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 话语权力争夺之中女性意识的再觉醒与妥协 ——以《我们夫妇之间》为例
    其贫农出身的妻子张英在进京生活之后,产生隔阂、矛盾,最终重归于好的故事。从“抬头湾”到北京,从“胭脂河”的流水到京城的闹市,地理景观的突转是《我们夫妇之间》得以言说的叙事前提。而与李克相比,张英在这一过程之中尤为特殊的一点是,她的社会身份认同发生了崩塌,而在重构自身社会身份认同的过程当中,她与丈夫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关涉话语、权力的争夺,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女性意识的再次觉醒与更新,同时也可以看到文本之下女性意识的实然妥协。旧社会的中国,女性往往被认为是男性之附庸

    名作欣赏 2023年20期2023-09-28

  • “六尺巷”的故事
    年间,安徽桐城的张英在朝为官,其老家的家人因宅基地問题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双方聚讼不休,争执不下。张家人飞书北京,想请张英向当地县衙发句话解决纠纷。但张英毕竟高瞻远瞩,思考问题与家人不同。他回书一首打油诗“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书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遂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吴氏见张家先让三尺,也向后退让三尺,于是形成了传颂至今的“六尺巷”。平等待人,包容忍让,是中华传统美德。恃强凌弱虽然能占一时的上风,但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1期2023-07-17

  • 有趣的汉字:尺
    巷清朝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老家在安徽桐城,老宅的邻居姓吴,最早两家建房子的时候中间留了一条公用小路,方便大家通行。后来,吴家要重新建房子,说这块空地是吴家的。张家于是将吴家告上了衙门。老宅的管家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张英,希望张英可以出面解决。张英认为,两家这么多年的邻居应该互相谦让。他回信说明了意思,同时写下这样几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宅的管家看完回信,主动谦让,让给吴家三尺宽的空

    小读者之友 2023年5期2023-06-04

  • 桐城张氏私家刻书及其文化价值研究
    摘 要:以张英、张廷玉父子为代表的桐城张氏举业不断,名宦迭出,遍为人知。文章通过梳理张英、张廷玉的著述、编修成果以及桐城张氏私家刻书情况,分析了桐城张氏家刻对持家治国、立身做人、传先贤家训、教学子孙立身行事所起到的刻书泽人作用,以及对文化传承和传播产生的重要影响。关键词:张英;张廷玉;张氏家刻;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3-0133-03桐城张氏以出版本人、本族和本学派先人先师的著作为主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3期2023-05-30

  • 刻痕
    几轮筛选,王云和张英成了最后人选。同是车间班长的王云和张英照常亲如姐妹,一起上下班,一起洗澡、吃饭。她们俩的宿舍在楼梯间,放下高低床后,就只剩两人转身的地方了。王云个子大睡下铺,张英个子小睡上铺。一天,在加班的王云临时有事回宿舍,看到刘强坐在楼梯间与坐在宿舍下铺的张英聊天。看到王云忽然回来,刘强不自然地笑了笑。王云也笑了笑,连忙转身回车间,心却像扯着似的疼。刘强是毛纺厂的销售员、正式工,长得高大帅气,王云和张英都挺喜欢他的。每次出差,刘强都会给她们带回来小

    辽河 2022年5期2022-07-07

  • 张英: 带给学生幸福生活的使者
    张英从事教育的初衷,是想让她教授过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寻到幸福的“密码”,当他们成年之后,不管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能享受幸福的生活。28年的教育生涯,从农村到城镇,在张英踏过的足迹里,印着学生成长的故事。正如张英所言,她许多年前教授过的学生,如今都已成年,他们并非人人都大富大贵,但他们都享受着属于自身平凡的幸福生活,这便是教育的意义。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时候,曾做过教师的父亲就对张英说道:“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这些年来,张英记着父亲的话,既教好书,又育好人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8期2022-05-30

  • 宽容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事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做了官。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张家重新扩建府第,院墙盖到了邻居吴家①的地界。吴家觉得张家仗势欺人,对祖上传下的宅第不愿相让。双方相持不下,冲突在所难免。张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给丈夫写信,希望张英干预此事。张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对家人的做法很是不满,于是作诗一首带给夫人,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夫人见诗后,理解了丈夫的用意,让家人主动后退三尺筑墙。吴家得知后,被张英宽厚礼让的行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2年5期2022-03-07

  • 得理巧饶人
    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收到老家的来信,诉说与邻居为住宅边界打官司一事,希望他出面解决。按说理在张家,以张英的地位,他完全能“征服”对方。 然而,张英在信上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信后主动让地三尺,邻居深受感动,也退后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道,遂成佳话。 张英得理巧饶人,以退为进,给对方出了道选择题:张家让步后,邻居若再强硬必陷入舆论唾骂之中;若以张家为榜样,还能罩上仁义的光环。邻居果然在

    科教新报 2022年2期2022-02-21

  • 清初名臣张英的“三不做”
    马军清初名臣张英,为官清廉,人品端方,性情和易,谦逊低调,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但却从不让人知道。他在做事、做人、做官上的巨大成功,令康熙皇帝十分欣赏和信任,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致仕回鄉以后,康熙几次到江南视察,均格外加恩令其陪侍。他曾有著名的“三不做”,即“非理事决不做,费力挽回事决不做,败坏生平、不可告人事决不做”,也就是说,不明智的事,坚决不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坚决不做;败坏生平以及不可告人的事,坚决不做。应该说,这是他一辈子人生经验的总结。当年,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4期2021-11-17

  • 快乐源自无欲无求
    鱼之乐呢?所以,张英认为快乐的本源是无欲无求,循理安命。多欲多求,欲求不能满足则苦;不循理,则处处碰壁而苦,不安命,则心中多怨忿而苦。这些人终日生活在恐惧和戒备之中,好像穿着漏出棉絮的破衣行走在荆棘之间,怎么能感受到康衢坦途的快乐呢?说起张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拜早些年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之热播,许多人都知道清朝有个大臣叫张廷玉。张英就是张廷玉之父。据史料记载,张英是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参与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

    家庭医学 2021年6期2021-07-19

  • 张氏“海阔天空”之家风
    清代大学士张英,乐善好施,为官清正,深获康熙的信任。他写的家训《聪训斋语》中屡次提及做人要“立品”:“读经书、修善德、慎威仪、谨言语”。他在家教中从来不主张疾言厉色,而是使用日常的浅白语言,细致耐心。他教导儿子张廷玉如何为人处世时,说:“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 “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则人望之若鸾凤,宝之如参苓,必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张廷玉牢记父亲教导,从小就熟读经书,待人宽厚恭儉,后任职大学士、

    科教新报 2021年3期2021-03-15

  • 张英家训:和让是立世之基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入值南书房,并赐居西安门内,开清代词臣居紫禁城之先河。二十八年,晋为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后调任礼部尚书。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十年得旨“准以原官致仕”。张英一生以“敬慎”处世,将“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奉为座右铭。他以自己官宦仕途、为人处世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8期2020-08-11

  • 张英与戴名世关系考
    30601)桐城张英(1637—1708年),是清初颇受康熙皇帝器重的汉臣之一,李光地云:“公小心慎密,上久益器重”,“宠赍之优,信任之笃,未有伦比。”(1)李光地:《清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致仕文端张公墓表》,张英著,江小角、杨怀志点校:《张英全书》下册,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04页。戴名世(1653—1713年),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康熙五十年因《南山集》获罪入狱,康熙五十二年被腰斩于市。张英和戴名世同乡,生活年代几

    安徽史学 2020年2期2020-06-01

  • 张英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事就是清代大学士张英礼让邻里的美谈。“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让墙诗”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张英(1637—1708),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梦复、乐圃,清朝文学家。张英于康熙六年考中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曾经奉命侍从康熙皇帝左右,并赐居西安门内,开清代大臣赐居紫禁城内之先河。除了在政治上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外,张英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其所著家训《聪训斋语》不仅影响张氏子弟,对后世官宦家庭乃至当今家庭都有积极意义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02

  • 毗陵张氏四英咏物诗研究
    咏物诗;张?英;张英;张纶英;张纨英丰富多姿的江南文化孕育出大批佳人、名姝,在明清的文坛上熠熠生辉。根据曼素恩统计,“长江中下游”的清代女作家有2258人,占清代女作家总数的70.9%。”[1]1。明清之际,文化繁盛的常州更是才女云集。其中,正如金武祥所言“常州多才媛,而莫盛于张氏。”[2]1289。毗陵张氏家族由滁州迁至常州,张琦为城南张氏之第三十六世,张琦有四女:长女张?英,字孟缇;次女张英,字纬青;三女张纶英,字婉紃、幼女张纨英,字若绮。四英皆为当时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2019-09-10

  • 张英传世书作及其书法教育观考论
    熊言安摘 要:张英工书法,其书颇受康熙皇帝青睐。张英颇重视家族书法教育,其子廷瓒、廷玉、孙若霭、若澄受其影响,皆擅书法。关键词:张英;《聪训斋语》;书法教育观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9)02-0047-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9.02.008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龙眠庄叟、乐圃、圃翁,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六年丁未(1667)科进士,十二年(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2期2019-09-10

  • 张英家训的当代启示
    江小角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家学渊源深厚,幼谈经书,过目成诵。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入值南书房,并赐居西安门内,开清代词臣居禁城之先河。二十八年,晋为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后调任礼部尚书。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十年得旨“准以原官致仕”。四十七年病逝,享年71岁。赐祭葬加等,谥文端。 张英一生以“敬慎”处世,将“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奉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9年5期2019-06-21

  • 险交白卷
    旁有一位文学侍臣张英,常在圣上面前极力推荐他。康熙于是召见王士祯,御笔一挥写了个字,命他以此为题写一首诗献上。王士祯虽是大诗人,但反应却较为迟缓,再加上皇帝在一旁坐等,顿时紧张得汗流浹背,憋了半天也想不出半个字来。张英见状暗暗叫苦,只好在一旁代替他写了一首,然后揉成小团悄悄放在他的桌角上。王士祯照抄了一份,这才交了卷。康熙接过诗笺,一字一句吟道:“凝翠挂金垂络丝,临风摇曳舞芳姿。异株吐絮漫香雾,正是归棹系缆时。”读完对张英笑着说:“都说王士祯的诗词风骨神逸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2019年5期2019-06-11

  • 两个小巷一个“让”
    时,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之父的府第与吴宅为邻,中间有一属于张家的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想越界占用,产生纠纷,告到縣衙。张英家人驰书至京。张英阅罢,提笔蘸墨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两小巷”。一个“让”字,实在是“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的智慧。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9年2期2019-06-11

  • 张英:敬老爱老乐融融
    张英,女, 42岁,1996年参加工作, 1997年调入新郑市工商局,先后在农资市场管理所、315投诉中心工作。2000年进入新郑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工作至今,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担任新郑市场發展中心人事科科长。多年来,张英孝敬公婆,教育孩子,从不与公婆发生口角。与丈夫结婚时,婆家人口多,上有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还有一个正上高中的妹妹,奶奶身体不好,隔三差五就要去医院,当时婆婆也在上班,张英下班就回家做饭,然后把奶奶送到医院,喂奶奶吃过饭她再回家吃。如

    时代报告 2019年4期2019-05-27

  • 张英家训的当代启示
    江小角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入值南书房,并赐居西安門内,开清代词臣居紫禁城之先河。二十八年,晋为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后调任礼部尚书。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十年得旨“准以原官致仕”。张英一生以“敬慎”处世,将“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奉为座右铭。他以自己官宦仕途、为人处世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

    幸福家庭 2019年4期2019-04-15

  • 张英家训的当代启示
    江小角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家世儒业,幼谈经书,过目成诵。康熙二年(1663年)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入值南书房,并赐居西安门内,开清代词臣居禁城之先河。二十八年,晋为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后调任礼部尚书。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十年得旨“准以原官致仕”。四十七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赐祭葬加等,谥文端。张英一生以“敬慎”处世,将“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奉

    人民周刊 2019年3期2019-03-27

  • 迷途六尺巷
    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家;线右的属吴姓人家,也是显赫的官宦之家。两家对此没有什么争议,两家都想在自家的地上盖房子。管家拿着设计图纸来到现场,指挥民工开挖地基时,遇到了新问题。图纸上隔开两家地的那条直线,在眼前对应的是一条笔直的田塍。一尺宽,三十丈长——这条直线是谁家的?吴家先下手为强。说这条田塍是他家的。张家岂肯示弱。两家便围绕着这条一尺宽的界线争执不下。张家人告到了县衙,希望政府主持公道。这可给县令卫流铭出了道大难题。思前想后。卫流铭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字

    杂文月刊 2019年6期2019-02-11

  • 张英与方苞交往关系考论
    是近年来,随着《张英全书》《张廷玉全书》等相关文献陆续出版,桐城张氏家族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张英、张廷玉为代表的桐城父子宰相的出现和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文派的兴起,是清代历史上两个引人注意的现象。但人们对于这两种现象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一直感到很疑惑,学界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未涉及。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桐城宰相张英与桐城文派鼻祖方苞之间的交往关系的考述,揭示张英在桐城派兴起过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一、张英与方苞之间的交往关系1.张英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10

  • 张英家训家教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桐城派代表人物张英以厚重谦和立身,以与人为善处世,注重言传身教,写就《聪训斋语》,其家训家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关键词]张英;家训;家教;《聪训斋语》;桐城派[中圖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138-03桐城,古代称之为“桐国”,因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种植油桐而得名。桐城历史久远、文风兴盛,是江淮文化圈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是桐城最可

    大学教育 2018年10期2018-10-25

  • 张英的阅读思想
    要] 清代大学士张英,秉承家学,满腹经纶,爱好读书,其家训著作《聪顺斋语》中有很多关于阅读的观点。张英的阅读思想可归纳为几个方面:阅读对国家、社会稳定和个体修养有重要意义;个体在阅读中要秉持独立思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态度和方法;阅读要尊重个体的发展规律;阅读要选择经典著作。张英的阅读思想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张英自身的影响;对张氏子孙后代的影响;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关键词] 张英;阅读思想;知行合一;经典阅读;影响[中图分类号]G252.17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9-10

  • 清朝宰相张英慈俭和静以养生
    聪训斋语》的作者张英,是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智商极高,幼小便过目不忘,所读经书深解其义。在康熙二年(1663)应乡试,考中举人,四年后,中进士,选庶吉士,任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改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此后,选为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侍郎,摄刑部事,充经筵讲官。康熙二十八年(1689)晋为工部尚书,不久调礼部任尚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任会试正考官,三十八年(1699)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此时的张英,历经宦海沉浮,心容万物

    益寿宝典 2018年36期2018-01-27

  • 张英书法风格的确立及其存疑作品考辨
    言安安庆师范大学张英(1637—1708),字敦复,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张英擅书法,其书学“二王”、米芾和董其昌,亦学苏轼,而受董其昌影响最大。清张鹏翮《文端张公墓志铭》称其:“尤工书法,行楷并绝伦。上集历代名人书为《懋勤殿法帖》,独采公书入本朝。”[1]可见其书法造诣之深。一、张英书法风格的确立张英传世书法作品不多,且历来文献中鲜有介绍其学书经历和书法面貌的资料,故而学界对张英书法风格尚缺乏全面的认识。笔者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书法风格进

    书画世界 2017年12期2018-01-12

  • 死者的电话
    屋里,又打发妻子张英端茶倒水。张英三十来岁,颇有几分姿色,只是神情很落寞。刘峰问崔志强一行人来这里所为何事。崔志强就把王超尸体被发现,以及王超何时失踪等情况做了说明,希望刘峰能协助调查。刘峰说:“你们也知道,王超这人不爱说话,还有点傻,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我和他走得是有点近,因为王超这人虽然傻,但干活是把好手。至于说他失踪前有啥异常……对了,去年年前,他一直念叨着要娶个媳妇,但是过了年没多久,他就失踪了,大家估摸着是去城里打工了,要存钱娶媳妇嘛。”崔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17年18期2017-10-20

  • 传统家训家风中的“与人为善”思想
    致,有品性的人。张英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后代在待人方面,以“谦”、“让”、“善人”三个词为标准与人交往。关键词:谦;让;善人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清朝名臣,文学家,安徽桐城人,康熙称赞“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之风”2。《张英家训》是张英写给后代的家训,包括《恒产琐言》和《聪训斋语》两部分,是明清家训代表作之一。张英家训平淡朴实,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子的谆谆教导,细致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儒家提倡“与人为善”的家风,因此历代读书人十分

    卷宗 2017年8期2017-07-07

  • 传统家训家风中的“与人为善”思想
    致,有品性的人。张英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后代在待人方面,以“谦”、“让”、“善人”三个词为标准与人交往。关键词:谦;让;善人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清朝名臣,文学家,安徽桐城人,康熙称赞“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之风”2。《张英家訓》是张英写给后代的家训,包括《恒产琐言》和《聪训斋语》两部分,是明清家训代表作之一。张英家训平淡朴实,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子的谆谆教导,细致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儒家提倡“与人为善”的家风,因此历代读书人十分

    卷宗 2017年6期2017-06-06

  • 试论张英的教育理念
    230039试论张英的教育理念焦 艳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从清康熙年间大臣张英写的反映其教育理念的诗文著述入手,从传统思想、家学思想、重视子女教育角度分析了张英重视教育的缘由。在读书方法方面,张英强调了温习、背诵、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以及习字的重要性。在写作方面,强调条理分明、言辞流畅。在品行方面,重视对世家子弟谦逊谨慎、品性端一、礼让等品行的培养。在择友方面,认为“友不择便交”为一大戒,强调择友必须满足立品、读书、养身、俭用四个方面。在为官方面,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9期2017-04-13

  • 张英:读书可养身心
    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英家训之后的认识。张英在《聪训斋语》中,阐述了读书可以养身心的理论。张英说:人的胸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分劳累,也不可以过分安逸,只有读书学习才可以保养它劳逸适中。风水先生用磁石养护指南针,而书籍才是保养身心最好的东西。张英指出,不读书的人心神不定。他说,安闲逸乐无事可做的人,整天不看书,那么他的起居出入、身体心灵没有安放的地方。眼睛没有安顿的时刻,一定会精神涣散、杂乱颠倒,妄想而引发不满,处于逆境感到不高兴,处于顺境也会感到不高兴。常常见到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3期2017-03-30

  • 六尺巷
    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英大人挥起大笔,

    创新作文(5-6年级) 2016年9期2016-12-22

  • 六尺巷传奇
    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6年2期2016-05-30

  • 【模拟文题】
    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重修府邸时,因院墙与邻居发生争执,所以写信给当时在京做官的张英,要他让当地官府帮其撑腰。张英收到信之后,随即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收到信之后,当即决定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其邻居知道后也向后退让三尺。两家之间便空出六尺的地方,“六尺巷”因而得名。2.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小花羊和小白羊从桥的两头同时走上了独木桥,走到桥中间碰头了,两只羊都争着要先过独木桥,你不让我,我不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6年21期2016-05-30

  • 六尺巷
    当时,安徽桐城人张英在京做了大官,老家的宅子与吴家相邻。一次,两家因宅基问题发生争执,双方互不让步,将官司打到了县衙门。由于此事涉及到当朝宰相,县官怕招惹是非,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便千里传书至京城,欲借张英权威赢得官司。张英见信后,并未给地方官员打任何招呼,而是给家人寄回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书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撤诉,让地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这样一来,两家之间就留出了

    发明与创新 2016年8期2016-04-20

  • 六尺巷
    当时,安徽桐城人张英在京做了大官,老家的宅子与吴家相邻。一次,两家因宅基问题发生争执,双方互不让步,将官司打到了县衙门。由于此事涉及到当朝宰相,县官怕招惹是非,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便千里传书至京城,欲借张英权威赢得官司。张英见信后,并未给地方官员打任何招呼,而是给家人寄回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书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撤诉,让地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这样一来,两家之间就留出了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3期2016-03-29

  • 张英与潘江交往述论
    247000)张英与潘江交往述论章 建 文(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摘要:张英官至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长期执掌国家文章礼乐之府,潘江是桐城文坛盟主,两人的交往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从小处看,两人的交往丰富了桐城文学的内涵,对他们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大处看,一方面张英将桐城文学思想(包括潘江的文学思想)带进朝廷,与讲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想,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与创作中,对朝廷文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张英又将在讲筵过程中形成的文学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8

  • 从“六尺巷”说起
    间,官居大学士的张英,接到桐城老家求救的信函:因宅基问题,与邻居吴家发生争执。张英收到信后,便给家中写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了此诗,豁然开朗,遂让出三尺。吴家深感其义,也后退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至今,凡是去安徽桐城旅游的人们,都要去参观这短短的“六尺巷”,无不赞美张英的为官之德。有的人也因此发出了议论:“现在共产党某些当官的,得好好学习张英对待百姓之道……”我听到这话深感难受,心想,过去

    大江南北 2015年7期2015-11-22

  • 六尺巷
    名望的家族,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代宰相,声名显赫。清朝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官。老家桐城的宅院与吴家为邻,两家宅院中间有一块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官位显赫的名门望族,县令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眼见有理难争,就给在京城当官的张英写了一封信,想求他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后,认为邻里之间应该宽容礼让,就在给家人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

    时事报告 2015年5期2015-07-28

  • 忍过事堪喜
    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证。张英接家人书信,说邻居同他们家争夺三尺宽的宅基地,要张英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没想到,张英却提笔写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懂理,更懂得宽容和忍让。这一“让”,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忍让”的榜样,也让张英名垂千古。所以说,“小忍”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忍”之忍,最是能成就一个社会的融融睦睦的生命状态。然而,“忍”人、“忍”事,对于个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05-25

  • 险交白卷
    旁有一位文学侍臣张英,常在圣上面前极力推荐他。康熙于是召见王士祯,御笔一挥写了个字,命他以此为题写一首诗献上。王士祯虽是大诗人,但反应却较为迟缓,再加上皇帝在一旁坐等,顿时紧张得汗流浃背,憋了半天也想不出半个字来。张英见状暗暗叫苦,只好在一旁代替他写了一首,然后揉成小团悄悄放在他的桌角上。王士祯照抄了一份,这才交了卷。康熙接过诗笺,一字一句吟道:“凝翠挂金垂络丝,临风摇曳舞芳姿。异株吐絮漫香雾,正是归棹系缆时。”读完对张英笑着说:“都说王士祯的诗词风骨神逸

    文苑 2013年1期2013-08-29

  • “女狱警”的真面目
    六年前,30岁的张英(化名)因为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入狱服刑。假释后,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又重操旧业,凭借自己对监狱的熟悉,竟冒充狱警,通过网上交友诈骗70余万元。这是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近日提起公诉的一个案件。那么张英究竟有怎样的神通,被骗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网遇“能人”老李的家位于城乡接合部,近年由于拆迁改造,分了不少的拆迁款,日子过得挺富裕。老李也没有什么正经工作,有时觉得很无聊,只得通过上网聊天打发时间。2011年9月的一天,老李照常上网聊天,

    检察风云 2013年5期2013-07-07

  • 张英《聪训斋语》家训思想述要
    235000)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圃翁,安徽桐城人,康熙二年举人、康熙六年进士,在清廷担任过论掌院学士、工部礼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务。康熙四十年,以老病乞休,返回故乡桐城。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张英以自己的学识渊博与精明干练得到了康熙帝的欣赏与“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1]p9902 的称赞,也得到了广大同僚与士大夫的认可。康熙三十六年,张英于“退食之瑕,随所欲言,取素笺书之,得八十四幅”[2]p14,并令长子张廷瓒将其“敬置座右,朝夕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07

  • 张英及其诗文述评①
    族发展史,张淳和张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六世祖张淳,明隆庆二年(1568)中戊辰科进士,初授浙江永康令,官至大中大夫、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为桐城张氏家族走上科举、仕宦道路之第一人,成为桐城清河张氏家族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而九世祖张英,官至工部、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辅佐康熙帝成就盛世伟业,为一代名臣。此后张氏家族科第联翩,英才辈出,走向辉煌。一、张英生平简述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晚年更号圃翁,安徽桐城人。少年沉毅有伟度。家世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4-07

  • 为村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
    里的书记接待室,张英快步迎上来,用力握住我们的手。眼前这位干坝村的当家人,眼睛明亮,神采飞扬。说到兴奋处,很容易哈哈大笑。她不回避任何问题,爽快的一句:“我的人生是坦诚的,透明的。”顿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能许多人对张英这个名字还很陌生,但在这个位于江北区最偏远的山村里,她可是出了名的“好人”。上任几年里,她带领干坝村从一个偏僻落后的无名小村成为全国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生活中,她更是村民眼中人见人赞的热心人、贴心人。面对成功和荣耀,张英说:一个人的精彩

    今日重庆 2012年3期2012-12-20

  • 张英:将网络营销进行到底
    1岁对牛商网总裁张英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97年,21岁的他开始了创业,成为一家小电脑店的老板;一年后,他创建了自己公司的网站,开始大举进军电子商务,并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网上电脑超市之一——IT30网上电脑超市;如今,作为中国网络营销行业门户网站——牛商网的总裁,他已经从当初那个热情无畏的创业青年,成长为一个成熟果敢的公司总裁。创业十年来,张英有过成功的喜悦,也不乏失败的历练。回首自己大起大落的创业之路,张英笑言,“不是我运气好,很容易就能创业,而

    软件工程 2009年4期2009-04-21

  • 花园
    张英牵着女儿的手,面前是自己家那辆已经没有了电瓶的电动车。除了没电瓶,车看起来和平时也没什么两样。张英又看了一眼,电瓶确确实实是没有了。张英在心里想,终于也轮到我自己了。前一天晚上张英坐在沙发上看到电视里偷电瓶的新闻还笑嘻嘻地说了句,要过年了,这些电瓶贼真是最后的疯狂了。原来这最后的疯狂轮到了自己头上,到底是笑不出来了。 女儿静静地握着张英的手,不多说一句话,女儿从来都是很懂事的。张英突然意识到上班要迟到了,真的要迟到了。张英一把抓住女儿的手,往马路对面的

    天涯 2009年1期200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