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小叶蝉属Shaddai一中国新记录种(半翅目:小叶蝉亚科:眼小叶蝉族)及种内特征差异

2018-09-10 11:17于晓飞杨茂发焦猛宋月华石蕊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纪录中国

于晓飞 杨茂发 焦猛 宋月华 石蕊

摘 要:本文通过检视采自贵州梵净山荨麻上的小叶蝉标本,经室内解剖雄性生殖器,其鉴定结果为:泰普沙小叶蝉Shaddai typicus Distant,1918,此种归属于眼小叶蝉族的沙小叶蝉属Shaddai,是中国新纪录种,此前仅记载在印度、尼泊尔、越南和缅甸4国有分布。通過整理此种现有文献的生殖器图片和描述,发现同种在不同地理甚至同一地理中均会出现形态特征的变异现象,而泰普沙小叶蝉在泰国和中国贵州的不同区域,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生殖器结构上,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特征变异现象。

关键词:小叶蝉亚科;沙小叶蝉属;新纪录;种内特征;中国

中图分类号:Q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18)06-0014-06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18.06.003

眼小叶蝉族Alebrini是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中最小的族,目前世界仅记载33属170余种,中国已知2属7种。该族昆虫与小叶蝉亚科中其余各族明显不同,是小叶蝉亚科中唯一前翅具端片的类群。其中沙小叶蝉属Shaddai Distant,1918是眼小叶蝉族中的小属,截止目前世界仅记载4种,中国已知3种,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

此属是由Distant在1918年以采自越南的Shaddai typicus Distant,1918为模式种建立[1],建种之初,描述较为简单,仅绘制了整体形态特征图,Dworakowska (1977i) 将Sinalebra Zachvatkin,1936(模式种Sinalebra hummeli Zachv.)归入沙小叶蝉属,同时建立了Shaddai distanti新种[2],但此种随后被Dworakowska (1993b)定为泰普沙小叶蝉Shaddai typicus Distant,1918的异名[3]。国内叶蝉分类学者周尧和马宁 (1981) 增加了该属两新种:陕西沙小叶蝉Shaddai shaanxiensis Ma,1981和西安沙小叶蝉Shaddai xianensis Ma,1918[4]。截止目前为止,沙小叶蝉属共包括4种:Shaddai typicus Distant,1918; Shaddai hummeli (Zachvatkin,1936); Shaddai shaanxiensis Ma,1981和Shaddai xianensis Ma,1981,其中后三种为中国已知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通过扫网法采集贵州梵净山荨麻上的叶蝉,共获得9头叶蝉标本,放入存有无水酒精的离心管中保存,标注好采集信息。

1.2 方法

数码照片的采集:彩色图片均通过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KEYENCE VHX-1000)采集,分别采取背面观、侧面观和腹面观,以及局部放大图。

雄性生殖器的观察:将带回室内的叶蝉标本,在体视镜下检视出雄性标本,在镜下将雄性外生殖器整个腹部撬下,置于10%左右的NaOH溶液中稍煮1 min左右(视标本的骨化程度而定),然后从NaOH溶液中移出,用清水洗涤干净,置于事先准备的滴有甘油的凹玻片上,用解剖针在体视镜下观察鉴定并绘图。观察后将其保存于装有甘油的PCR小管中,插于标本下方,以备后期观察。

数据处理:彩色图片处理、雄性外生殖器线条图的复墨、图片的组合、排版、编号等均采用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进行处理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泰普沙小叶蝉种类描记

沙小叶蝉属Shaddai Distant,1918

Shaddai Distant,1918b:15

Sinalebra Zachvatkin,1936a:16

模式种:Shaddai typicus Distant,1918

模式种产地:越南。

种类体型较大,头冠窄于前胸背板,头冠前缘中央具有一枚黑色斑,前翅具斑纹,端区较大,第3端室长宽均小于第4端室,后翅亚前缘端室由于端角处周缘脉消失而呈半开放状。腹内突不发达,尾节侧瓣宽大,片状,后缘具小钩状突起,表面具细刚毛。下生殖板短,扁平,端向渐细,具成列大刚毛靠内侧着生,小刚毛散生在中部,端部不簇生。连索Y字形。

泰普沙小叶蝉Shaddai typicus Distant,1918 rec.nov.

Shaddai typicus Distant,1918b:15

Alebra typica Evans,1947a:204

Shaddai distanti Dworakowska,1977i:11

模式标本产地:越南。

体连翅长:雄虫4.3~4.8 mm,雌性4.6~4.9 mm。

体黄黑色,头冠黄色钝圆,头顶稍凸出,中长小于两复眼间宽,头冠窄于前胸背板,头冠基部有一褐色凹形条纹,与冠缝基部相连,头顶中央有一枚黑色圆斑,颜面黄褐色,额唇基区隆起,由基部向前唇基颜色转为褐色,逐渐加深,前唇基黑色,前胸背板前半部黄色,中域有一三角形黑斑,伸达两侧,后缘青黄色、半透明,小盾片两基侧角黑色,横刻痕上下黄褐色,顶角暗黄色。前翅具端片,端室区烟褐色、半透明,其余部分黄色,爪片区夹有随翅脉方向的黑条纹,前翅外缘基半部及蜡质区黑色,蜡质区具蜡粉,后翅透明。

腹内突不发达,尾节侧瓣宽阔,似长方形,端上缘稍膨大,一列短刚毛沿端缘分布,背面观,端部内侧具内卷的上尾节突,尾节突开瓶器状,端部具小刚毛。下生殖板宽阔,长度略长于尾节侧瓣,基部稍膨大,端部变细往上翘,外侧面中域及端部着生一列大刚毛。阳基侧突粗壮,端部弯曲、似弯钩状,亚端部膨大,中部外侧弯曲,基部变细。阳茎粗壮、管状,背腔发达,前腔相对较短,生殖孔开口于阳茎干亚端部。连索倒Y形,两臂细长,中央突片明显。

检视标本:15♂♂,18♀♀,贵州毕节百里杜鹃,2014-7-26,韩畅、严斌、何青采;3♂♂,6♀♀,贵州梵净山,2017-8-21,采集人高娅蓉,寄主荨麻[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2♂♂3♀♀)和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1♂♂3♀♀)]。

分布:中国(贵州);越南,尼泊尔,印度,缅甸。

寄主:菊芹属植物;荨麻。

2.2 不同个体间外部形态特征比较

外部形态共同有特征:不同采集地域的标本其头冠前缘中部均具有1黑色大圆斑,冠缝黑褐色。前唇基端半部黑褐色。前胸背板前缘浅黄色,其余部分棕褐色。小盾片两侧角黑色,部分种类端角黑色。前翅端室褐色,爪区靠近内缘部黄色,外缘部褐色,c室和r室自基部约4/5褐色,m和cua室大部分黄色;后翅浅灰色,半透明。

不同之处:泰普沙小叶蝉(部分越南和中国贵州标本)头顶具两条基向的斜纹或两个黑色小圆斑,小盾片中域具黑色小圆斑。额区具一长方形褐色斑。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泰普沙小叶蝉外部形态存在4种特征。

2.3 不同个体间雄性生殖器特征异同点

共同特点:雄性腹内突均不发达,未超过第3腹节。尾节侧瓣后缘均具一个小的角状延伸物。下生殖板短,扁平,稍长于尾节,基半部宽于端半部。阳基侧突粗壮,波状弯曲,端部钩状弯曲,端尖。连索Y字形。肛突不发达。阳茎管状,粗壮,生殖孔开口于亚端部,背腔发达,明显长于前腔。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尾节侧瓣后缘的角状延伸物所处的位置不同,和30来自越南的标本,延伸物的位置较为靠近中部,尾节侧瓣(中国)和(越南)的较为一致。阳基侧突端部弯曲和膨大的程度不一致,部分种类差异较大,可能是绘制的角度造成的差异。阳茎部分种类较细长,亚端部生殖孔开口处不呈斜切状,来自中国贵州的标本,其阳茎端部片状,扁平。因此,尾节侧瓣呈现3种形态,阳茎出现3种形态。

3 结论与讨论

泰普沙小叶蝉(中国贵州)的阳茎呈现两种形态,阳茎明显较纤细,仅端部扁平,其余生殖器结构基本无差异,因此将17种与16种定为同一种。尤其是已描述的越南标本形态特征较为一致,(尼泊尔)较为一致,亚端部均不呈斜切状。检视中国贵州标本的尾节侧瓣与越南形态一致。其阳基侧突的形状,相差不大,弯曲程度不同,可能是绘图角度不同所致。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中国贵州的泰普沙小叶蝉有两种阳茎特征,其余特征一致,而越南的标本从现有的仿图中来看,阳茎亚端部均呈斜切状,尼泊尔的标本阳茎端部较尖,不呈斜切状。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检视标本特征信息,与世界已知种泰普沙小叶蝉属于同一种,其种与种之间的细微差别,可以看做是种间形态特征的变异,通过整理此种现有文献的生殖器图片和描述,发现同种在不同地理甚至同一地理中均会出现形态特征的变异现象,而泰普沙小叶蝉在泰国和中国贵州的不同区域,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生殖器结构上,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特征变异现象,这给分类鉴定工作造成不少的困难。

致 谢:感谢李子忠教授在标本鉴定中给予的帮助,感谢标本采集人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高娅蓉提供的研究材料。

參 考 文 献:

[1] Distant W L.Rhynchota.VII.Homoptera:appendix.Heteroptera:addenda.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M].London:Taylor & Francis.1918b,VIII+210 p.

[2] Dworakowska I.On some Typhlocybinae from Vietnam (Homoptera:Cicadellidae)[J].Folia Entomolgica Hungarica.1977i,30(2):9-47.

[3] Dworakowska I.Remarks on Alebra Fieb.and Eastern Hemisphere Alebrini (Auchenorrhyncha:Cicadellidae:Typhlocybinae)[J].Entomotaxonomia.1993b,15(2):91-121.

[4] 周 尧,马 宁.中国小叶蝉亚科的新种和新纪录[J].昆虫分类学报,1981(3):191-210.

猜你喜欢
新纪录中国
太挤了
湖北神农架发现白眉林鸲
青海省5种蝶类新纪录
湖北神农架发现淡绿鵙鹛
孪生素数新纪录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检疫性害虫椰心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