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09-07 02:42李君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家属冠心病满意度

李君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2月份—2018年2月份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30例分成两组,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2月份—2018年2月份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30例分成两组,每组6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优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风险护理管理。我院特成立调查小组,对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结合以往病例护理重点,总结护理经验,确定护理措施,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首先患者入院后做好接诊工作,引导患者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协助患者进行检查,掌握患者基本资料、身体状况及方便时情况,配合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安置在实施、安静的病房内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卧床,并将其头部适度抬高,对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理、意识等体征实施动态监测,采取措施将其血压控制在正在范围,注意观掌握患者瞳孔及肢体活动能力,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排尿情况,若发现以上观察指标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处理措施。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暴躁等负面情绪,不仅对会对治疗产生消极的作用,其机体相关功能同样会受到影响,导致恢复效率下降,甚至有加重病情的可能,护理人员要重视此种情况,在此期间多和患者交流,并从其亲属方面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释放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若患者的意识清醒且病情允许,需给予其健康教育,避免认知受限导致患者对疾病产生错误判定,影响治疗和恢复。为患者和其家属讲解心血管的发病机制,说明治疗方法与要点,实施各项操作均加以说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发放健康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饮食、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方面常识,嘱咐患者的家属阅读,增加家属的配合度和防范意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1.4 判定标准

调查问卷包括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健康状况四项的生活质量评分,单项评分为0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80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两组评分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两组评分比较

2.2 两组满意度结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92%(63/65),较比对照组86.15%(56/65)的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结果比较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较多,其中介入治疗已经逐渐在临床广泛的运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重,对患者的生命具有严重的威胁,患者的情绪波动大,临床开展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患者及家属对介入治疗的不了解,临床治疗存在抵触,不配合等情况,对治疗的效果等均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提升,同时对护理工作的开展也相应的提高。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我科室针对其提出优质护理进科室的活动,在以往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病例特点,结合治疗的护理,给予其优质的护理服务。介入治疗是近几年临床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式,其具有微创,预后快等特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注重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及要求,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入院初期给予患者积极的情绪疏导,并对治疗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深入治疗的优势及安全性,可以积极配合治疗,疏导不良情绪,实现阶段性护理的优质目的。并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情况做好严密的监测,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给予鼓励。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家属冠心病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警惕冠心病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