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农业焦点

2018-09-10 14:40
农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两会农业

今年“两会”上,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农业提质、粮食生产、粮食价格、土地延包、品牌建设、“互联网+农业”等相关话题,不仅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也是媒体采访的热点问题,更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时任农业部部长)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就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回答道,要抓好“三个重大”。

一是制定重大规划。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国农村千差万别,又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引,这方面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农业农村部和其他一些部门参与。总的考虑是,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谋划,画好一张蓝图,并且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是出台重大政策。乡村振兴体现中央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补短板,乡村发展还是薄弱环节,所以需要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要贯彻“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来要做到“四个优先”,即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围绕这些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要研究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

三是要实施重大行动。要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乡村振兴要真金白银的投,也要真刀真枪的干。总得来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补短板,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谋划和陆续出台一些重大行动。比如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年行动,首先要给农民一个清洁、清新的美好家园;再比如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打造一批富民强县的产业,因为产业兴旺、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位的;再比如要打好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首先要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

韩长赋还用“三个让”描绘了他心中乡村振兴的美丽愿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此前一天,也就是3月6日的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未来5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依据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把重要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计划,明确实施步骤,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开好局、起好头。

张勇说,规划将围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统筹提出今后5年乡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在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支撑和保障三个方面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对城乡协同发展作出安排,提出不同类型乡村的振兴路径、实施要求、优先任务和工作方法;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等方面确定的重点任务;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人才支撑,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大财政、金融及社会资金投入。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组织部秘书长臧安民表示,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目前全国有128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500万名农村党员,直接与近6亿农民群众打交道,这是乡村治理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在推动乡村善治的进程中,如何让“组织”的领导力量更好发挥?臧安民建议,既要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也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这个“领头羊”。必须高度重视抓好带头人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精准选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为乡村治理提供优秀基层骨干。

精准脱贫

“加大精準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这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2018年的精准脱贫工作设定的目标。

在3月7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解码”中国脱贫攻坚模式。

刘永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合力攻坚,全国贫困人口已从9899万减少至3046万,年均减少137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纯收入增幅比全国农村农民收入增幅高2.5个百分点,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产业扶贫是可持续的脱贫路,而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过去三年时间,中国己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用于发展产业增收的贷款4300多亿元,惠及1100多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有关扶贫再贷款政策,支持帮助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龙头企业,现己放贷1600多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3500亿元以上金融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护林员制度等亦促进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针对社会广泛关切的易地扶贫搬迁如何在后续扶持和防止返贫上做到平衡的问题,刘永富表示,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必须要有后续产业,光搬迁、换地方不代表脱贫,换地方、有产业加上劳动获取稳定收入,才能叫脱贫。

就怎样才能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的问题,刘永富指出,政策上要防止“养懒汉”,教育上要促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培训上要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还要树立脱贫典型起示范作用,用村规对村民的不良习惯进行约束。

关于第三方考核问题,刘永富说,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是此次脱贫攻坚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党中央和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他表示,此次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特别对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工作成效的考核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严格的要求。通过省际间交叉考核,第三方机构评估,媒体暗访,资金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方式,再将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决策。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意味着中国脱贫攻坚战推进到了重大关口,未来怎么走?

刘永富直言,对于目前334个深度贫困县和3万个深度贫困村,要制定其脱贫攻坚时间表、线路图,要加大新增资金对其的投入,对贫困发生率18%以上的县,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村,要加强监测监控,发现问题要提早做工作,防止最后出现死角。

刘永富表示,未来不仅要打赢,更要打好脱贫攻坚战,保证脱贫是符合质量的,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

宁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繁重。总结既往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认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扶贫方式开始由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倾斜。特别是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融合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效益好,还能留住年轻人,成为移民新村产业配套的重要方向。”

农业提质

就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质量提升,韩长赋表示,提出农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转变提升,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的转变。我们国家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有了更快的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农业结构调整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为了解决温饱,千方百计提高产量,发生了开荒扩种、围湖造田这些事情,都是为了解决数量够不够的问题。这些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数量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了,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重点是解决质量好不好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之前的发展和积累,完全有条件实现这种发展导向的转变。

因此提出了“三个转变”: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政策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包括财政政策,目前和财政部一起正在研究建立绿色发展导向的财政补助政策;二是发展方式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向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农业科技由追求增产转向更加注重优质、安全、高效、生态。

按照这样的方向和要求,发展目标和转型的要求是“六个高”。

一是产品质量高。绿色、品牌农产品要增加,要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二是产业效益高。使农业投入产出账更有得算,农业的增值空间更大。

三是生产效率高。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

四是经营者素质高。新型职业农民要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力量。

五是国际竞争力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要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贸易要和大国地位相称。

六是农民收入高。要增加新型经营主体的收入,同时也要使小农户有好的收入。

在“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提出,下一步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高产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尤其要把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放在突出的位置。这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第一,要做好源头治理,推进产地环境清洁化,要按照国务院“土十条”和“水十条”的总体部署,大力开展清水净土工程,尤其要做好正在开展的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摸清家底,对土壤污染实施分类、分节、分区治理,从源头上保障人民食品健康安全。第二,做好生产管控,推进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要大力推进和发展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尤其要持续地推进农药、化肥、抗生素等农用化学品的减量使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保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首先是产出来的。第三,加强全程监管,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化,尤其要加强基层的监测预警和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国家追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通过严格的管理管出来的。

粮食生产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和调减玉米面积5000多万亩,今年又提出要调减水稻面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就是要压低粮食生产成了许多人心头的疑问。

对此,韩长赋表示,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与有的品种供给不足并存。现在的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针对这个问题,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去两年主要是引导玉米种植的调减,主要是调减“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所谓“镰刀弯”地区,准确的说就是非优势地区,具体的说就是东北北部冷凉地区、华北农牧交错带、西北干旱地区,还有西南石漠化地区,这些地区不是玉米的主产区,生产的玉米品质差一些,产量也比较低。这两年累计调减种植面积5000万亩,主要增加大豆1900万亩,杂粮1000万亩,还有青贮玉米以及粮改饲1000多万亩,效果是好的,结构是趋向合理的。现在看,水稻也偏多,特别是东北粳稻出现了库存积压,所以要顺应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来引导调整,这也是经济规律。重点是调减资源消耗比较多、非优势区的水稻生产。当然,这种调整绝不是说不需要粮食生产了,我国有13多亿人,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这是必须保证的。所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适度调减玉米和水稻,绝不是要放弃粮食生产,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法减法一起做,在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同时,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促进农业供求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实现平衡。

韩长赋表示,下一步既要调整结构,又要保证粮食安全。

一是坚定不移地稳产能、保口粮。根据供求形势的变化,不追求年度产量,但是产能要稳定,产能稳定就是有需求能生产,能供得上。要实施“两藏”战略,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2018年还要新建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国家的规划是要建设8亿-10亿亩,还要划定9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就是让这些主产区、优势区保证粮食生产。在科技方面要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优质高效和绿色生产技术,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优化糧食生产结构。虽然粮食是特殊商品,但它也是商品,所以也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来调减生产,特别是调整品种结构。

三是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主食吃的少了,肉蛋奶消费量上去了,但肉蛋奶也要靠粮食来转化。要大力发展肉类、牛奶、禽蛋、水产、食用菌、蔬菜、水果这些产品来满足人们更好的需求。

粮食价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韩长赋在记者会上还就大家关心的粮食价格问题作了回应。韩长赋说,粮食收购和价格市场化的改革是个大方向,目的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来引导生产、调节供求、调控进口。当然,也要兼顾政府、农民两头,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兼顾收购、加工两个方面,总体是求得一个平衡,保证改革平稳进行。

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通过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建立起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和对生产者的补贴制度。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后,效果比较明显地激活了市场,带动了加工,释放了库存,也减少了进口。实践证明,改革是一举多得,也是大势所趋。

“近期玉米价格反弹,有些地方又想多种玉米了,我建议不要盲目扩种,因为毕竟现在玉米库存依然很高,国际价格也很便宜,尤其是那些非优势区和种玉米不是很适合的地区,不要走回头路,因为这两年我们已经进行了调减,下一步还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多种市场适销的品种。”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就目前来看,水稻供给也有点偏多,小麦的供求基本平衡。所以这是一个改革的契机,因此今年国家下调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目的想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使小麦和稻谷的价格逐步向市场靠拢。

针对粮食价格调整会不会给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或者生产带来影响,韩长赋表示,影响不会太大。第一,小麦和水稻是口粮,各方面很重视;第二,小麦和水稻大都是在基本农田里生产种植的,我国近些年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小麦基本上是旱涝保收。农民种小麦和种水稻,在目前的水平下还是有账可算的,所以也不会调减幅度很大。“当然,价格下调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家在下调收购价格的同时,也对种粮农民采取直补的方式,适当的补助农民。现在籼稻和粳稻大概分别下调了1毛到2毛钱,这个下调带来的收入影响主要由政府和国家来承担,也是为了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下一步将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种植强筋和弱筋小麦,这是我们的弱项,同时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补贴、保险等配套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韩长赋表示,总体来讲,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下一步粮食工作讲了一句重要的话,就是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这是下一步我们工作的方向,也是需要落实的任务。

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政协农业界别小组讨论会后,就“中国小麦等粮食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国外,适度放开进口是否能够缓解价差”问题回答表示,“各国只会适度开放农业政策,走出去种地和进口粮食都很敏感。”

“小麦、稻谷、玉米在WTO谈判中,世贸是给予了我们关税配额的,小麦一年最大配额963万吨。国内的小麦价格是高于国际的,不改革的原因是,由于配额的限制,国际小麦进不来中国。别看现在国内价格比国外高,但是,当我们真正需要国外小麦的时候,小麦的价格就上去了。”陈锡文解释国外价格的机制。

陈锡文介绍说,对农业支持保护是各个国家都不能缺少的,如果配额用完了,要征65%的关税。“现在有人说,要增加一点配额。千辛万苦谈下来的WTO配额制度到底要不要,主要增加配额?或者主动放弃配额?那马上就不是经济问题、贸易问题,那是政治问题,是社会问题。”

土地延包

农民承包土地到期后再延期30年对“三农”发展意味着什么样的意义呢?韩长赋表示至少有三大意义。

第一,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进行了两轮承包,开始是一个15年,后来延长30年,这次承包讲的到期之后下一轮承包再延长30年,将使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在75年,这是体现长久不变的,而且这意味着今后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会改变,也意味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不会改变,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无论是拥有承包地的农户还是流入承包地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家都有了稳定的预期。

第二,有利于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适度规模经营。适应土地流转的需要,中央出台了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办法,现在又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实际上实现了土地承包“变”和“不变”的辩证统一,这是农村改革重大的制度创新,既满足了农民稳定承包权的需要,又满足了流转经营权的需要,所以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第三,这个政策安排与第二个百年战略构想在时间节点上高度契合。新一轮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上大体是在2050年前后,也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时候。届时我们国家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时候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包括城乡关系、工农关系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再延长30年,既稳定了农民的预期,也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预留了空间,所以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制度安排。

关于如何考虑人口增减变化以及举家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的问题,韩长赋表示,农业农村部正在研究,将配合相关部门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具体的政策,指导地方来妥善解决。现有的政策是退与不退尊重其自愿,鼓励其依法有偿的退回村集体。到二轮承包到期的时候,也将会依法和依照农民群众的集体意见来解决这类问题。

关于解决地多地少的问题,韩长赋表示,总的原则是坚持承包地大稳定、小调整,尊重农民意愿,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村集体民主协商解决,总体上承包地要基本稳定。

韩长赋指出,解决人地矛盾的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无限的细分、均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地块越分越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通过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统筹解决这个问题。

品牌建设

此前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专门对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了要求,文件指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

“两会”上,代表委员也提了不少关于农业品牌建设的提案、议案和观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王金会表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既要在产能上站排头,还要在产品品质、农业生态、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王金会认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优质“种”出来,实现产品好。一方面,向品质好发力。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调优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让老百姓吃得好。推广优质新品种,应用先进新技术,重标准、推模式、提单产、增总产。另一方面,向安全性发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市市长魏树旺介绍说,产业结构调整给遵义市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出了新主体。遵义市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在招商引资中注重引进种养加、产加销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培育了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800多家。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刘芳震说到,恩施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近年来,恩施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的“政治工程”“头号工程”,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12I+X”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即“一村一品+一个专业合作社和一个金融扶贫工作站+对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贫困群众”。

当前,恩施要实现全面脱贫,在农业创新发展方面面临产业块头不大、龙头企业不强、产品品牌不响等困难。刘芳震建议,应加大对恩施农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指导恩施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支持恩施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当前一些地区在选择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上,前期欠缺市场调查,后期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的规划不够,致使扶贫效果打了折扣。”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武说。如何有效提高扶贫项目的整体效果?李武认为,在农产品集中的优势产区,可引进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选择一些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通过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生产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的现代食品。

互联网+农业

首次亮相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共准备了三份提案,其中一项就是《关于发挥电商富农作用,打造扶贫“新通路”的提案》。

按照京东方面公布的数据,目前京东已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推进落实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发挥电商平台对接产销、精准营销的作用。在刘强东看来,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电商产业扶贫的纵深发展。这些问题包括农产品“小”“散”“非标”,竞争力不足;农产品品牌发展不足,市场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地仓等模式应用难度大等。

为此,刘强东建议,在落实打赢扶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及相关各方应形成合力,畅通扶贫富农的电商“新通路”。他结合京东自身的扶贫实践,从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扶贫品牌培育、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加大消费扶贫宣传这四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促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调动电商等多种社会资源,鼓励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使贫困地区形成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要调动各方资源,实施“扶贫品牌”培育行动。充分发挥“媒体+电商平台”在“扶贫品牌”宣传推广方面的作用,讲好品牌故事。鼓励各地与电商企业对接,共同建立线上线下品牌农产品营销推广体系,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

第三,出台支持鼓励政策,加快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建设“产地仓+冷链专线”模式的统筹引导和政策支持,提升生鲜农产品销售品质和效益。

第四,加大扶贫宣传,推进“消费扶贫”。从国家层面积极推动“消费扶贫”,支持电商平台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倡导购买扶贫产品、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氛围。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提升消费者对贫困地区产品的支持力度,形成社会关心、人人参与扶贫的风尚。

全国人大代表、58集团CEO姚劲波在关于加强“三農”信息化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案中,针对在当前的农村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机械化普及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意见。他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注重生态治理,完善网络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乡村生态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良性信息流动,构建村务数字化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最终为乡村振兴打通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努力实现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据了解,58集团于去年推出“58同镇”乡镇信息服务平台,农民可以免费在平台上发布各类便民生活信息,意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姚劲波期望,到2018年底,该项业务能下沉到4万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个58的联络员,做起来后可以间接给几亿人提供找工作、租房子、拼车出行等各项农村服务。

猜你喜欢
两会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