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白花前胡高产栽培技术

2018-09-10 19:43周晓红
种子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周晓红

摘 要:通过对白花前胡特征特性、繁殖方法、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白花前胡;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6-0050-02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志码: B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东南部边缘与云贵高原接合处,属亚热带气候,海拔最低300 m、最高1 843 m,立体气候明显。古蔺县境内空气清新、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质纯净,天然无污染;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矿质养分丰富,pH值为6.5~7.5,有机质含量1.0%~2.5%,土壤多为黏性沙质土,非常适宜种植各类中药材。而白花前胡喜阴凉湿润气候,有较强的耐阴性,大多生长在海拔800~1 300 m的山区南向山坡,要求土层厚度较深、腐殖质占比高、肥力较强的夹沙土壤,pH值为6.5~8.0。因此,古蔺县是白花前胡的理想种植区域。

1 特征特性

白花前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味苦,稍辣,入肺、脾,具有祛风降燥、平气化痰的效果,经常用来治疗咽喉肿痛、咳嗽咳痰、胸隔满腔闷等病症。白花前胡以根入药,其主根头部粗大,下部有明显分枝,一般直径为1~2 cm、长3~15 cm,表皮灰黄色或黑褐色,根头部有茎痕和维状叶鞘残基,上部有数量众多的环纹,下端有竖向皱纹、竖沟、水平向的白色皮孔。质地较软,经阳光风干后硬度提升,容易折断,断面颜色为浅黄,皮部占到横断面的2/3,分散有棕黄色的油点,构成棕色层环纹,木端呈现为黄棕色。

2 繁殖方法

白花前胡一般采取种子繁殖方法繁殖。由于白花前胡分枝多且为伞状花絮,因此结种子较多,而且种子发芽率特别高。留种地块一般在霜降后果实成熟,即果实呈黄白色时,分批把成熟的种蓬用刀割下,在通风的室内放置一段时间,待其充分后熟,然后晒干脱粒,除去杂质,妥善保存作种。

3 高产栽培技术

白花前胡为宿根植物,3月上旬播种,10 d后出苗,4月和5月为快速生长阶段。5月20号以后抽苔、花芽分化、花蕾发育,6月中下旬始花,7月为开花盛期,11月左右果实成熟。白花前胡抗性强,一般不易发生病虫害。

3.1 选地

宜选择土层较厚、腐殖质占比高、肥力强、疏松、pH值为6.5~8.0、有充分光照的土壤。光照不足、排水性能差、质地板结、肥力较低的土壤不适合种植白花前胡。

3.2 整地

土地要精细整理,冬前清除田间及四周的杂草,深翻土地,于次年2月左右施入腐熟的猪牛粪1 500~2 000 kg/667 m2,然后浅翻土1次,捡去杂草、树枝、石头等,耙细整平。播种前应翻土1次,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然后按1.5 m起垄,耙细整平,垄面无杂质。要求垄面宽1.2 m、高15~20 cm,垄间走道30 cm。

3.3 播种

通常在3月10日以后播种,播种时间太早,因温度低较易让种子腐烂,致使种子不发芽或者出苗率低;播种时间太晚,因为温度太高,幼苗长出来后,易使真叶灼伤,造成死亡,而且缺少充分的生长期,光合累积不足,根茎发育不良,早孕蕾、早开花,影响质量。

3.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晒1~2 d,播种时用0.5%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拌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然后用50 kg/667 m2以上细土拌匀,再进行播种。一边搅拌一边播种,种子使用数量为1.0~1.2 kg/667 m2。

3.3.2 播种方式

大多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点播,其二是条播。点播,行距30 cm、窝距20 cm、窝深5 cm;条播,行距30 cm、沟深5 cm,然后将种子撒播在沟内。白花前胡种子小,盖土不可过厚,不然会妨碍出苗,播种以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不见种子即可。

3.4 田间管理

幼苗期重点是防除草害,不宜追肥过早。

3.4.1 查苗补苗

出苗以后,对出苗较少的地块第一时间补种或进行移苗,确保幼苗整齐强壮。苗和苗间保持10 cm×15 cm。

3.4.2 除草

草害是白花前胡栽培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注意除草。在间苗时,应结合间苗除草1次;封行以前浅耕1次且将杂草清除,保护土地墒情,改进土地通透性,避免杂草与其争夺光照与肥料,为其生长奠定优良的基础。

除草大多运用喷洒除草剂或者人力铲除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如下:①人工除草。苗期一般植株小,容易生长杂草,应当经常进行杂草的拔除。待植株步入旺盛生长期以后,不适合再用锄头除草,避免对植株造成损害,可运用人力拔除的方式除草。②化学药剂除草。应以播种前土壤施药为主,争取一次施药便能保证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为害。可在播种后种子尚未出芽前每667 m2用草甘磷100 mL兑水45~50 L喷雾;在幼苗期,当多数杂草尚处于2叶1心时,用精喹禾灵喷施,可有效清除禾本科类杂草。其余阔叶杂草用人工除草方法清除。

3.5 施肥

整个生长过程一般施肥3次,第1次施基肥,以多效肥为主,一般在起垄时撒施;第2次在5月底、6月初追肥,施尿素2.5 kg/667 m2或人粪尿750 kg/667 m2;第3次在白露前后,施复合肥10 kg/667 m2左右。

3.6 摘苔

白花前胡一旦开花,易造成药根木质化,降低药用价值。因此,抽苔时,要及时将苔割除。具体要求是:白花前胡一旦有苔就割,除保留基生叶外,从地表基部折断花茎。经过摘苔处理,白花前胡植株将会生长健壮,产量大幅度提高。

3.7 病虫害防治

重点是防治白粉病,一般在未发病前用25%多菌灵防治;发现生病植株应当第一时间烧毁,且喷洒甲基托布津预防。虫害重点是在苗期做好蚜虫防治即可。

3.8 收获

白花前胡的根可作为药材,收獲太早会导致产量不高,收获过晚会致使根颈木质化,影响品质。因此,一般应在冬至前后开始采挖,采挖后的药根应及时洗净泥土晾晒,晒干后要妥善保存,注意防霉、防潮,及时交售。

(收稿日期:2018-05-06)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