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学校教育中的特殊教育

2018-09-10 15:53艾萍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行为矫正随班就读特殊儿童

艾萍

摘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融合过程中,除了要按照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施教外,还要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比如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进他们接受教育的有效性,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为其今后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行为矫正

特殊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和特教班。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特殊教育提升实施计划》中提到:特殊儿童少年需要就近就便入学。身心有不同程度障碍的特殊儿童,其行为问题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较普通儿童高,这对其适应社会造成一定影响,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职责。

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既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特殊儿童教育和普通儿童教育的理念是一样的,不能因为他们有缺陷而佩戴上有色眼镜,使随班就读变味为“随班就‘坐”或“随班就‘混”。例如,面对一个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他更加“孤独”,而应针对其特殊的身心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行为矫正,培养其正确的行为习惯。

行为矫正技术是指运用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客观、系统地处理行为,从而解决个人与社会的问题,增进人类的适应功能。班级里有特殊儿童,作为教师要学会观察、分析和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一、利用集体活动,影响特殊儿童的日常行为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每个班级里都会有特殊的儿童,当看到特殊儿童有不规范行为习惯,活动时不理解规则,与人相处不融洽,注意力分散,认知水平低于普通学生等等;当看到课堂中注意力缺陷,因掉在地上的一支粉笔、同伴的一声笑声、窗外小鸟的叫声都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课堂常规、组织教学抛到九霄云外,这时,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矫正他们的日常行为。

有这样一个孩子,不喜欢和别人交流,胆小且自卑,偶尔有攻击性行为,学习及各方面没有问题,给人留下听话的印象。在与家长沟通、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从小独自待在家里、同伴玩耍太少等缘故造成他性格、行为都存在问题。遇到这样的孩子,作为带班教师,没有忽视他,而是关注每个情节,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鼓励他交流、参与。一段时间以后,他的上述异常行为也逐渐消失了,学会了调控情绪,懂得与他人合作了,融入了班集体。

二、利用“代币制”,强化特殊儿童的正确行为

“代币制”的方法在特殊儿童所在的班级中常常使用,一般是组织班干制定班级制度,激励大家自我约束、辅助约束、强制约束,鼓励学生勇于表现、展示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学生表现符合常规行为时,老师给予相应的代币(一个小贴花),若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会被扣除相应的代币。在班干的辅助下,特殊儿童学会了争取代币和积攒代币,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用来换取自己喜欢的奖品。

学生李某,有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在他人不备的情形下快速抓人,常有学生的脸、手被抓破。为杜绝此类行为,家长、教师苦口婆心教育,但收效甚微。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代币制”班级管理活动,制定一定的细则:如果他一天没有抓人,就及时地给他一个小贴花,抓人一次就扣除一个小贴花,集满三朵就发给一颗糖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大积攒小贴花的难度,随着难度加大,物质的强化,加上语言上暗示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该生的不良行为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这样,在帮助特殊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利用“榜样”塑造,养成特殊儿童的正确行为

特殊儿童由于心智缺陷,喜欢模仿。我们可以通过塑造榜样,开展养成教育。例如:学生张某,看起来胆小又斯文,但是在折纸课外兴趣辅导课中,经常莫名地触犯其他同学,没有起因,只有结果——每次都会引起全班骚动。这种行为一旦发生,教师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否则课堂教学就会被迫中断,影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学生也有其优势,就是记忆力特别好,能快速掌握操作要领。因此,每次学习新的操作时,教师都让她示范,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塑造榜样,这位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学的榜样了,对自己的行为约束也严格了,从此再没有出现过无故触犯他人的行为。

四、利用正强化,培养特殊儿童的学习习惯

每个班都會有学生存在学业问题。学业问题是指与校内学习有关的不良行为,并非特指学习成绩的低下。常见的有: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学习成绩低下;上课时玩东西;上课与别人随便说话而扰乱老师和他人;上课发言不举手;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和不交作业等。

有这样一位学生,是学校周边的拆迁回迁户,父母在外地工作且两地分居,由爷爷奶奶负责其学习生活。这个孩子可爱聪明,但作业需要在老师监督下才能完成。究其原因:一是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自我约束力差;二是懒惰,不爱动手。为纠正其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的方法,不求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养成。刚开始,只要他写了作业,即使没有全部完成,都给予正强化,给他一个五角星贴在班级“我是小明星”的展板上;同时联系他父母,让他们常常电话关心和鼓励孩子,让其爷爷奶奶参与其学校教育,放学后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后期再增加作业量。一段时间以后,该生的目标行为逐渐达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大大提高。

特殊儿童由于其生理上的原因,造成适应性障碍,出现心理上的危机,为了及时干预其不良行为,我们可以采用行为矫正技术,帮助他们了解其不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比如,针对一位多动症孩子,当他表现不当行为时,首先要制止其他学生嘲笑他,减小增强性注意力,同时,教育和引导同学主动接纳该生,与之交往,建立友好互助的团队,建立一个积极和充满鼓励的班级环境,改善其不良行为,使之逐步融入集体学习生活。

特殊儿童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融合,对普通教育学校也是个挑战,目前,随班就读学校的任课教师中,大多没有特教教师资格证或未接受过特教师资培训,基本上都按照普教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去教育特殊儿童,即使老师凭着良心和责任心通过主动学习、查找资料也能为特殊儿童提供一定的教育服务,但我们还是希望随读生安置班级的教师既是普教能手又懂特殊教育,从而让天性本善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行为矫正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4]华国栋. 随班就读教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行为矫正随班就读特殊儿童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小学生消费攀比心理透视及行为矫正初探
促进小学生行为趋善的“内疚教育法”
代币制在培智学校学生行为矫正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