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结构及竞争力

2018-09-10 00:34黄庆雅林凤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竞争力

黄庆雅 林凤明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因此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应该同科技、工业等硬实力等量齐观。文化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贸易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化贸易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经过长期发展,可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阶段,我国的文化贸易进出口结构还不平衡,这与我国作为千年文化古国的形象极不相称。为了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使我国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就必须认清现在的形势,深入分析我国文化贸易现状,高度重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结构,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贸易;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出口结构;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124;F752.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6-0032-02

1 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在现阶段的文化出口中,应用的都是文化的广义概念。文化产业具体可以分为文化产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娱乐业、音像制品业等,很多行业都可以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目前,我国的文化贸易发展状况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也缺乏统一科学的分类标准,很多企业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改制而来,无论是营销活动还是产品研发活动都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具体体现为市场意识淡薄、市场经验不足,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企业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虽然改制,但是在管理和运营上都存在一定问题,一些经营决策还会受到上级单位的管理和干预,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困境。

1.2 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的时间节点是在20世纪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不仅针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予以支持,对于新兴的文化产业亦是如此。但是,尽管国家对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依旧无法弥补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制定的基本法,在具体的法规方面也是一片空白,这就造成文化产业在融资环节无法可依,对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极为不利。

1.3 文化出口缺乏高端品牌

众所周知,中国有很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但是能够称得上世界级品牌的却不多,这正是我国文化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的文化产品竞争力不强,拥有的世界级品牌数量远远不如发达国家,而且我国的文化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很多技术和知识产权都需要从外国引进,这也导致我国长期作为“中国制造”大国,无法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很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产品无法“走出去”。

1.4 人才匮乏,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世界格局下,我国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就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才培养可以助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创新性的发展。但是,我国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人才数量十分匮乏,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2 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竞争力的建议

2.1 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和政府部门需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根据我国实际的文化发展水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这就要求国家能够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法律政策上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从而积极推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实现飞速发展,形成榜样力量和品牌效应,逐渐发展成为大型跨国企业,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要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拓宽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形式和方式,在借鉴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从而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国家要借助文化系统开展文化传播活动,提出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对于文化发展的形式,应当不拘一格,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要让我国人民深切喜爱本土文化,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时能够保持自身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持本国的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文化产业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资金匮乏是导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顺、文化贸易处于劣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个问题,国家需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缓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此外,为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拓宽金融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银行和民间资本的力量,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2.2 企业制订长远发展目标

2.2.1 注重技术的创新性

如前文所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国,但是很多知识产权都是引自外国,导致我国的技术发展状况亦步亦趋,缺乏创新性。因此,要想提升我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竞争力,传统的文化企业必须进行技术更新,让高新技术带动传统文化企业完成转型,从而推动产业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提升出口文化产品的品牌竞争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国家,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将文化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让两者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升中国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因此,文化和技术的融合就是国家和政府努力的方向,实质上也是利用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品进行包装,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在文化产业中的大范围、多领域转化,进而增强文化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赋予其中国符号和时代意义。

2.2.2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品牌效应就是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效应,包括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中国出口的文化产品需要有中国特色,增加产品的辨识度,提升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自主品牌既能很好地体现中国文化产品的创新性,也是增加文化产品出口量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最大保障。基于此,国家和政府要有意识地扶持和培育龙头文化企业,以点带面,激发整个文化企业群体的发展潜力。而作为文化企业本身,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对我国的文化优势和劣势了如指掌,在立足我国文化实际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优秀资源,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颖的营销手段,赋予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增强我国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力,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此外,文化企业还需要做好品牌延伸工作,积极拓展产业链,从而更好地维护品牌本身的核心价值。

2.2.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国际市场更好地接轨

文化的推广和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参与,所以文化产业在本质上属于人才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功底要求很高。而且,文化产业涉及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及文化贸易,因此不但要求从业人员有文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要具备市场竞争意识,熟悉国际市场的规则。基于此,国家要尽快成立相关的教育机构,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此外,国家应该尽可能地加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政府为主导,带动社会和民间的文化产业投入国际文化贸易中,加强我国的文化传播,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3 结语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在这个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定要抓住时代给予的发展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在拓宽资金渠道的同时,努力培养人才,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张晓艳.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2]朱纹壁,关淑允.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魅力中国,2011(14):50-51.

[3]王海远.我国文化出口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5-40.

[5]李志鹏,吴沛桦.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出口水平的建議[J].当代经济,2009(3):90-91.

[6]李亚亚.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竞争力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两点思考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