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外语专业发展路径探讨

2018-09-10 00:33卢伟岳虎周林汪阳
高教学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六盘水语种师范学院

卢伟 岳虎 周林 汪阳

摘 要:文章论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性应用型大学面临的同质化竞争严重等4个主要问题,结合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外语专业的发展路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和南亚国家的小语种专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妥乐论坛;把六盘水师范学院打造成区域性外语教学研发中心和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中心;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动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翻译研究,开展《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究与测评;因地制宜办出特色。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外语专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8-0021-0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r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uch as the serious competition of homogenization, and the concrete situation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is put forward: responding positively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offer small language specialties for ASEAN countries and South Asia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route, and closely combine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Tuole Forum; build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into a reg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 and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raining center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ctively develop social services; promot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mong school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nslation research; carry out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an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local applied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path

一、概述

2015年3月28日,國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代一路”倡议的正式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是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布局,对未来的国际格局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学应该积极为国家战略和规划的实现提供自己应有的智力支持,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不能认为自己力量相对弱小,影响力有限,认为“一带一路”是知名重点大学的事情,距自己很遥远,故而游离于这一重大决策之外。

“一带一路”倡议深刻影响国内各行各业,大学同样如此,外语专业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最快。“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需要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外语人才,这是交流和沟通的基础条件,这就对大学外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学能培养出更高质量、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各种类、各层次、各方面的外语人才。

二、外语专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外语是开设比例最高的专业类别,尤其是英语专业,我国80%以上的大学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同质化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大学开始的外语专业主要以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大语种为主,而如乌尔都语等小语种则开设较少,具体见图1[1];二是各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上,基本都是向985、211、双一流高校看齐,缺乏自身的特色和特点,人才培养高度同质化。

(二)毕业生专业水平及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语言类专业具有“易自学”的特点,专业进入门槛低,学习资源容易获得。以英语为例,在中国目前“全民学英语”的大环境下,很多非英语专业的人员也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具“专业”水平,低水平的英语人才在社会中并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而实际情况是,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缺乏使用外语的环境和条件,培养的外语毕业生的外语水平比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要好很多,但仍未达到社会对专业外语人才“专业”的要求。

在专业结构上也存在较大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主要大语种人才过剩,而小语种严重不足。公开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53种官方语言,但截至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语种只覆盖其中20种语言。在具体的专业方向上,相比“外译中”,“中译外”的外语翻译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目前缺口高达90%[1]。

(三)师范类大语种外语专业人才需求趋于饱和

地方性应用型大学中有很多都是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师范教育是其基础,英语等大语种外语专业也是开始最多的专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的外语专业人才基数巨大,加之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后,非师范类外语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最终进入英语教师的行列,社会对师范类大语种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近年来,大语种外语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困难的趋势。

(四)纯外语专业人才需求趋于萎缩

由于人工智能翻译、在线翻译等技术的出现,纯外语人才的需求趋于萎缩,而社会需求更大的是懂技术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外语作为“专业”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而作为“工具”的重要性却日益凸显。

三、发展路径探讨

(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 倡议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 开设小语种

在《教育部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229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提出:“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非通用语种人才,为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六盘水在地缘上最接近东南亚和南亚,巴基斯坦、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都积极相应“一带一路”倡议,并实际开展丰富的合作项目,打造了中巴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中越五省市经济走廊、中泰经济走廊等重要战略合作项目,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旗舰项目。六盘水师范学院目前只开设了英语专业,而英语专业人才又相对过剩。六盘水师范学院应根据地缘优势,充分论证,合理选择,积极拓展小语种专业。如乌尔都语、越南语、缅甸语、泰国语等,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提议,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提供智力支撑。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的召开,为小语种专业的开设加强了其紧迫性和可行性。

2. 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

贵州省提出了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 产业的方针,六盘水市也提出了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的定位,近几年六盘水市打造和完善了梅花山景区、月照养生谷、百车河、妥乐古银杏之乡、哒啦仙谷、 江景区等多处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已经成了六盘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向支柱产业迈进。六盘水市每年举办消夏文化节,夏季国际马拉松比赛作为消夏文化节的“重头戏”,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参赛选手,势必需要大量外语服务人员。培养一批具有扎实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又掌握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英语人才,即符合社会的需求[2],又为六盘水实现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的目标提供了支持。

3. 积极参与妥乐论坛

2016年11月,在六盘水盘州市妥乐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正式拉开了六盘水市参与“一带一路”的序幕。妥乐论坛是六盘水政府机构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六盘水师范学院应充分發挥自己在外语方面的优势,为妥乐论坛提供外语资源服务,积极参与本地区对外交流活动,这将极大提升学校在本区域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拓展了自身的国际视野。

(二)打造区域性外语教学研发中心

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要实现省内一流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通过合理定位和自身努力,一定可以也应该成为该区域内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学,至少可以在部分行业和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六盘水师范学院于1978年建校,培养了大量的中小学外语教师。六盘水师范学院是六盘水市境内的最高学府,应该在本区域内引领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成为六盘水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引领者和教改研究前沿阵地,打造六盘水市中小学外语教育的研究中心。同时大量的中小学也为外国语学院开展英语教育研究提供了广大的研究对象和实践场所。

(三)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而应用型大学更应该在社会服务上下功夫,凸显自身“应用型”的鲜明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在打造六盘水市中小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把六盘水师范学院打造成本区域内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中心,这一措施具有非常强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外语培训机构的兴起极大地威胁着公立教育机构外语教学的生存空间,公立学校的外语教学改革和提高首先是需要高水平的外语教师,提升现有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思想观念势在必行。这正是打造本区域内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中心的必要性。把六盘水师范学院打造成六盘水市中小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为打造培训中心提供了最基础的可行性,如果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外语教学研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小学的外语教育实践,培训便无从谈起。其次,来六盘水师范学院培训,可以节省很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后续指导和服务,这是在省会城市和外省培训所不具有的优势。

外语专业还可以积极参与本校双语课程建设、科技英语服务等。积极探索开展考研英语、雅思、托福、口语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积极参与各单位各种对外招商引资项目。

(四)推动学校国际化

当前世界,通信、物流和交通高度发达,世界一体化进程突飞猛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极大提升了中国“走出去”的能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空前频繁,我们身处在一个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大学更不可能游离于国际世界之外。

地方性大学虽然身在地方,但需要有国际眼光和国际意识。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认真学习借鉴,积极吸纳精华[3]。开展国际化交流的前提是自身要有国际化交流的意识和条件,外语学院应该充分利用自己语言优势,积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4]。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把文化传承与创新列入大学的第四大职能。外语则是传播中国文明与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1]。更要自觉地担当起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的重任,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事业做出贡献[4]。

(五)开展和参与学科最前沿的研究

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往往办学历史短、资金不充足、人才资源不丰富、科研实验条件不完善,如果还是走重点大学发展的模式,同质化竞争,差距只会越拉越大。科学领域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要短期内实现学校发展的突围,必须直接进入外语研究的最前沿。能独立开展研究的,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不能独立开展研究的,自己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支持、自己主动联系,参与到最前沿的研究中,比如人工智能翻译。只要参与,至少可以跟踪了解外语发展的最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不至于“孤陋寡闻”,与外语发展的最前沿脱节。

1. 積极参与人工智能翻译研究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和代表性技术,将深入到各行各业,引起人类社会深刻的变革。语音识别、深度学习、大数据这三大技术的相对成熟,使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克服了技术瓶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2018年4月召开的博鳌论坛上采用了人工智能翻译系统,虽然还存在不足,但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必将成为颠覆外语教学和外语应用的巨大洪流,与其在以后被动地被该洪流淹没,还不如现在趁早加入到引领潮流的队伍中来。

2. 开展《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究与实践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量表》关于英语能力测评的中国标准,将打破托福、雅思一统天下的局面。《量表》的推出是一项宏大战略工程,体现了中国在外语能力测评中的中国标准和话语权。根据教育部的解释,教育部在今后将陆续推出各主要外语的量表,也包括汉语量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同时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没有自己的外语能力测评标准和话语权,这是不可想象的。六盘水师范学院可率先开展《量表》的研究和测评工作,抢占先机迈出第一步,直接进入到该领域的最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因地制宜办出特色

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升本时间短、底子薄、规模小、办学设施差、高层次人才少、经费投入少,要想让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只能靠“特色”。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与各211、985、双一流大学拼SCI论文数量、拼实验室设备、拼博士和院士数量、拼国家级项目和奖励数量,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差距越来越大,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最终被淘汰。

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要花大力气凝练自己的特色,进而将特色转化为优势,以优势引领赶超跨越[3]。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大量具有外语能力的工科专业学生,可以探索“外语+工科辅修”或“工科+外语辅修”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6],这样的毕业生必定是工程建设中抢手的“香饽饽”。可以探索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培养一部分对某个行业技术比较精通的科技英语人才[7]。

四、结束语

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不可能走重点大学大投入的发展模式[8]。外语专业要紧紧围绕地方区域发展的脉络,客观看待自身具有的优势和挑战,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性”资源,在“应用型”上下足功夫,在“特色”上做足文章,避免同质化竞争,走出创新发展之路,最终凝练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凸显自身在区域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外语专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积极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响应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持[9]。

参考文献:

[1]周彦君,张天乾.外语专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语文学刊,2015(3):112-114.

[2]张锁军.地方高校外语专业转型发展可行性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25(1):135-138.

[3]周斯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如何建设“特色”[N].六盘水师范学院报,2017-9-30(1).

[4]王克君.国际化背景下外国语学院发展思路探析-以理工科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3):68-73.

[5]陈至立.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A].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6]顾俊玲,高郁.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发展路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7(3):32-34.

[7]杨建明.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2):104-107.

[8]陈阳,王永刚.试论经济转型时期的地方高校发展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4(14):34.

[9]李琪.应用型科研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纽带-以武夷学院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4(3):94.

猜你喜欢
六盘水语种师范学院
诗书画苑
AnalysisoftheDifferencesbetweenwrittenandspokenEnglish
Study of difficulty of Mandarin Chinese speakers in producing English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小语种的重要性分析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nselling Service Availablefor University Students
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登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重视民生问题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