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英的阅读思想

2018-09-10 19:32吴利妹
关键词:张英经典阅读知行合一

吴利妹

[摘 要] 清代大学士张英,秉承家学,满腹经纶,爱好读书,其家训著作《聪顺斋语》中有很多关于阅读的观点。张英的阅读思想可归纳为几个方面:阅读对国家、社会稳定和个体修养有重要意义;个体在阅读中要秉持独立思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态度和方法;阅读要尊重个体的发展规律;阅读要选择经典著作。张英的阅读思想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张英自身的影响;对张氏子孙后代的影响;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张英;阅读思想;知行合一;经典阅读;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志码]A

一、张英简介及相关研究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十六年,入直南书房,后迁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张英性和易,不务表爆,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充《国史》《统一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方略》总裁官。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体衰请求致仕获准,四十七年,卒,谥文端。[1]张英自幼聪明,喜爱读书,钻研儒家经学,成就斐然,精通诗文书画。著《笃素堂文集》《存诚堂诗集》《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书。其中《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是其家训著作,记载了做人、读书、待人接物的感受与心得体会,内容自然清新、质朴无华。《聪训斋语》中记录很多反映张英阅读思想的内容,是研究张英阅读思想的重要史料。

当前学界对张英为官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但就专门研究张英阅读思想这一领域,只是散见于张英家训教育思想内容中。郭长华的论述,从张英家训思想出发,论述读书养心,教子读书兴家等内容。[2]严萍讲到张英家训中有明确的阅读观点,并对读书作文进行论述,提倡系统阅读的方法,纠正网络零碎阅读。[3]凌俊峰、白兴华从《聪训斋语》的影响考察,论述张英读书养心的思想,并以此教育子孙成人成才的作用。[4]郭明芬、肖阿如论述了张英教育语文教育思想,从读书、作文、学字、诗歌等方面进行阐述。[5]李浩提到张氏家族读书举业、家道昌盛的家风传统。[6]焦艳从多方面阐述了张英注重教育的原因。分析张英强调了温故知新、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7]熊言安将《聪训斋语》中涉及读书观点,联系当今大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了张英的读书观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8]张英的阅读思想主要在其家训著作《聪训斋语》中得到体现。张英通过阅读古书,阐述很多读书心得、读书内容、读书方法、治学思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张英著作、传记、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归纳,探讨张英的阅读思想和阅读方法对后世影响。

二、张英阅读思想渊源

桐城张氏一族兴起于明代,繁盛于清代,被称为“晋绅发迹,文物蔚兴”之门,张氏子孙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勤于学习,爱好读书。张英之父张秉彝天资聪颖,淡泊名利,热爱读书,精通六经、诸子百家及史学著作。张父学富五车,教子有方,经常和子女分享读书心得,把自己读过深受启发的书籍推荐给子女,据张英回忆,其父在给他的书信后另附一函“ 此《太上感应篇》也,近读此,不忍释手,特以寄汝,见此如见汝父”。[9]433除此之外,在对子女教育态度上,坚持“惟以孝谨纯悫、读书立行为先”。[9]433到了晚年,张父创造雅室,监督子女读书。“ 益精性命之学,宅后构一亭,时花竹,列图书,课子孙诵读,晨夕居其中,时或往来别业,杖履翩跹,被服都雅,居人比之洛社香山之老云”[9]434,张父志趣高雅,教子有道,育儿有术。

张英母亲吴太君,治家有方,育儿有道,以严课子。据张英回忆:在老家桐城遭战乱之时,举家迁到南京,生活困难,张母不仅将家业治理井然有序,对子女的教育也毫不松懈,“督诸兄甚严, 择贤师良友,脱簪珥以佐束修”。[9]438在家境困难之时,亦设法建造读书场所,“寓金陵时,所僦屋甚隘,遷徙无定居,太君必先营书室”[9]438, 时刻监督子女读书。张英之父外出时,吴氏也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且督学甚严。“时大人往来于桐,太君以教子为己任”,不定期的检查子女读书情况,检测过程认真细致严厉,“间请于大人,简题数百为签,作大斗貯之。遇文期则掣签命题,文未毕不令就寝。”战乱结束之后,从南京归来,生活艰苦,张母仍旧克服重重困难,以庵为邻,以山蔬果腹,督促叔兄子女读书。“后迁桐,居山中,犹则邻庵,命叔兄读书其中。采山蔬以给馈食,勉励益力。以故播迁琐尾中而诸兄侄未尝废学,太君之教肃也”。[10]438张英之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很用心,不仅为子女请良师,创造读书条件,还时时监督子女读书,经年累月,张家子孙读书不辍,勤学上进,人才辈出,与其父母忠忠教诲是分不开的。

三、张英阅读思想内容

大学士张英,自幼深受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影响,饱读诗书,他的阅读思想包含以下内容:阅读对国家,社会和个体有重要意义;阅读要尊重个体发展的规律;个体在阅读中秉持独立思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温故知新的态度和方法。

(一)阅读对国家、社会和个体有重要意义

1.阅读对国家选拔人才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封建社会,科举取士是朝廷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世人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是重要目的,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是世人读书的终极追求。“至举业乃朝廷取士之具,三年开场大比,专视此为优劣。人若举业高华秀美,则人不敢轻视”。[9]519科举取士,为国家选取栋梁之才,对维持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作为世家子弟,张英极力提倡读书,认为仕宦之家“索然者,其后无读书之人也;其家郁然者,其后有读书之人也”。[9]519名门世家,要维持家族长盛不衰,他的后辈子弟中,必须有读书之人,反之,则家道萧条。张英道出读书能郁兴家族,安定社会,收获名声。作为社会基层的寒门之士,“读书固所以取科名,继家声,然亦使人敬重。今见贫贱之士果胸中淹博,笔下氤氲,则自然进退安雅,言谈有味。即使迂腐不通方,亦可以教学授徒,为人师表。”[9]518通过读书提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文化素养,从而使人的品格得到提升。即使考不上功名,亦能当名教师,传道授业,让人敬重,读书的作用一是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二是提高人的自身能力和从业水平。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信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读书能为朝廷取士,能让世家郁兴,能让寒士提升能力,故张英认为读书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认为读书乃是成功人生的标志之一,他把立品、读书、养身、俭用奉为人生座右铭。“思尽人子之责,报父祖之恩,致乡里之誉,贻后人知泽,惟有四事:一曰立品,二曰读书,三曰养身,四曰俭用”[9]518。张英作为士大夫的代表,秉持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读书不仅可以考取功名,也能提升技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读书很重要,为朝廷选拔人才,维护统治;继续保持世家兴盛,让寒门之士增强能力,提升自我,阅读能使人进德修业,加强涵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稳定。

2.读书对个体的意义

张英引用《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之语,指出人的嗜欲之心,即嗔痴贪恋之心,如千里江堤,溃于蚁穴,非常危险,而控制嗜欲之心的理义之心,形成之难,但毁之甚易。张英认为“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9]499人心微妙而易动,容易受到欲望和环境影响,过于贪图享乐危险至极,因此养心很重要。张英认为养心的最好方法,便是读书。因为读书能提升能力,提高修养,规范言行举止,所以“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9]499阅读能提升理义之心,能充实内心,安放心灵,不读书的人会躁动不安,无所适从,找不到快乐。张英认为读书不能停留在纸上,更要深入到内心,深入到平时为人处世之中。张英通过列举苏东坡、白居易、陆游的人生遭遇,道出“且从来拂意之事,自不读书者见之,似为我所独遭,极其难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细心体验耳”。[9]499我们面对人生逆境时,要泰然处之,通过阅读书籍,了解先贤们过往历史,把自己的人生不如意事,与历史上的先贤们人生经历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故“平心静观”。[9]499遇到人生“无穷怨尤嗔忿”之事,便可以豁然处之。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9]499

读书不仅为了实际需要,更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古人云“凡人欲饮酒博弈,一切嬉戏之事,必皆觅伴侣为之。独读快意书,对佳山水,可以独自怡悦”。[9]532张英借用古人之言道出阅读能排解寂寞,获得精神享受,他认为喝酒下棋等娱乐活动,皆需要伴侣,唯有读书,独自可完成。“凡声色货财、一切嗜欲之事好之,有乐则必有苦。惟读书与对佳山水,止有乐而无苦”。[9]532世间很多事情,都是苦乐相依,但读书与游玩山水,只有快乐而无烦忧,百利而无一害,张英身体力行,通过阅读不断的提升修炼自己,进入诗书与古人畅谈,从中体会无穷乐趣。“今架有藏书,离城数里有佳山水,汝曹与其狎无益之友,听无益之谈,赴无益之应酬,曷若珍重难得之岁月,纵读难得之诗书,快对难得之山水乎”。[9]532张英认为家里有藏书,家边有山水,其乐无穷,比交一些才疏学浅、夸夸其谈的朋友、参加一些无聊的应酬强多了,登山涉水,珍惜光阴,一山一水一本书,既陶冶情怀,又充实才学。

(二)阅读要尊重个体发展的规律

张英不仅喜欢阅读,勤于阅读,更是会阅读,指出阅读要符合儿童成长规律,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幼年抓起。以二十岁为界限,选择所读之书是不同的。年轻的孩子,心思纯良,记忆力很强,可以读经典之书,读醇正典雅作品,能够记忆深刻,经久难忘,通过对醇正典籍的指引熏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六经和秦汉时期的著作,词语古奥难懂,趁着年少时阅读。这样“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9]527阅读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儿童成长规律,“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9]527张英还强调温故知新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于幼年所读之书要时时温习,如果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将幼年所读之书“束之高阁,全不温习”,非常可惜,张英说这种行为犹如: “此何异衣中之珠,不知探取,而向涂人乞浆乎? 且幼年之所以读经书,本为壮年扩充才智,驱驾古人,使不寒俭,如蓄钱待用者然。乃不知寻味其义蕴,而弁髦弃之,岂不大相剌谬乎?”。[9]517张英指出在人成长过程中,每個年龄段所要阅读的书籍是不同的,少年时期记性好,接受力强,要读醇正经典书籍,有利于价值观的形成;成年之后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可以读时文,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便于应对科举考试需求,这符合教育发展要求,即“儿童的感知模式和动作方式在不断吸收新的因素,而且还和这些新的因素一起通过进一步的继续分化,构成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有组织的整体”。[10]因此,儿童时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很关键,积极健康的阅读内容获取、良好道德规范的养成最易完成,所以阅读习惯培养要从少年抓起,阅读要符合个体成长规律。

(三)个体在阅读中秉持独立思考、知行合一、重视效率的态度

张英认为人在阅读中需要秉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只有独立思考,阅读的内容才能进入精神领域,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张英指出:古书众多,不一定能读完,但一定要注重阅读的效果,读一本书就要读懂读透彻,融会贯通,这样写作时方能妙笔生花。若“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或者“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9]519,便如同画饼充饥,消化不良,效果甚微,所以张英强调“汝辈于此,极宜猛醒”。[9]527张英还强调会读书,更会运用于写作。“读书作文,皆须宁神静气,目光炯然,出文于题之上,最忌坠入云雾中,迷失出路。多读文而不熟,如将不练之兵,临时全不得用,徒疲精劳神,与操空拳者无异”。[9]533由此可见,张英对于读书,强调独立思考,强调消化吸收,强调知行合一,强调学以致用。

读书环境的选择,对提高读书效率至关重要。“积极的环境使人产生愉快、合适的感受,使人比较宽容;消极的环境使人感到周围充满敌意、怨恨、厌烦、痛苦或迟钝”。[11]张英觉得安静、祥和的环境对读书效果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认为“读书须明窗净几,案头不可多置书”。[9]533读书要在干净爽朗的环境下进行,读书要专注、心静,不能浮躁。另外,张英还认为阅读要养成好的习惯,不仅要早睡早起,养足精神,“读书人独宿是第一义,试自己省察,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气畅。以之读书则有益,以之作文必不潦草枯涩,真所谓一日胜两日也。”[9]534安静祥和的阅读环境,能让人养足精力,精力充沛才能专心读书,阅读效果亦事半功倍。安静的阅读环境有利于人进行思考,人类进行思考之后,书中的内容被赋予意义,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读书总是需要思考,不独处怎么思考,不思考书上的内容怎么进入精神领域”。[12]298真正的阅读,需要思考,要有灵魂的参与,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面漫游,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我。

(四)阅读经典著作

至于读什么书,张英强调阅读经典作品。那什么是经典著作呢?“经典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流通和影响世界的人类崇高思想的记录”。[12]295张英指出八岁至二十岁期间,人生非常珍贵的年龄阶段,在选择时文方面,需要选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9]527如果选择不当,则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9]527张英幼龄入学之时,要阅读《诗》《书》《易》《左传》《礼记》及两汉八家文等经典作品。幼年读过的书,需要时时温习,这样在十八九岁参加科举考试时,才能受惠无穷。怎么读呢?张英认为选其“精纯条畅,有气局词华者”[9]527来研读,这样才能领悟经典内容,在写作时予以应用。如果贪多务博,浅尝辄止,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内涵,毫无价值。张英对中国传统古诗词非常喜爱,尤其喜读苏轼陆游的诗文集,计划好时间,充分做好读前准备,对书的作者非常尊重,“ 二鼓为度,烧烛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容貌须眉然”;“ 架头苏陆有遗书,特地携来共索居,日与两君同卧起,人间何客得胜渠?”[9]534可见张英阅读进入精神漫游的境界,苏陆的诗文,通过文字的架构,文本的装载,搭建起一个交流平台,张英通过阅读文本媒介进入这个时空领域,与先贤交流,体现阅读之高度和深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通过经典文化阅读,可以开通心智,交友古贤,是学子们安身立命之道。当下社会人心浮躁,“追求享乐,不好读书;忙于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13]更多的人都喜欢交朋结友,三五成群,觥筹交错,麻将声声,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甚至害怕独处。张英提倡读书,提倡在忙碌社会中,寻找一方净土,体会阅读经典的快意,既可以与圣贤交流,也可以体会读书的韵味,这对安抚心灵躁动,培养心智,大有裨益。

四、张英阅读思想的影响

(一)对张英个人的影响:读书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大学士张英,为官清廉勤慎,为人和蔼平易,不仅严于律己,更是宽以待人。康熙帝赞“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1]张英自幼聪明,勤奋好学,其父从小教育张英读书做人,鼓励“他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14]张英学识广精,文笔优雅,多次被任命为纂修官、担任过《国史》《统一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方略》总裁官,纂修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张英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对儒家经学研究颇深、诗文书画方面也有很深造诣,著有《笃素堂文集》《存诚堂诗集》《聪训斋语》《恒产琐言》《周易衷论》《易经衷论》《双溪集》等书,张英纂修官书,著述私著,给后代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张英思想醇正,品行高尚,谦虚礼让,不贪权,不居高,不搞特殊化,“六尺巷”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这些卓越功勋与张英自幼读书立志,全心全意为官为民的思想理念是分不开的。

张英心性淡泊,“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后,优游林下者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告诫子弟”。[1]张英致仕后居住乡里,安分守己,手不释卷,喜好山水,修身养性。“清初儒臣张英入仕后严格自律,克己奉公,且致仕后非常注意修身养性健身,安静居乡,积累了一系列丰富的为人处世经验,这种处世经验对家族及世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张英宦海浮沉,最终功成身退,与其“书卷乃养生第一妙物”、“诚一平心静观”的阅读思想不无关系,也是张英在长期的阅读著作实践中悟出的真谛。正是张英这种清廉勤慎的为官之道,端方醇正的人品,实心为国的初心,乐善好施、谦虚礼让的处事态度,淡泊名利的心性,使得张英能颐养天年,72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二)对张氏子孙的影响

1.树立耕读传家,学优则仕的观点

张英家训著作《聪训斋语》多次提到读书观点,这种读书观点在其教育思想中举足轻重,张英把其阅读思想和阅读方法运用于子孙教育之中,读书养心的阅读思想、经世致用的阅读方法,使得张氏子孙人才辈出。据学者研究统计,继张英后,“在其五个儿子的后代中,五代之内竟有146人获得功名,占其子孙人数的82%”。[16]张英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厉,特别注重品德教育、并言传身教,并题对联在自家书屋:“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17]张英次子张廷玉,康雍乾三朝為官,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官职,加太保。乾隆朝时期,和鄂尔泰同为顾命大臣,功勋卓越,为上所依。张廷玉幼承家学,十岁能诵《尚书》《毛诗》,深得张英喜爱,曾赋诗夸赞“驹齿初龆发覆眉,可怜聪慧异群儿。已通典诰与风雅,远胜而翁十岁时”。[18]1-2而后张廷玉读经阅史,不畏严寒酷暑,勤奋刻苦,终年不辍。史称他:“少有器识,凝重安和,濡染家学,具经世实用”[19]。张英励志读书,志向圣贤,并以身作则,为张氏子孙树立良好典范。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传为佳话,张英的长子张廷瓒、张廷璐、张廷瑑皆中进士,位居庙堂。另外在张氏后辈中还有“六代翰林”的传奇,可见,张氏家族簪缨世家,贵胄满朝,谦虚礼让,清白传家。

2.纂修著述,家风相继,家族繁荣昌盛

张英积累的人生经验,为人处世方式对其自家子孙影响深远。次子张廷玉,官至保和殿大学士,死后配享太庙,但对其父的家训亦是高度赞扬,并身体力行,继承并发扬这种优良家风传统。他在其家训著作《澄怀园语》自序中记载: “先公诗文集外,杂著内有 《聪训斋语》二卷以示子孙,廷玉终身诵之”[18]317。张廷玉深受其家风家训影响,把谦逊礼让放在第一位,“廷玉让探花”即是其家族礼让的体现,成为后世美谈,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除此之外,张氏子孙相仿张英著书立说的做法,继承“读书养心”,“耕读传家”的家学传统。张廷玉位居高位,除被任命为纂修官书总裁官之外,却仍旧笔耕不辍,著《澄怀园文存》等书。提出“开卷有益”的阅读思想,强调读书讲究“闲”“静”的阅读深意,倡导治学严谨踏实,谦虚为学,不骄不躁的读书主张,指出士人浮夸,标新立异的弊病。

张英长子张廷瓒,康熙十八年进士,累官少詹事,惜先与张英早逝。张廷璐,康熙五十七年,获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后任督江学政,升礼部侍郎,

张廷瑑,雍正元年进士,任翰林编修,工部侍郎,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张英子孙张廷璐、张廷瑑、张若潭、张若霭、张若澄、张若需、张曾敞、张元宰、张聪贤,皆是翰林之职,张英教育子孙读书,培养子孙进德修业,为官为国为民,居家睦邻乡里,秉持谦虚礼让的家风传统,促进了张氏家族的繁荣与昌盛。张英以身作则,坚持读书举业,学而优则仕,子孙后代相继入朝为官者,为朝廷建言献策,为维护国家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促进桐城张氏一族兴旺发达。

(三)对其后世的影响

1.对晚清名门大儒的影响

曾国藩,晚清四大重臣之首,湘军的创立者,提倡“中体西用”的经世致用思想,学识广博,对传统儒家经典文化颇有研究,对桐城派的古文非常推崇。曾国藩极为欣赏张英的家训《聪训斋语》,并把《颜氏家训》和《聪训斋语》作为比较,认为前者写于乱世,后者写于盛世,各有特色,皆让子孙学习,《聪训斋语》中家教的内容精神有益,他的养身观,择友观,热爱自然山水观,非常经典,需要时常学习,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曾国藩在家书《谕纪泽纪鸿》中说“张文端英所著《聪训斋语》,皆教子之言。其中言养身、择友、观玩山水花竹,纯是一片太和生机,尔宜常常省览。”[19]378曾国藩还要求将张英的《聪训斋语》在其后辈子孙中传习:“张文端公家训一本,寄交纪渠侄省览。渠侄恭敬谦和,德性大进,朱金权亦盛称之。将来后辈八人,每人各给一本”。[19]378由上所述,曾国藩对张英的《聪训斋语》极为尊崇。

曾国藩所处封建社会末期,自幼受到儒家经史的熏陶,继承传统的耕读传家之风。“耕读之家与普通农家最重要不同之处,就在于强调读书”。[21]曾国藩继承和丰富了张英关于耕读之家的读书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读书观念。张英强调读书可以增强人的品德修养,也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读书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提升自身能力,凸显了读书的价值,“山有猛兽,则藜藿为之不采; 家有子弟,则强暴为之改容。岂止掇青紫、荣宗祊而已哉。予尝有言曰:读书者不贱,不专为场屋进退而言也”。[9]519张英认为读书举业,学而优则仕,科举考试是读书的重要目的 。同时张英也指出科举考试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读书还是为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读书不仅能增强品德修养,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也能影响到家族的兴起衰落。曾国藩吸收继承并丰富了张英的阅读思想和阅读方法,同样认为科举考试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他在家书《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说: “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20]187曾国藩以自身在官场体会,告诫其子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不是独为做官。他在《家书谕纪泽纪鸿》中说: “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20]662曾国藩不仅在读书观点上如张英等一样,在论及后人读书与家族兴衰问题上如出一辙。在得知其侄子曾纪瑞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时,非常高兴,并说: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谆嘱瑞从此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切戒骄奢二字,则家中风气日厚,而诸子侄争相濯磨”。[20]1193张英提倡读书要精读,要专心诵读,要读懂透彻,曾国藩对此兼收并蓄,提炼出读书不仅要精读,更要有耐心和恒心,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读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2.提倡经典阅读,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书香社会

张英的阅读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读,怎么读,读什么的问题。张英通过阅读古诗文,进入先贤精神世界漫游,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是阅读价值体现。对于读什么书,张英提倡要阅读经典书籍,多读醇正经典著作,如《左传》《国语》《诗经》《尚书》《周易》《礼记》秦汉八家之人,提倡多读经书和史书,认为这些古典文化典籍,醇正高雅,对人的品格修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华夏子孙的民族之魂,是固国安邦的精神之魄,但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及地球村的出现,受国际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亦被遗忘,新时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建设却未并驾齐驱,弊病日显,引起國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还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将优秀传统文化看作关乎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的重要判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22]

五、结语

张英一生纂修著述,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古典文献,他倡导读书的观点,对在当今“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尔巽.清史稿[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2804.

[2]郭长华.张英家训思想初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7-109.

[3]严萍.张英家训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6(1):1-6.

[4]白兴华,凌俊峰.张英《聪训斋语》家训思想述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69-71.

[5]肖阿如,郭明芬.论张英的语文教育思想[J].语文建设,2016(7):64-66.

[6]李浩.桐城张氏家族教育传统试探[J].民俗研究,2006(3):227-242.

[7]焦艳.试论张英的教育理念[J].宿州学院学报,2017(9):77-81.

[8]熊言安.张英《聪训斋语》读书观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4-47.

[9]张英,江小角.张英全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

[10]夏甄陶,李淮春,郭湛.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87.

[11]夏夫尔·马丁.生活与情绪[M].戴芳,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167.

[12]沈迪飞.卢梭的阅读思想-读瓦尔登湖[J].图书馆论坛,2011(6):293-299+339.

[13]司新丽.习近平阅读思想论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5):22-28.

[14]赵秉忠.桐城张氏父子并跻相位论[J].清史研究,1995(11):84-92.

[15]欧磊.清初君主治国的理念——以清高儒臣张英的处世为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4(5):251-253.

[16]郝秉键.试论绅权[J].清史研究,1997(2):22-35.

[17]姚元之.竹叶亭杂记[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369.

[18]江小角,杨怀志.张廷玉全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5.

[19]张英,张廷玉.聪训斋语 澄怀园语 父子宰相家训[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335.

[2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家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5.

[21]李育民.曾国藩的治家思想论析[J].暨南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9):93-112.

[22]杨明.不能割断“精神命脉”[N].光明日报,2014-10-29.

[23]魏志敏,单春晓.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2-16.

[24]胡芬芬.“互联网+河南省非物质根亲教育”文化营销[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6-48.

[25]李雨燕,张琼月.以五大理念引领消费文化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5-10.

[责任编辑]甄 欣

Abstract:Zhangying was a scholar of the Qing Dynasty.He studied hard from his family .He lerned very hard .His book name is " Cong Shun Zhai Yu". Zhangying's reading thoughts should be summarized into several aspects: 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untry, social stability and individual cultivation; Reading should be independent thinking, the knowledge should be practice,the good attitude and methods of learn to practice; Reading should be respect individual development law; Choose classics for reading. Zhangying's Reading Thought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 of his descendant.The influence of Zhangying's Reading Though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influence on oneself; Influence on the descendants of zhang's descendants;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

Key words:ZHANG Ying; the thought of reading; knowledge and action combine together; the reading of classical; influence

猜你喜欢
张英经典阅读知行合一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