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引路人

2018-09-10 07:22孙峰
成功密码 2018年3期
关键词:幸福学校教育

孙峰

办高品质的学校,培养高成就的学生,是许多校长毕其一生所追寻的人生目标和事业理想,也是教育界的一种普世价值追求。作为芦溪二小的校长,李瑞根自然也不例外,从事教育工作28年来,“教书育人、教育兴国”的初心始终在他的心头萦绕,如何开辟一所新校的发展之路,更是他心头之结。每每闲暇,李瑞根常思于此。

应时而生,顺势而为:“虽九死其犹未悔”

近几年,由于我国人口基数不断加大,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也随之日益突出,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步伐不一造成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的出现,“生多校少”已为常见之事。为了缓解生源过大的压力,减轻“大班额”教学的负担,2012年,芦溪县政府特此创办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作为生源分流,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化、合理化。

作为一所刚成立的学校,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所有的一切也都是空白的。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办学方针,没有自身特色……要如何在众多学校中趟出一条路来?芦溪县政府领导想到了在芦溪小学任职的李瑞根,让他掌舵这所学校的未来,引领这所学校发展是再适合不过了。

很快,李瑞根就被上级调往至芦溪二小担任校长一职。其实,芦溪的教育界不乏优秀的教育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芦溪二小校长的任命上,上级领导却又为何偏偏选中了李瑞根呢?这与他个人的教育才能和管理经验是分不开的。

1991年8月,李瑞根从萍乡师范学校毕业后正式踏入了教育行业,刚入教育之门,他便选择了极为艰苦的教育环境磨炼自己。毕业之时,他向上级打了一份报告,自愿申请去交通极不便利的山村小学任教,每天都要步行近两个半小时山路才能到达上课地点,常常是披星戴月,早起晚眠。对于这样的选择,这样艰苦的条件,他毫无怨言,常笑称道:“虽九死其犹未悔。”每当回忆起当时的境况,李瑞根总乐呵呵地说:“虽然当初条件清苦,但好在我也乐在其中。”

经过一番磨炼,1992年8月,李瑞根被上级调往离家较近的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任教。因为路途近了,他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育教学上。在随后的教育生涯中,因其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勤奋努力、工作能力出色,李瑞根由一名普通教师、班主任先后被提升为副校长、书记、校长,多种岗位的历练使得他的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高。而正因为此,2013年,能力出色的李瑞根被上级领导所赏识,转而成了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的校长。

做校长?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做一所刚成立不久的学校的校长,那简直是难上加难。学校如何发展,如何育人?李瑞根不得不思虑更多,做得更多。

穷思极想,别具一格:“幸福教育培养幸福的人”

李瑞根明白,21世纪所建立的学校,一切的发展、规划思路都将立足于现代的视野,走现代的教育之路。在担任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校长后,李瑞根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很快思索出了一条办学策略。他以“幸福教育培养幸福的人”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实现学生幸福成长、教师幸福育人的目标。

“幸福”这个概念看似模糊,但在李瑞根心中却有明确的界定——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幸福,见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幸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就是幸福,让孩子感知到幸福就是幸福。确立学校办学内涵后,李瑞根随之创设了一系列的“幸福”教育教学模式,他以“五环六度”教学为抓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幸福课堂;以幸福特色课程(室内体操、影视课程、经典诵读、丁笛演奏)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幸福成长。

“让学生学有所获,让老师育人孜孜不倦,这就是我幸福的起点。”为了学生的幸福,为了幸福的教育,言行一致的李瑞根向来注重实际,总是精心策划,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创建了开放式幸福书吧,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阅读书籍。学校还引进了相应的电子阅览机,并给全体教师、家长、孩子提供免费账号以供阅读,既可方便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阅读资源,又可满足家长与孩子享受亲子阅读的时光。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其“幸福教育培养幸福的人”的教育目的。

经过几年的探求摸索,芦溪二小的幸福教育模式和办学理念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2018年5月,201班李浩同学的爸爸对李瑞根的教育理念称赞有加,并竖起大拇指说道:“我们家李浩转到二小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由内向变得开朗,由胆怯变得自信,感谢芦溪二小,让我的孩子幸福成长!”李瑞根听后,幸福地笑了。

“孩子有所成就、有所成长、有所幸福”这便是李瑞根心底最大的教育信念,对于现有的幸福教育成果,李瑞根不以为意。在幸福教育的途中,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拥抱幸福、收获幸福?李瑞根不得不再一次思忖着。

以德为邻,以身示范:“拥有良好道德的人才能拥抱幸福”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曾说:“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李瑞根深觉,对学生进行“德育”上的教育是尤为重要的,是幸福教育理念在贯彻落实的环节中不可缺少的。

李瑞根坚信“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抱真正的幸福”,因此,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成了他力行在教育之路的又一動因。几年来,李瑞根以养成教育为根本,在学习、生活的诸多方面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他时常对教师强调,要对学生的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节俭习惯、安全卫生习惯等进行培养,培植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其懂得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等。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李瑞根认为,在对儿童德育教育方面,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实效性。多年来,李瑞根总是以德为邻,以身示范,践行着道德的养成教育,正因如此,李瑞根还获得了学生们送予的别样称呼——“雷锋哥”和“微笑伯”。每当下雨天,李瑞根总会早早地来到学校,在校门口为学生开车门、打雨伞,为了使学生不受雨淋,他把伞全部撑到学生头顶,以盖住学生整个身子,而让自己淋雨。李瑞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亲身示范还有很多,他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在草坪里拔杂草、在教学楼后处理下水道、在“幸福大道”上捡纸屑……碰到下课休憩的学生,他还总不忘向学生们微笑招手,热切关怀着每一位学生。

在德育的养成教育中,李瑞根注重細节又着眼全局。对于发展大局,李瑞根时常忖量着,学校该朝哪里走,如何走?在不影响发展大局的前提下,李瑞根决定“放手”,不过多干预领导班子成员的决策,共谋发展出路。

知人善用,取舍有道:“让教师大胆去闯、果断去干”

担任芦溪二小校长之初,李瑞根立刻组建了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他听取多方意见,让大家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研究学校问题、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最终,经过一番探讨,学校确立了“责任高于一切,务实成就未来”的办学精神,明确了“打造幸福教育,建设阳光校园,创办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

基于十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李瑞根清楚,“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学校更快、更好发展。“凡事不需事必躬亲,能交给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的尽量交给他们各自完成。”李瑞根擅长在管理上“简政放权”,他愿意让领导班子大胆去闯、果断去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015年9月,学校业务副校长彭莉华刚到二小时,就提出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大量开展学生活动和教研活动的想法。虽然李瑞根听后有所顾虑,担心教学改革会给教师们带来过重的负担,但转念一想,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还是放手让彭莉华去干,并在幕后一直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不仅如此,李瑞根还对一线教师的工作充分包容,扶助他们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2017年3月,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谭桂玲老师决定在学校组织教师成立“研学部落”。李瑞根一听,认为此法行之有效,于是欣然答应并调用一切资源帮助建立“研学部落”。直至如今,“研学部落”虽组建仅一年半的时间,却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科研成果不断刷新、丰富,为科研强校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每个有能力的人放权,是对教师的尊重,是对教育的负责。”谈及与此,李瑞根总能折射出他思想上的光辉,知人善用、取舍有道的管理策略让他在学校管理方面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可“权力”不是一味地下放,李瑞根还善用校长之权,在教师与学生的管理上统揽全局,建章立制。

谋篇布局,建章立制:“对于教师、学生的管理要因人制宜”

多岗位试炼过后的李瑞根,早已对学校规章制度管理了然于胸,在芦溪二小的制度建设上,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奖罚分明、民主集中、灵活多样、善于创新”的基本原则,确保教师教有所乐、学生学有所获。

如何对教师、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李瑞根也自有一套特殊的理论方法,他认为“教师、学生的管理要因人制宜,不能笼统而概之”。对于这方面的管理策略,李瑞根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进行具体决策。

李瑞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教学工作采取“一听、二看、三反思”的教师管理模式,即听课堂教学、看备课笔记及作业批改、反思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让教师在教学专业上得到充分锻炼,弥补自身不足。而在学生管理中,李瑞根采取了可操作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即“三全”模式:一是全员管理,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二是全方位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多方位监督;三是全程管理,制定翔实计划、组织分步实施、总结评价全阶段实施。

自李瑞根进校之日起,学校各种制度进而得到逐步完善,翔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渗透于学校各个方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教师竞争上岗、教师中级职称聘任、教师读书、财物管理、宣传报道工作、文明班级百分评比、教学常规管理、爱校争光奖励等制度的制定实施,使得学校日益向荣,影响力稳步提升。

“制度再好,没有充实的办学实力,谈自身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发展框架已经构好的当下,李瑞根又从学校自身内涵出发思虑出一条科研强校的发展之路。强化教师技能,提升办学实力,李瑞根在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高质量教育办校的大道上追逐不止。

内化自身,科研强校:“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

“要想教育好学生,必先教育好教师;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要发展,要强大,唯有扩展师资队伍,增强教师技能。李瑞根在这一点上看得通透明白。

为了实施科研强校发展战略,李瑞根率先垂范,从自身出发,充盈专业学识,尽管学校管理工作繁忙,但他仍坚持进教室听课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课题研究,而其主持的国家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已成功结题。几年来,李瑞根一直践行在科研项目中,如今的他已参与了7个省级课题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数学阅读、数学写作、语文习作、亲子阅读、科技创新等,其研究经历先后被江西教育电视台、萍乡教育电视台宣传报道,撰写的教育科研及管理论文共30余篇,分别公开发表在各级刊物上。

在做好表率的同时,李瑞根一边依托骨干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一边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举行业务技能大赛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使学校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李瑞根始终以网络科研为支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奖励条例为杠杆,以课改实践为归宿,充分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1.创新研究平台。为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李瑞根带领团队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组建科研平台。各备课组借助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采取网络教学研讨与网络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教研模式进行网络教研,每位课题组老师轮流作为主讲人在平台发布研讨主题,其他教师一同参与评论。

2.建立獎励制度。为激发教师科研兴趣和热情,李瑞根大力争取科研资金,奖励教师教研成果——国家级课题成功结题奖励课题组2000元,省级课题成功结题奖励课题组1000元,被评为优秀课题追加1000元。“课题研究会让我们全校师生都受益,将钱花在老师、学生身上,值得!”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3.加大学习投入。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李瑞根在全体教师会上常说道:“师资的提升不应是闭门造车,自己做自己的,我们应该‘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否则教师队伍不会有很好的发展。”为此,李瑞根亲自带领并组织课题组老师先后去到上海、长沙、南昌、厦门、北京等地参加学术交流,以增长见识,提高业务能力。

在李瑞根科研强校的战略影响下,学校的师资水平稳步提升,科研强校的道路也走得非常顺畅。目前,学校已有10个省级课题和1个国家级课题成功立项,教师的论文、案例、自制课件等也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各大奖项。在努力充实自身,科研兴校的同时,李瑞根还不忘教育本义,为学生提供何种基础教育,营造怎样的教育环境?对于这些内省,李瑞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教育初心。

群策群力,整合资源:“教育要永远面向现代化”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李瑞根总想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指引下,李瑞根清楚明白:教育不能落后,要与时俱进,永远面向现代化。

为此,李瑞根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着力开展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教育信息化是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李瑞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把“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资金短缺是芦溪二小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阻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瑞根不辞辛劳,积极沟通,努力向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争取教育资金,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而在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资金利用上,李瑞根认为,教育投入应该有大有小,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该省的地方一定要省,不该省的地方坚决不省。2017年,学校准备添置计算机设备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稳步实现,而中标单位提供的设备因有瑕疵打算低价处理,对此,李瑞根不以为然,毅然选择退货。

除却办学环境的现代化外,李瑞根在教学研究上也极为注重现代化建设,为了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李瑞根利用手上资源,为教师教研成果的展示牵线搭桥,他先后与《数学小灵通》《名师讲作文》《小星星》等全国有名的报纸、杂志取得联系,协商沟通后与对方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互帮互助协议,极大扩展了教师科研宣传的平台。

与此同时,李瑞根在学生素质风采展示方面也是尽心尽力,每年六一儿童节和迎新年活动中,学校都会举办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为了增强学生自信,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李瑞根积极与中国教师报、江西教育电视台、大江网、萍乡日报、芦溪电视台、《辅导员》等各大媒体报刊联络,为学生素质宣传工作添砖加瓦,让学生在被报道中体会幸福。

为了治校办学上的大发展、大繁荣,李瑞根不辞辛劳困苦,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永远“担当在前,享受在后”,为师生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在“幸福教育培养幸福的人”的理念下,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李瑞根还将持续徒行,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领芦溪县第二中心学校向“幸福”奔跑。

猜你喜欢
幸福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学校推介
为了“幸福”的母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