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2640作再生稻工厂化育秧机插机收高产栽培技术

2018-09-10 15:48陈志国
种子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再生稻栽培技术

陈志国

摘 要:对再生稻的概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叙述,围绕甬优2640再生稻栽培表现的特征特性,从播种期、肥水管理、机插机收等环节技术要领,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再生稻;甬优2640;工厂化育秧;机插机收;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6-0039-0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2015—2017年,在福建省浦城县富岭镇以甬优2640、隆两优华占等品种进行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示范,并取得了符合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甬优2640在闽北作再生稻栽培,具有生育期适中、米质优、转色良好、低节位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等优势,也就是说,将甬优2640进行推广,使更多地区将其作为再生稻的首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再生稻的概述

再生稻是指头季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腋芽萌发、发苗、长穗,达到第二季收割效果的水稻。头季水稻成熟并收割后,部分腋芽能够得到保留,这些腋芽以原有根系为基础,进行第2次生长和抽穗,一般来说,经过两个月时间,这批腋芽就能够再次成熟,可以进行再次收割。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季水稻的颗粒往往要小于头季,但稻穗总数多于头季,正是因为如此,第二季水稻的产量同样十分可观。与第一季稻产量相比,通常再生稻产量能够增加50%以上,这对粮食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适合对再生稻进行栽培的地区主要有湖北、四川和福建北部,这些地区往往存在热度或阳光无法满足两季稻栽培的共性特征。本文以福建省浦城县富岭镇为例,所取得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代表性。由于再生稻是以原有根系为基础进行再次生长,与两季稻栽培相比,节约了头季收割到第二季生长中期的时间,且产量与栽培一季稻相比有明显增加。可以说,推广再生稻的栽培,对我国来说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2 甬优2640作再生稻的示范表现

2.1 稻米品质

通过对稻米品质进行检测,得出以下结论:其一,精米率为74%,糙米率为82%,整精米率为55%;其二,平均粒长能够达到5.4 mm;其三,垩白度为2.3%,垩白粒率为16.3%;其四,碱消值为6.4级,透明度为2级,胶稠度约为75 mm[1]。除此之外,蛋白质含量为10.8%,直链淀粉含量高达14.5%,无论是米质还是口味都达到了有关部门制定的二级标准。

2.2 稻米产量

根据2017年浦城县农业局测产组田间实割测产结果表明,富岭镇瑞安畈68 hm2平均产量为头季582.9 kg/667 m2、再生季310.6 kg/667 m2,两季合计893.5 kg/667 m2;富岭镇余塘畈71 hm2平均产量为头季601.2 kg/667 m2、再生季308.7 kg/667 m2,两季合计909.9 kg/667 m2。

2.3 主要性状

甬优2640作再生稻的示范表现,主要为产量高、米质优,叶色深绿,群体整齐,茎秆粗壮,适应性强,穗大粒多,抗倒性优异,株型紧凑、适中,中抗稻瘟病,易感稻曲病。一般来说,该再生稻的株高能够达到103 cm;頭季生育期约为150 d,再生季约为80 d;每667 m2能够收获头季有效穗数约14万穗,再生季有效穗数约21万穗。另外,头季每穗总粒数为210粒,千粒重约为24 g,结实率高达87%;再生季每穗总粒数为75粒,千粒重约为23 g,结实率达71%。

3 甬优2640作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3.1 科学确定播种时间

甬优2640作机收再生稻栽培,播种期为3月12日前,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避免其再生季受到秋寒影响。大田用种量为1.25~1.50 kg/667 m2,且秧盘的数量为23个。对再生稻进行播种前,首先应当洗净种子,并在清水中浸泡15 h;然后将其晾干,放入催芽机进行催芽,前期催芽机内部温度以33~35 ℃为宜,催芽时间为8~10 h,后期催芽机内部温度应调整至28 ℃,经过12 h的催芽,谷种即露白,晾干机播至秧盘,以50个秧盘为一组进行有序堆叠;最后覆盖薄膜,经过约3 d的暗化育苗保温、保湿,谷种露针后利用冷尾暖头晴好天气,转入秧田进行育秧。在秧田的选择方面,适宜再生稻栽培的秧田应满足向阳、背风和排灌便利这3个要求,大田和秧田的比例约为100∶1[2]。目前,大部分秧田应用的都是湿润育秧这一常规管理方式,待再生稻生长至秧苗2叶包心期时,进行1次喷药,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对再生稻进行移栽前约5 d,施加浓度为45%的复合肥20 kg/667 m2用作送嫁肥,移栽前约3 d完成炼苗工作即可。

3.2 确定移栽时间

再生稻的秧龄应当控制在25~30 d,当高度生长到20~25 cm,或是处于叶龄4叶包心期时,有关人员就应当对其进行移栽,机插密植规格为16 cm×30 cm,插1.4万丛/667 m2左右。

3.3 进行合理的施肥与管水

头季肥料的三要素为N、P2O5和K2O,三者的比例应为1∶0.52∶0.77,也就是说,每667 m2应施加30 kg复合肥作为基肥,插秧后的5~7 d,施加10 kg尿素,插秧后的第15天,施加15 kg浓度为45%的复合肥,穗肥则需要施加5 kg氯化钾和8 kg尿素,在头季齐穗后20 d应施加7~8 kg尿素作为催芽肥。

科学管水需遵循如下原则:其一,薄水插秧;其二,浅水促蘖;其三,幼穗分化前期为复水;其四,抽穗扬花期为浅水;其五,灌浆期为干湿交替;其六,头季收割前7~10 d必须进行二次烤田,避免机械收割时履带过分碾压稻桩影响腋芽萌发,严重影响再生季产量,同时头季留桩高度不得高于10 cm。

3.4 加强再生季管理

头季收割当天必须及时复水,促进稻桩腋芽萌发,机收后5 d,每667 m2施用5 kg氯化钾和10 kg尿素,对于促进多发苗、保穗粒和促高产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待再生季抽穗达到5%~10%后,有关人员应每667 m2施加3 g赤霉素、100 g磷酸二氢钾和水的混合物。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施肥为根外施肥,目的是保证抽穗整齐和提高结实率[3]。

另外,需要有关人员在管理再生季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原则,包括水管原则,也就是说,在头季收割后的12 h内,以田间土壤墒情为依据,开展复水促发苗的相关工作,对处于孕穗期到齐穗期这一阶段的再生稻,进行寸水养稻,干湿交替至成熟。

3.5 有效防治病虫害

第1次追肥的时间应当是插秧后的5~7 d,每667 m2应撒施40 g含20%乙苄的肥料,以此来达到使寸水层自然落干的目的。另外,在对再生稻进行栽培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始终遵守“预防为主、系统防治”这一植保方针,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稻瘟病、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以及稻纵卷叶螟等方面,另外,还需要对稻曲病的预防引起重视。目前,针对再生稻栽培开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使用化学手段,有关人员以病虫测报的情况作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将烯啶·吡蚜酮、甲氨基阿维菌素甲酸盐、苯甲·丙环唑、嘧菌酯、咪鲜胺进行混合,制成用于喷雾防治的药剂。当所栽培再生稻处于秧苗2叶包心期、蘖盛期和抽穗期时,分别喷药1次,如果在完成上述喷药工作后仍旧发现有病虫害存在,则可视情况再进行1次喷药。后期有关人员的工作重心应当集中在对稻飞虱进行严格控制的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对药剂进行选擇,烯啶·吡蚜酮和噻嗪酮均可。另外,在喷药过程中,田间应始终保持为浅水层。

4 结论

甬优2640具有生育期适中、米质优、腋芽抗机械碾压能力强、头季机收后再生季生长整齐、产量高等优势,适合在闽北作为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推广。如果配合采用工厂化暗化堆叠集中育秧技术,能切实有效地提早播种期,对再生稻夺取两季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中着重探讨了如何对该再生稻进行高产栽培,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技术与策略,以期能够为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1 ] 晏建忠.甬优2640作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7(08):33-34.

[ 2 ] 陈兰,张启武,陈爱柳.连作杂交晚稻甬优264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杂交水稻,2017,32(01):39-42.

[ 3 ] 於永杰,李华,夏龙珠,等.甬优2640种植表现及钵育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4,20(06):71-72.

(收稿日期:2018-05-10)

猜你喜欢
再生稻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湖南400万亩再生稻丰收估算比单季稻每亩可增收800元以上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