是通过创建人工气道,对病人的呼吸道进行湿化、加温、过滤,应进行合理的护理配合,从而减少应用机械通气造成的其他相关症状出现[1]。这次实验,我们对机械通气病人在镇静状态下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进行探讨,详细内容是: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来我们医院的110例行在镇静状态下行机械通气的人工气道病人进行实验,有53例男病人和57例女病人,年龄分布在34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1±3.73)岁;其中,有49例气管插管病人,61例气管切开病人。平均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5例,比较二组的基本信息,没有明显差别,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研究组除此之外,还进行全面护理防治,详细内容如下:

1.2.1 体位护理:实施机械通气病人,因为本身失去了自主活动能力,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褥疮等相关症状的产生,需将病人的床头抬30~45°,每隔1~2h由护理人员帮助病人完成翻身、叩背等锻炼,并对病人的腰骶部等肌肉薄弱处进行适当的按摩,减轻由于长期卧床造成的病人肌肉僵硬。

1.2.2 口腔护理:创建人工气道后,由于病人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口腔内环境、吞咽功能和唾液功能发生了变化,可能会造成病人口腔内细菌的繁殖最终造成肺部感染。因此,需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护理方法:气管插管或套管气囊充好气体,同时,将口腔内分泌物清洁干净,固定好气管插管和牙垫;病人的口腔需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清洗,并使用生理盐水棉球重点清洁病人的齿龈、颊部、舌苔、和上腭。每天定期更换消毒牙垫,保证导管的位置稳定,不随意移动。

1.2.3 气管导管的护理:在实施气管插管时,需认真登记插管深度并听诊双肺呼吸音,通常情况下,成人插管深度维持在22到23cm范围内[2]。如果听诊时未听见病人一侧呼吸音,这表明插管过深,管道可能进入气管,需立即调整插管深度。在气管插管插入后或带有气管插管的病人刚进入ICU时,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双肺呼吸音听诊,判断两肺呼吸音有无存在不对称的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气管插管,同时,需测量气管插管顶端到门齿的长度,记好标记,每次交接班时进行检查。

1.2.4 气囊护理:气囊是实施机械通气的重要工具之一,科学的应用气囊才能准确的封闭气道,固定好导管,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潮气量,同时,还能够避免口腔分泌物进人肺部,产生误吸现象,进而达到防止肺部感染的目的。因此,应依照操作标准科学使用气囊,气囊放气前需先清洁好病人的气道、口鼻腔、咽喉,防止这些部位内的分泌物进入气道,发生吸入性肺炎或是窒息等情况。

1.3 评价标准

比较二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护理病房的时间和VAP产生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信息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信息应用(±s)表示,并进行t检验,因为P<0.05,代表二者之间差别明显,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入重症护理病房时间和VAP产生率为显著比对照组好,差别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

表 对比二组病人的护理疗效

3.讨论

在现代临床治疗中,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创建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对人工气道进行合理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机械通气的疗效,因此,人工气道既能够令病人进行有效的通气,还能够防止气道堵塞的产生,这成为病人和呼吸机联系的有效方法之一[3]。所以,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依照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拟定合理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案。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在机械通气时间、重症护理病房的住院时间和VAP产生率方面,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好,二组差别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因此,对机械通气病人在镇静状态下的人工气道后进行全面护理防治,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为以后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插管气管气道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