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全面创新重要论述研究

2018-09-10 07:59夏泽宏
文化软实力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

夏泽宏

[提要] 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所需推动的创新,已经超出了单一的科技领域,表现为涵盖整个社会的“全面创新”。“全面创新”之根本在于自主创新,即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全面创新,一方面必须按照“全面”“自主”的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依托,以相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以人才为根基,协同推进;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使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从而自觉推进。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全面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学说的基础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践中,针对我国创新、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创新的新主张、新论断。研究、考察这些新主张、新论断,对于新时代更好地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引导形成全面创新的社会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创新布局:全面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结构问题,根本出路在创新;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形成可持续增长机制,建构新的发展动力体系,核心手段在创新。

不过,习近平还强调,当前中国所需推动的创新,已经超出了单一的科技领域,表现为牵动全局、涵盖整个社会的“全面创新”

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4-08-19(01).。对此,他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这种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创新,即为“全面创新”。在布局上,习近平强调,全面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在推进要求上,一方面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4-08-19(01).;另一方面,必须做到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6.,形成全面创新的时代合力、社会合力。

为了推动形成全面创新的社会格局,习近平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对全面创新作了宏观布局,确立了全面创新的总体框架:

(一)理论创新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习近平指出,要“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通过理论创新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建设提供指导。习近平高度重视理论创新。2016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不创新,“理论就会苍白无力”。过去,“我们坚持理论创新,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今,我们要立足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的重大问题,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着重点”,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建构中国理论”。在实际工作当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为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表率。此外,习近平还强调理论创新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重大问题的理论回答上要体现“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价值”,“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理论中的中国”。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二)实践创新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对象。习近平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创新”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所谓实践创新,主要指在实践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实践创新,首先,旨在从操作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习近平强调,新時代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等展开实践创新,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提升治国理政的实践水平。其次,推动实践创新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6-05-19(02).,在实践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新时代要认真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全面推进实践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管用、及时有效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再次,实践创新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出新课题、遇到新情况、碰到新问题。只有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进行实践创新”

习近平在七大会址论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EB/OL].(2015-02-15)[2018-11-04].http://cpc.people.com.cn/n/2015/0215/c64094-26569798.html.,探索出攻克新课题、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久推进,永葆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此外,习近平还强调,推进实践创新,要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用理论创新来指导实践创新,通过实践创新来推动理论创新。

(三)制度创新

制度是创新的保障。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制度创新。习近平强调,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制度创新”犹如一场革命,既不是对现有制度的“零敲碎打调整”,也不是“碎片化修补”,而是一项极为宏大的工程,即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行创新,包括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OL].求是,2014(1).[2018-11-04].http://www.qstheory.cn/2014-01/01/c_1123659831.htm.的全面创新。要如何实现这种创新?习近平强调,一是创新驱动,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体系创新。“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01).二是改革联动,以改革革除不合时宜的制度体系,消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

习近平.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03):1.

(四)科技创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他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1).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习近平谈创新:中[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6(5).。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多管齐下、多点出击。在方向上,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02).。在路径上,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所以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1).在重心上,必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要敢为天下先,“作出更多原创发现”,“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1).在体制上,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释放创新活力,营造激发科技创新的良好制度环境。

(五)文化创新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强调,必须通过文化创新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国家强盛、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推动文化创新,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次,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习近平指出,“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3.。再次,必须汲取国外优秀的文化资源。文化创新离不开国外优秀的文化资源,必须“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4. 。

(六)其他各方面创新

除以上领域外,习近平还部署了其他多个领域的创新。如社会治理创新,“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建构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24.;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新闻工作创新,“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

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 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J].中国报业,2016(1).;文艺工作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2).;等等。

综上所述,针对新时代创新发展实际,习近平不仅提出了“全面创新”的时代要求,还谋划了“全面创新”的宏伟篇章,作出了“全面创新”的重要布局。

二新时代创新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强调,推动全面创新,根本在于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1).。

选择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多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科技国情使然。“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格局,突破科技软肋、掌握核心技术,保障国家经济、国防和其他安全,习近平强调,“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1).。其次,对创新机遇的时代把握及科学认识。习近平指出,“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1).这种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一方面作为一个不可错失的时代机遇,为选择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了历史契机;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驱动创新的内在需求,为选择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时代启示。

于某种程度上讲,自主创新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无可替代的发展功用,也同步强化了这种选择。习近平强调,自主创新不仅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方法根本,还是破解发展瓶颈、解决发展软肋的手段根本。针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他提出,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自主创新。具体的做法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等展开“自主”突破——唯有“自主”突破,才能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根本上治愈中国发展“缺芯少核”的软骨病。

基于对中国发展实际及自主创新的上述认识,习近平强调,推动全面创新,首先必须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一根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由此确立了自主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根本性地位与作用。

“自主”根本的确立,提升了全面创新的整体层次。一方面,优化了全面创新的基本格局。习近平强调,基于自主创新推动全面创新,既要把住重心,又要兼顾全盘,“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创新。即是说,规划了一种以自主创新支撑全面创新、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带动“全局”创新的全面创新新格局。另一方面,赋予了“全面创新”更加深刻的内涵。自主创新与全面创新的耦合,深化了全面创新的内涵。比如,在“自主”的逻辑下,“全面”即自主的“全面”,“创新”即自主的“创新”,“全面创新”即自主的“全面创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全面创新。

三新时代创新的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全面创新,是一项全国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刚性支撑。在习近平的领导下,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启动实施,为全面创新的具体推进,提供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支撑。

首先,对全面創新之领域的战略规划。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4-08-19(01).。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标志性文件中,《纲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全面创新作了“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第15号公报,(2016-05-19)[2018-11-0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76961.htm.的新布局,拓展了全面创新的领域、框架。

其次,对全面创新之自主要求的战略规定。根据《纲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本思路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根本路径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第15号公报,(2016-05-19)[2018-11-0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76961.htm.。对此,习近平也多次重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面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2).

如果将习近平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重要论述以及《纲要》对全面创新的相关部署整合起来,可以看出:首先,推动全面创新作为一种时代趋势,已经被纳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框架,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其次,为了推动全面创新,《纲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全面创新的布局、要求等关键问题,对新时代如何推进全面创新作了重要的战略安排。再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它的实施,还为全面创新的具体推进,提供了包括政策、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战略支撑。

四新时代创新的根基及保障:人才與改革

推动全面创新,作为创新主体的人才以及相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习近平强调,人才是创新之根基,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

改革是创新之保障,其主要作用是“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再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人才是根基

习近平指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02).,推动全面创新,其根基在人才。首先,人才是创新之源。习近平强调,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02).。离开了人才,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人才,创新就没办法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其次,人才是决定创新水平高低、创新实力大小的根本因素。习近平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当今世界,“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02).反过来,如果缺少这种创新人才,就难以抢占世界创新高地,取得一流创新成果,同样的道理,也难以形成新时代全面创新格局,建成社会主义创新强国。因此,习近平强调,人才是决定创新的主要因素,是支撑新时代全面创新之根基所在。

针对人才之于新时代创新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2).,在创新环节中用好人才,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新时代全面创新强根固基。

首先,发现人才是前提。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发现人才至关重要。2014年,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希望广大院士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慧眼识才,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2).其次,用好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指出,要建设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必须在用好人才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到人尽其才。再次,培育人才是保障。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习近平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2).;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最后,集聚人才是支撑。习近平强调,要在创新中集聚人才,广泛吸收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紧缺的人才,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到我国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还要逐步建立一套相对完善、成熟的培育、引进、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全面创新及建设科技创新强国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创新的人才问题,为新时代夯实全面创新之根基。

(二)改革是保障

推动全面创新,除了要解决人才问题之外,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再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

就目前来看,与创新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主要集中于两大领域: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全面创新,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再建激励、促进科技创新的新的体制机制。如“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技术转移机制”,“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等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OL].求是,2013(22).[2018-11-04].http://www.qstheory.cn/zxdk/2013/201322/201311/t20131118_292450.htm.二是深化人才体制改革。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如人才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支持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等。

参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5).

习近平强调,体制机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02).,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使相关的体制机制更好地适应并促进新时代全面创新。

五新时代创新的目标及理想状态:创新强国与创新自觉

推动全面创新,旨在将我國建成世界创新强国。建成世界创新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创新自觉的形成,即使全面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一)目标:建成创新强国

推动全面创新是一种理性的国家行为,目标指向非常明确。根据《纲要》及习近平的相关重要论述,可分为近期与长远两类。近期目标主要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在自主创新方面,要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初步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远期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成世界创新强国。具体来论,在理论创新上,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原创理论,“建构中国理论”体系,将我国建成世界理论创新强国。 在实践创新上,紧扣新时代发展趋势与要求,创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与方法,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在制度创新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成熟和定型。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彻底彰显出来,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世界典型优势制度;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同步的,将我国建成世界制度规范及建设经验输出强国。在科技创新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将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与“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02).在文化创新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我国建成世界文化强国,等等。

(二)理想状态:形成创新自觉

在新时代,推动全面创新,其理想状态即形成一种创新自觉。为此,《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15).。习近平高度重视也深切期待形成这样一种自觉。他曾多次谈到形成创新自觉的方法与要求:在创新动机上,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人民日报,2014-03-05(01).;在创新自觉性上,要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在创新风气上,要通过树立创新理念,“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33.。显然,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传递出一种憧憬,那就是,在推进全面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自觉的创新意识与行为,使社会创新由个别变普遍、由被动变主动、由自发变自觉。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