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PICC堵管再通分析

2018-09-07 02:42梁宗桦古里扎买买提依明陈美妮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血栓性肝素钠尿激酶

梁宗桦 古里扎·买买提依明 陈美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静脉输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留置期间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风险,尤其管路堵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导管堵塞的发生率较高,达21.3%[1]。表现为治疗药物无法正常输入、滴速减慢、推注药物困难和抽不到回血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将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护理工作量,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进行分析,了解PICC堵管再通的方法,为PICC置管患者堵管再通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等,以“PICC、堵塞、堵管、再通”为检索词,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1号日。文献纳入标准:①PICC堵管后再通;②溶栓;③实验性研究、经验性报告;④个案。排除标准:会议论文、综述及系统评价。经阅读摘要及全文,剔除不符合要求、重复发表的文献,共收集文献663篇。

1.2 数据录入和预处理

双人“背对背”阅读文献,设计调查表记录文献的信息,包括文献中所涉及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等一般资料和PICC置入方式、导管型号、置入静脉、尖端定位、导管堵塞的原因等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剔除重复项、数据一致性处理等。

1.3 数据挖掘

利用SPSS20.0进行频次频数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4.0分析PICC堵管原因与再通药物关联规则,建立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模型,设置X为前项,Y为后项,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的设置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量和数据属性决定,按“支持度”为排序方式,注意“提升度”对结果判读的影响,剔除“提升度”小于1的关联规则[2]。

2.结果

纳入文献共包括3种堵管原因,血栓性堵管原因的文献共627篇,占94.57%;非血栓性堵管原因的文献共36篇,占5.4%,见表1。

表1 PICC堵管原因排序

溶栓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尿激酶溶液(73.15%)、肝素钠溶液(21.41%)、NaHCO3溶液(5.4%),见表2。

表2 堵管再通药物使用排序

3.讨论

3.1 PICC置管患者易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

通过频次分析,发现PICC置管患者堵管的原因多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说明血液高凝状态和药物配伍禁忌可能是PICC堵管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血液粘稠度增高,发生血栓的危险性约为普通人群的8倍[3],多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导致药液浑浊、沉淀,发生阻塞有关,提示对于以上PICC堵管风险的患者,护士需要着重观察、及时处理堵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做好院外延续护理和随访。

3.2 尿激酶、肝素钠溶液、NaHCO3是PICC堵管再通的常用药物

研究结果发现,PICC堵管再通的最常见的药物为尿激酶溶液、肝素钠溶液、NaHCO3溶液。发生药物堵管时,根据药物的成分合理使用疏通剂,使之与难溶的盐类反应,生成易溶解的盐类,药物堵塞是有可能被疏通的[4]。

4.小结

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了PICC堵管再通使用的常用药物,结果发现,尿激酶溶液、肝素钠溶液、NaHCO3溶液为最常见的PICC堵管再通药物,且再通后为预防PICC堵塞,应使用盐水脉冲式冲管和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较好。提示护理人员在进行PICC堵管再通和预防PICC导管堵塞时要做到个体化治疗。

猜你喜欢
血栓性肝素钠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斯匹林或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研究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