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游憩双重视角的天津旅游绿道建设探讨

2018-09-10 13:18霍茜钱亚妍
度假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绿道京津冀生态

霍茜 钱亚妍

摘要:绿道串联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等,构建生态与历史遗产保护廊道,为公众提供游憩空间。本文从保护和游憩双重视角,以天津为例,选择具备典型意义的城市生态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京杭运河天津段,探讨绿道选线、绿地生态修复、慢行交通连接、游憩节点建设、游览道设计、历史遗产游憩主题等,并对京津冀区域绿道规划和旅游合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道;生态;游憩;京津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016-04

綠道是线性绿色开敞空间的总称,一般沿河滨、山脊等自然廊道或废弃铁路、沟渠等人工廊道建设,英美等国发展了具有生态、历史遗产保护、游憩等多目标、多层次的绿道网络。绿道规划注重景观设计、游线组织、游憩空间和设施等,与游憩规划的理念有许多共通之处[1]。2014年7月,天津市首个城市绿道公园建成开放,利用废弃的陈塘庄铁路和复兴河建成慢行步道和滨水慢跑道。天津应当从构筑生态、历史遗产保护网络和满足人们多样化游憩需要的双重视角,推进旅游绿道建设规模化。

1 天津生态保护绿道建设

依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天津市主要生态功能区包括北部和西北部的防风固沙林带;引滦入津和南水北调的水源保护区;东部海岸、滩涂生态区和重要的湿地生态区等。2014年颁布的《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天津市生态保护用地包括山、河、湖、湿地、公园、林带六大类,130余处。串联主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用地红线区是天津生态保护绿道选线的目标。

1.1 南北方向的绿色廊道

天津市南北方向绿道选线丰富,源于天津固有的山地、河流、海岸等自然资源多为南北走向,包括西部防风固沙森林绿道;东部滨海绿道;连接南北两大湿地,贯穿中心城区南北方向的绿道;以主要河流为本底的绿道;以唐津高速等南北向交通线为本底的绿道等。而近年来京津地区雾霾袭城,仿照德国慕尼黑用5条城市通风廊道应对夏天干热焚风的方法,南北方向绿道可以成为天津的通风廊道,促进空气流动,驱散废气微尘。

1.2 环城绿带

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提出圈层结构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用地方式、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等都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呈现圈层状的规律变化。圈层结构的环城绿带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城市无序蔓延,如英国伦敦的环城绿带、北京的绿化隔离带等。

1987年天津建成外环公路线,同时建设道路两侧绿化带以防风沙和美化为目的,是天津环城绿带的雏形,目前天津环城绿道主要规划有:①外环绿带的调线。《天津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提出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外扩,天津市空间结构由“鸭梨”(形状)变“土豆”(形状),环城绿带也计划随之外调,长度由71公里延伸至80公里。②增设第二道绿带。面对城市原有框架已经被突破的现实,仿照北京环城绿带“一道隔”“二道隔”的做法,增加绿带圈层,在外环以外3-5公里规划第二道环城绿带。目前较多的建议是沿天津绕城高速建设绿色林带,与沿线湿地、公园、农田等衔接,形成天津市第二道绿色保护屏障。

1.3 楔形绿地

楔形绿地是从城市外围嵌入内部的绿地,在地图上呈楔形,有利于新鲜空气由郊区输入城市中心。目前北京规划建设北中轴等9条楔形绿地,上海规划建设张家浜等8条楔形绿地,《天津市市容园林“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提出要结合生态红线保护,完善贯通中心城区内外的生态楔形绿地。

天津的城市规划中有“五楔”的建议:一是西部楔形绿地,连通津西防风林带;二是北部楔形绿地,连通尔王庄水库、大黄堡湿地;三是东北部楔形绿地,连通东丽湖和七里海湿地;四是东南部楔形绿地,连通大港水库;五是南部楔形绿地,连通团泊水库[2]。

1.4 生态绿道游憩开发

1.4.1 绿道游憩节点建设

作为绿道游憩节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展示为主要功能,城市和郊野公园则进行多样化的游憩开发。“十三五”期间天津规划建设津南、北运河、东丽湖等16个郊野公园,串联建设300公里绿色廊道,对中心城区形成环形合围;沿外环绿道平均每8公里,郊野公园环线平均每10公里,建设休闲驿站约20处[3],形成绿色休闲新亮点。

创建天津重大生态文化景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面积达到843英亩,让世界第一繁华都市居民能在市中心享受优美的大公园;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面积超过230公顷,与利亚河为伴,链接伦敦外围绿带,以高品质运动场地、设施和公园、河流网络带动东伦敦区域更新;北京市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主体、巨大的北中轴楔形绿地正在形成。天津市大尺度生态绿道也可以考虑规划生态游憩新地标,如利用线性条件好、有建设基础的海河,弱化两岸交通功能,强化绿色景观创造;或选择位置相邻的大型绿地、公共设施,如水上公园和体育中心,衔接形成大型生态游憩项目等。

1.4.2 多样化游憩功能建设

多样化的游憩项目是绿道的吸引元,目前我国绿道游憩以钓鱼、烧烤等休闲活动,慢跑、骑行等体育活动为主。

生态绿道中大型公园、景区、保护区等节点拥有丰富的动植物和历史文化资源,适于开发教育型游憩项目。新加坡在绿道设置动植物解说牌、电子资讯牌等,使绿道成为自然科普教育基地;美国国家公园与学校、教育部门合作,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程度不同的自然、历史体验课程或考察项目;也为爱好天文、地质、动植物或历史的不同人群,设计不同主题的徒步、野营活动等[4]。天津的生态绿道中湿地与贝壳堤古海岸、三北防护林带等诸多区段、节点都有建设教育游憩项目的潜力。

创意科技项目打造绿道游憩亮点。利用城市废弃公共设施,形成独特景观,如美国纽约高线公园利用废弃的高架铁路设计而成,成为举世闻名的特色公园;或以自然生态技术为主题,如浙江梁希森林公园种植示范基地分区域展示整地、施肥、抚育等种植技术,对比展示荒山和绿化山地在土壤、动植物保护、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区别,以林业知识吸引游客[5]。

1.4.3 标识与解说体系建设

绿道标识分制作成标识牌或电子设备,色调风格统一,并区别于其他道路交通标识。可以结合风土人情,设计地域特色绿道标志,如上海的绿道入口处地面都有一个三角形“上海绿道”标志,标志中的“S”是上海的拼音首字母,又像一条自然生态的空间纽带,引领人们走向绿色健康的道路。

建设绿道解说体系,充实非人员解说资源,除了解说标识,还可以建设解说步道、科普长廊、博物馆;在游客服务中心分发印刷制品、播放影片;在绿道网络空间设立教育解說专栏,提供背景资料、教学视频、教学指导等。

2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绿道建设

2.1 历史遗产

天津市制定了1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方案,形成“一带十三区”格局,十三个历史街区即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有中西合璧风貌;“一带”海河历史文化街区则串联海河两岸诸多街区,形成兼具天津历史底蕴和现代都市魅力的多元文化走廊。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遗产资源点、线、面结合较为合理,对历史建筑的绿色化修缮更新和活化利用也有丰富的实践,《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2015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近代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类项目。

2.2 生态资源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用地紧张,路面不宽,行道树多为国槐等本地树种;路侧绿带以小叶女贞等低矮灌木、花卉为主;路侧绿带与建筑线重合的地方种爬山虎等攀缘植物,形成绿篱;交叉路口和街头开敞空间面积较小,以建筑小品、绿地等形成休息空间[6]。私家园林和租界公园是天津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之一。

河流水系是历史街区另一重要生态资源,南运河、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是天津的发祥地,体现本土历史文化的街区集中于此;海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过中心城区,体现租界外来文化的历史街区分布在海河两岸。

2.3 历史街区绿道建设

2.3.1 绿地织补串联

修缮历史街区原有花园,以“织补”的方式串联斑块绿地节点,在新建、改建项目中考虑增加绿色开敞空间[7]。高大的乔木固碳释氧量大,占地小,在建筑密集的历史街区生态效益比草地、灌木有优势,增补树木是绿地织补的首要任务。

古树名木是“活文物”,是乡土植被和地域特色绿化的典型,绿道中具备人文和自然双重要素的保护重点。天津历史街区有保护70年以上树龄国槐的政策;此外一些“亦中亦西”的树种也受到关注,如金叶国槐、栾树、银杏等;位于浦口道、新华路等处的绒毛白蜡,是建国初期种植的第一代天津“市树”,是城市历史文化延续的一部分[8]。

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是用地紧张区域提高绿化率的常用方法。种植色彩、质地不同的垂吊、攀缘植物,帮助建筑物隔热保温、丰富景观。历史街区建筑修缮时多考虑使用平屋顶,设计屋顶绿化,配合雨水收集利用体系,也可供参观者教育示范[9]。

2.3.2 慢行交通连接

历史街区内部绿道应有慢行交通串联的功能,也要满足游客休息和驻足观赏的需求。天津历史街区中除古文化街、估衣街等少数被辟为步行街区以外,都有人、车争道,交通拥挤的现象。

街区绿道应充分连接原有公交站点,添加新站点时也要结合绿道线路。机动车停车场在街区外围、绿道尽头设置,禁止遍布人行道、自行车道的停车现象。尽可能加宽人行道,开辟自行车道和无障碍通道,或者将三者结合设计做综合步道。在需要步入参观的大型景观节点设置驿站,配备自行车停靠、长椅、卫生间等设施,方便游客细品街区魅力[10]。

2.3.3 核心游览绿道设计

核心游览绿道选线可以是一条街道、两条十字交叉的街道或者形成合围的几条街道,是街区重要空间节点,吸引人群集聚。仍以五大道为例,街区保护规划确定23条道路,总面积191.7公顷,历史建筑466处,是“天津小洋楼”的代表。但面对密集的路网,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难以自主游览,推出明确畅达的游览绿道将显著提升五大道区域游览价值。可以参考现有的以民园体育场为起始点、环形的马车游览线,也可以依据人类步行适宜规律适当缩短线路,对于核心绿道错过的重要历史建筑则由次级绿道连接。

以主题植物突出核心游览绿道。选择植物文化贴近街区历史的树木花草,形成核心游览绿道的植物主题,如在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种植白蜡、西府海棠等本地树种,在租界文化街区种植栾树、樱花等外来树种。

以主题logo突出核心游览绿道。logo可以是城市绿道统一标志,如上海的三角形“上海绿道”标志;也可以选择街区典型历史建筑、景观为原型,设计抽象图案做标志,如无锡清明桥历史街区的清明桥简化图形标志等。在街区绿道全线标识、座椅、栏杆、路灯等设施上印制街区标志,强化街区主题。

强化各街区核心游览绿道与海河两岸绿道的连通,形成游览网络[11]。天津14处历史街区部分片区边界重合,所有片区都集中在海河沿岸,街区之间的绿道连接和通过海河滨河绿带链接成网络,都具备先天优势。海河是天津中心城区最重要的生态廊道,滨河绿带、景观建设初具成效,今后可以关注与历史街区绿道、慢行道连接,以统一标识和游览线提示等方式方便游客辨识。

3 京杭运河天津段绿道建设

3.1 运河天津段生态本底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运河天津段全长约178公里,流经6个区县,是天津重要的水域资源,虽然已经失去了漕运功能,但仍有灌溉、排涝的作用,也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承担分流重任。由于上游水库拦蓄等原因,目前南运河大部分处于断流或严重污染状态。北运河保持了较好的状态,沿河湿地、林木丰富,也有独具田园特色的郊野公园,是天津重要的生态廊道。

3.2 运河天津段遗产状况

京杭运河于2014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天津段有28处遗产,包括运河河道;独流减河、九宣闸等水工设施;北运河沉船点(元代)、十四仓遗址等运河附属遗存;杨柳青、三岔河口等沿岸历史街区村镇;天妃宫、北洋大学堂旧址等运河相关遗产点。

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是天津的发祥地,天津卫、老城厢都设立于此;运河漕运带来南北商贸、文化交流,河岸建有估衣街、锅店街等专业街市;南方船队带来了妈祖崇拜的南方海洋文化,使天津成为北方妈祖文化中心,三岔河口的天后宫至今香火旺盛,是中国三大媽祖庙之一[12]。

3.3 运河天津段绿道建设

3.3.1 生态修复

运河绿道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对整体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可以借鉴欧美国家“河流再自然化”、“多自然型河道修复技术”等理念与方法,在污水处理、水质保护的基础上,用更植物化、生命化的修复技术,使河流生态系统具备自我恢复能力。如避免在河床铺设硬质材料,多使用生物材料,限制河道不透水面积,拆除堤坝,恢复自然植被护坡等。日本在河川改造中推广“生态河堤”,杜绝使用水泥板,代之以卵石、竹笼、木桩等天然材料。

运河天津段部分区段已完成河道治理和堤岸建设,但沿岸绿化空间狭窄、建筑密集、交通压力大等问题仍普遍存在。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妨以全流域的角度审视河道及其沿岸资源的分配,在用地宽松、自然条件好的郊区河段加强生态恢复措施,如拓宽河道、恢复或新建湿地、建设雨水花园等,弥补整体河流的生态功能。运河天津段可以强化生态功能的区域有武清北部沿岸生态段、北辰双街沿岸郊野旅游生态段等。

3.3.2 滨河绿道建设

滨河生态绿道建设可以筛选乡土树种做骨干绿化,辅以历史意义植被,如在桃花寺、桃花堤多种植桃花等;保护水源涵养林,对湿地、河岸护坡、生态浮岛的植物群落进行配置和造景设计;在雨污排水口结合造景、过滤污水,建设人工湿地等。除了目前普遍建造的亲水平台外,建议增加可供俯瞰、远眺的观赏平台,让游客感受水面的广阔,增加游览的乐趣。在有水运条件的区域建游船、码头,开通水上游览路线,如三岔河口至杨柳青古镇,三岔河口至屈家店水利枢纽等。

运河绿道的宽度还要考虑覆盖周边历史遗产资源。《大运河天津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 年)》原则上以河道及外侧500米为保护区域,基本可以保证运河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考虑北运河两岸聚落较分散,南运河则呈现聚落沿河紧密分布的状况,滨河绿道可视具体情况在重点区域将廊道宽度扩大到1200米至3500米 [13]。

3.3.3 运河遗产游憩主题

运河绿道作为大尺度绿道游憩规划可以依据资源差异设定不同区段主题,如美国迈阿密河市的迈阿密河绿道以天然河流、工业河流、游憩目的地、河流遗产、河流即家园等5个主题贯穿始终。

运河天津段是天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廊道,沿河有3处历史街区村镇遗产已建成天津标志性景观游憩区,其中三岔河口以天津发祥地为主题,杨柳青古镇以运河商贸文化为主题,西沽则将沿北运河桃花堤、北洋园、西沽公园连接起来,建成中心城区北部的生态旅游走廊。今后可以关注“活态博物馆”的理念,以活动表演、游客参与等形式展示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天津皇会(妈祖祭典)、杨柳青木板年画等。

沿运河看似缺乏美感的船闸、堤坝、桥梁等水工遗产记录了天津近代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考虑作为重点建设的运河游憩主题。可以建设的游憩区包括九宣闸,天津现存最古老的水闸,仍承担引黄济津水利工程的分流任务,与马厂减河、马厂炮台等结合建设主题游憩区;筐儿港水利枢纽,华北地区罕见的大型水利群体工程,遗产点多,可展示拦洪、分洪、蓄水灌溉、排污等诸多水利工程技术;屈家店水利枢纽,江泽民、温家宝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此视察,防洪水利设施与洼淀生态景观结合,游憩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刘琦,陈东田,满秀允,沈龙.“绿道”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7):202-206.

[2] 孙奎利.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193-194.

[3] 刘捷.天津市造林绿化工程管理工作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5):87-89.

[4] 王辉,张佳琛,刘小宇,王亮.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与教育服务研究——以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16,31(5):119-126.

[5] 张全洲,彭蓉,马兰.关于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中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以浙江梁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产工业,2016,43(5):59-62.

[6] 马丽.天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7:45-53.

[7] 张鸽娟,陈菁,李慧敏,师立华.“中尺度”绿道网络的复合性构建——以西安老城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1):96-101.

[8] 阎淑龙.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43-45.

[9] 余泞秀.天津五大道先农商旅区绿色化更新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83-85.

[10] 时萌.在老城区保护视野下的济南历史文脉型绿道的规划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50-53.

[11] 叶丹.广州绿道与沿线历史文化景观关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57-62.

[12] 张博.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保护与利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22-26.

[13] 牛会聪.多元文化生态廊道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139-148.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绿道京津冀生态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将新建500公里绿道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