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象灾害对通渭县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8-09-10 20:26常正星齐晓声
种子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生长发育玉米

常正星 齐晓声

摘 要:通渭县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种植玉米,但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通过分析气象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促进玉米高产丰收的对策,为玉米生产保驾护航。

关键词:气象灾害;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6-0031-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A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连绵地带,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玉米是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5.3万hm2。玉米生长过程中受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量影响较大。为增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应熟练掌握适宜玉米全生育期内的气候条件,为通渭县玉米高产、增收提供保障。

1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温度条件

玉米喜温,对温度反应敏感,全生育期内要求温度≥10 ℃,活动积温1 800~3 100 ℃。玉米发芽期适宜温度25.0~28.0 ℃,若温度<10.0 ℃,会使玉米烂种率增加;玉米苗期温度>18.0 ℃会增加生长速率,以30.0~32.0 ℃幼苗生长速率最快;根系生长适宜温度为20.0~24.0 ℃,当温度<4.5 ℃时,玉米根系停止生长发育;玉米茎秆生长以24.0~28.0 ℃为宜,温度<12.0 ℃或>32.0 ℃,茎秆不再生长;开花授粉阶段适宜温度为25.0~27.0 ℃,若外界温度<18.0 ℃或>35.0 ℃会造成雄花不开;籽粒灌浆期和成熟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为22.0~24.0 ℃,有利于果穗和籽粒运转。

1.2 水分条件

玉米植株较高,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需温度较高,对水分利用率也较高,全生育期需消耗600 mm左右水分。各生育期对水分需求不同,拔节期需水量较少,拔节后因茎叶生长速度加快,需水量增加;从抽雄前10 d到开花后20 d内需水量较大;拔节到抽雄期需水量是全生育期的33.3%;抽雄到吐丝期需水量是全生育期的5.0%,此时降水量不足,不利于幼穗发育,影响雄穗抽穗,使雌穗吐丝时间延长,降低玉米产量。

1.3 光照条件

玉米属短日照植物,日平均光照时数在8 h以上会缩短玉米的发育期;若日平均光照时数>18 h,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延缓玉米成熟期。在长日照条件下,玉米雄花开花期延长,甚至雄花不开,并且造成玉米植株较高,叶片数量增加。玉米播种前到乳熟期适宜光照时数为8.0~10.0 h,乳熟到完全成熟需光照时数>9 h。

2 气象灾害对通渭县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干旱

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结构和最终产量的形成过程,受干旱灾害影响较大,尤其是严重干旱会造成玉米苗生长不齐,小、细、弱植株数量增加,根系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凋萎、植株死亡。

进入拔节期后,玉米生长旺盛,此时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在抽雄前10 d到开花后20 d是水分临界期,严重干旱会导致雌雄花期不遇、授粉不良、果穗籽粒数减少,甚至空秆。玉米拔节期到成熟期,干旱会增加花粉死亡率,造成花丝干枯,对正常授粉不利;玉米籽粒成熟期,干旱会使籽粒不饱满数量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玉米产量。

2.2 暴雨洪涝

玉米遭暴雨洪涝后,中上部叶片颜色变浅,下部叶片枯黄,茎秆出现红色,根系发黑腐烂,生长速度减缓,影响正常成熟。玉米大喇叭后期耐涝性增强,若花期降水量过多,土壤通气性能降低,植株呼吸受抑,土壤养分流失。同时氮素流失会降低玉米叶绿素含量,使自身光合能力减弱,此时嫌气性微生物频繁活动,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导致玉米根系变黑。

2.3 霜冻

霜冻灾害包括低温,低温会造成植物细胞间隙水形成冰晶,夺取细胞中水分,使細胞水分流失严重,造成原生质脱水及胶体变质;低温还会使细胞膜和原生质结构遭破坏,对细胞代谢产生影响。若霜冻灾害发生在玉米制种期,则会降低种子发芽率,还会危及大田内商品粮的品质。

2.4 高温和连阴雨

玉米开花期易出现高温和连阴雨天气,若玉米抽雄开花吐丝期间遇高温天气,会影响玉米正常开花授粉。通渭县高温灾害多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下旬,以7月下旬为主。高温会对花粉直接产生影响,持续2~3 d高温天气会影响玉米开花授粉,即使采取灌溉措施,仍不能消除危害。通渭县7月下旬气温较高,有时还会有阴雨或高温闷热天气。高温高湿条件下,玉米花粉粒吸水后破裂而失去活力,影响玉米品质。

3 通渭县玉米高产丰收对策

3.1 做好为农气象服务

通渭县气象局应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完善现有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做好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内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如干旱或冰雹灾害出现时,抓住有利时机做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灾后指导农民做好补救,降低气象灾害对玉米的危害。

3.2 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协作

通渭县气象局应加强同农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农业气象和资源成果共享,充分利用各自的信息渠道和优势,在玉米关键农事季节和气象灾害来临前,加大会商力度,对农业气象信息和气候变化规律认真分析、判断,积极开展小气候区域监测,增强玉米产量和品质。

(收稿日期:2018-05-09)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生长发育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