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极不简单的“极简课堂”

2018-09-10 13:40陈先福
成功密码 2018年3期
关键词:解放战争示范课史实

陈先福

时下,极简主义非常盛行。极简主义就是要通过去除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来减少这些明显弊大于利的事情,从而改善生活品质。减少物品只是手段,减少这些生活中无益的事情,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来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或者说,找到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才是极简主义的真谛。极简主义并非倡导一无所有,而是强调穿越物质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极简主义从舍弃开始,终点却是更有意义的人生。“极简主义”崇尚理性、规则、秩序、高效的现代主义风格。从微观角度和具体操作方法来看,它希望能“化繁为简”,减轻人们的压力和负担。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极简主义”更多地指向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其实,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候还真的需要去除那些表面热闹的东西,从而真正凸显教育的本真。近年来,有些地方在教学比赛中,又开始强调进行裸课比赛(即不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老师仅凭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上完一节课),这也是一种极简教学的追求与体现。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负面作用,也有很多老师进行了批判,有些学校更是明文强调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本人在2017年12月15日上的一堂高中历史示范课,大胆尝试把极简主义引入课堂教学,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较大反响。

此次极简课堂教学示范课的课题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就在示范课的前一天—— 2017年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与世长辞。这一新闻给苦于寻求最佳课堂导入素材的我予以最大的帮助。当天晚上,我用手机录制了自己朗诵的中文版和英文版的《乡愁》。在第二天的示范课课堂上,我用蓝牙音箱播放了这段朗诵录音,同学们听出了我的声音后无比讶异,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用一段三分钟的录音,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而这,为接下来的高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老师提问:“是什么让余光中老先生一生中有着如此浓烈的乡愁呢?”学生立刻响亮地回答:“是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内战,让台湾与大陆隔离。”—— 课堂教学的主题立刻就从学生的回答中跳出来了。课堂导入,简洁、新颖而水到渠成。

我又立即抓住学生活跃的思维,顺势运用深度学习策略中的“课前三问”,随即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1)史实:何时,何地,何事,何果。(2)解释:解放战争能不能避免呢?(3)理解:为什么说“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4)情怀:陈毅元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四个问题分别涉及解放战争基本史实的时空概念、“要不要打”、“打赢的意义”、“人民群眾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相互间是层层递进关系,而且涵盖了解放战争的因果分析与过程分析,既有层次,又高度概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蕴含其中。在抛出问题之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这“课前三问”,快速阅读课文,在大致了解解放战争相关历史时空概念后,对“课前三问”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

有了上课伊始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十分钟的自主探究在“沙沙”的翻书声、笔画声和轻微的交流声中高效度过。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已经对解放战争基本史实的时空概念有了基本掌握,接下来,我运用了本节课教学中唯一的一张PPT —— 思维导图式的PPT,用了大概18分钟,有侧重、有选择地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两大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民主立场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立场)、两大阶段(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及三年解放战争)、两大斗争路线(和平谈判路线与武装斗争路线)、国民党两大和谈阴谋等主干知识。

一张PPT就解决了课堂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落实,理清了课堂知识体系,而且对比鲜明,脉络清晰,图文并茂,素材经典,没有一丝拖泥带水的感觉。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再一次被这极简主义的课堂教学震惊了。“从来没有听过只有一张PPT的示范课,太经典了。”“效率太高了。”“PPT还可以用得简约到这个地步,太神奇了。”……又一次在极其简单的PPT中完成高效教学,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极简主义教学的本质与魅力。摒弃没有必要的素材堆砌,用简明的思维导图彰显知识体系。虽然简洁,但内涵饱满。

在学生进一步快速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后,我又带着学生回到“课前三问”,指出,在解决了第(1)问“何时、何地、何事、何果”基本史实及时空观念后,我们要做进一步探究。现在到了大家展现自己探究成果与研学风采的时候了,接下来,就是思维更高一层的第(2)问—— 历史解释—— 解放战争能不能避免?学生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指出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政权之争不可避免,因此解放战争无法避免。学生一语中的的回答,让听课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极简课堂的高效率。而对第(3)问—— 历史理解—— 为什么说“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并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大根本任务入手进行分析,指出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基本被推翻,也标志着反侵略、反封建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前提,所以说,“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当然,最具有开放性的、学生发言也最活跃的问题是第(4)问——家国情怀—— 陈毅元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是课本上没有的。但学生很快从PPT的图片素材中、从课文“学思之窗”有关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史实中找到了答案。通过大家的共同发言、互相补充,归纳总结,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课前三问”到现在,又是一个前后响应的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不仅检验了学生课堂学习探究的效果,而且体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展现了学科素养的真正落实。

而接下来的是课堂练习快速抢答,前四个对历史时空概念的考查,还没问完就被学生正确抢答,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达到了本堂课的高潮。而后面三个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在选项一报完之后,也迅即被学生攻破。快速抢答的课堂练习,不仅又一次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与快速答题的习惯,并在快节奏的当场巩固中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至此,下课的铃声也快响起了。看着意犹未尽的学生,我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 站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高度再读余光中的《乡愁》,并写下感悟——《用历史的眼光再读〈乡愁〉》。

这是一堂极简的课堂教学,我讲的时间加起来约25分钟,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探究“课前三问”、自主快速抢答课堂练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保障。而我的主导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注意力的高度引导上,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组织上,对课堂学习策略的精心选择上,以及对课堂教学逻辑的安排上。整个课堂,我综合运用了思维导图策略、深度学习策略、现场抢答策略等多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在严谨的教学逻辑组合下,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简洁和高效。

把极简主义思想引进课堂,在教学中去繁就简,真正抓住—— 学生自主的学才是最高效的学—— 这一教育教学的本质,抓住课堂教学目标,精选教学素材,简省老师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自主加工知识中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才是高效极简主义教学之本。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民德学校)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示范课史实
渤海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文期刊特点分析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示范课”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改革趋势
唐宋时代的科举与党争——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延边地区的剿匪斗争
“贵族政治”与“君主独裁”
——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
解放战争究竟打了几年
命题者的话
示范课答题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