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吃眼前的 棉花糖!

2018-09-10 08:32柳佳
父母必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计划性实现目标实验者

柳佳

学会自我控制对于成人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否则“月光族”“拖延症”“剁手党”便不会成为热门话题。对于自我控制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孩子来说“看到玩具就想要”“喜欢磨磨蹭蹭”也是同样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培养自控力的重要概念——延迟满足。

提到延迟满足,总会从经典的棉花糖实验说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中,实验者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棉花糖(或其他奖励物),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两颗。在实验中,孩子的表现各异,有的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而有的孩子则控制住了自己,最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两颗棉花糖。

十几年后,研究人员再次找到了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糖而等待更久的孩子,普遍比那些缺乏耐心一口吃掉糖的孩子更加成功。实验者因此认为,延迟满足能力与人生的成功呈正相关,因为他们表现出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所以,今天我们要好好说说延迟满足,让宝宝有能力和策略应对眼前的那颗“棉花糖”。

为什么不要马上吃掉眼前的

棉花糖?

延迟满足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1.孩子能够学会等待

在许多情况下延迟满足都与等待相结合,因为孩子必须通过等待才能实现满足感,而这无疑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当孩子学会有耐心时,他便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更能够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

2.更具有计划性和目标性

由于延迟满足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而暂时抵制眼前的诱惑,因此它对孩子学会一步步实现目标异常重要。同时,抵制诱惑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为目标做计划。当孩子具有计划性和目标性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就。

别误用了延迟满足

然而,有许多对延迟满足的理解误区,切记以下几点:

延迟满足≠一味打压欲望

很多家长以为延迟满足就是让孩子学会等待,否认孩子一切需求。其实并不然!延迟满足的前提是让孩子抵制“不必要”的欲望。孩子合理的需求仍需要即时满足。

延迟满足≠强制等待

在延迟满足的概念中,“满足”仍然是最终的结果,因此最终仍然要让孩子得到“满足”,并且得到更大的满足。因此,延迟满足不是强制孩子等待,而是要培养孩子的长远目标,让孩子看到更大的“目标”或“诱惑”后,自发地抵制眼前的诱惑。

培养延迟满足的3个策略

延迟满足是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自主地选择与发展。在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时,你可以尝试这么做:

“想要的”东西可以用来培养“延迟满足”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等待,如当孩子要喝水时就应该及时满足。但你可以尝试用孩子“想要的”东西,如糖果、蛋糕等,来培养他的延迟满足。让他学会控制自己,进行等待。

做让孩子信任的成人

当你向孩子许诺只要他等待就能获得某種奖励后,一旦他完成了任务,请务必履行自己的承诺。延迟满足应该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下,只有获得了孩子的信任,他才能够主动地选择去等待。

教孩子一些等待的方法

在“棉花糖实验”当中,研究者发现,成功等待最后吃到两颗棉花糖的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控制去吃棉花糖的欲望。比如,有的孩子假装睡觉,有的孩子开始唱歌,有的孩子干脆离开座位走来走去,这便是他们最终成功使用的策略。因此,在生活中,当你想让孩子学会等待时,如排队买东西时,你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等待的方法,比如唱歌、数数、自言自语或者做别的事情,帮助他分散注意力。让孩子掌握具体的方法,能够帮助他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

猜你喜欢
计划性实现目标实验者
第六根手指
女儿不分场合地爱表现
浅谈测绘手段与实现耕地保护动态平衡的关系
相爱令我们无所不能
两次求导 实现目标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大班幼儿计划性培养的体验式活动策略初探
船舶修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浅析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