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

2018-09-10 01:10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潘鹏
中国商论 2018年13期
关键词:供应链案例物流

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潘鹏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增速放缓,2008年适龄大学生就读人数下降的形式下,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稳定规模、克服同质化、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等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校立身之本在立德树人,其核心点是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共2596所,其中本科在校人数为1612万人,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高校毕业生820多万,再创历史新高,由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使得部分专业就业压力突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高校必须要迎合时代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着力培养适应新发展需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教育先要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对于扩招时对数量的培养,今后对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的出现给社会带来巨变,其中担负社会发展的大学变化却不明显。有国外学者指出“抵触技术革新的大学会被时代抛弃”,对变化的抵触不会产生新的价值。大学在信息技术冲击下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如何面对学生。随着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一些大学在推广MOOC、翻转课堂、网络教学、VR等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创新探索及尝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在不断完善中。其中名校名师的授课视频在网络和一般院校中广泛传播,使大众受益的同时也方便了高校学生对学习时间的掌控。但作为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要理性看待新技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颠覆,不能盲目的过度依赖于技术手段,教育的核心过程还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与互动来完成知识的传授。

纵观全国各地高校为成为综合性大学,很多都成立了管理学院或工商管理专业。但由于我国大学经营学科建设时间较短,历史沉淀不足,如何提升整体教学水平,获得更高的学生认同感是共性问题。作为地方院校尤其经管学科经验不足的工科类院校,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引进外国优质教育理念、资源、借鉴世界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可增强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我国到2017年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到2590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国外资源并不是说全部照搬,要通过双方不断探索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引进具有学术影响大、高端且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完善精品课程教材体系等,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3 物流管理方向的中日合作办学

笔者所在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开设了中日合作办学的工业工程专业(物流管理方向),创建之初的目的就是为导入日本现代物流的先进教学理念、名师的经验和成熟的课程体系。引进最新办学理念和原版专业教材,经过10年不断尝试来对课程体系的更新,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等物流专业的双语核心课程建设已基本完成。为强化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要结合自身优势,通过不断加强国际视野,关注国内外本专业学术、专业知识发展的新趋势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之本院青年教师外语基础较好,有海外留学和学访背景的老师占多数。为提高教学质量先要结合自身优势以国际视野,采用双语教学来对大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传授。

双语教学中日语零基础的学习本身就难,加之其了解专业知识就更难了。为此日语作为掌握专业技能的工具在大一着重学习,以通过日本语能力考试2级为目标制定了相应学习培养计划。大二逐渐开始涉及双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其中每年会有日方物流方向教授来本院进行集中授课,让学生感受国际前沿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以提高学习积极性。成绩优秀并通过日语2级考试的同学可直接到日本合作学校的经营学部进行学习,学分实现互换,毕业可取得中日双学位证书。由于日语学习的学生几乎都是零起点,如何在3年时间内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熟练运用日语来进行交流是关键问题。为克服此问题帮助学生的发展,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度。由1位专业教师指导4名学生,每周见面一次对相关学习计划和遇到问题进行专业指导。

4 课程模式创新尝试

对物流管理方向课程改革作了以下尝试。以核心课程供应链管理为例,首先物流专业2005年美国物理管理学会更名为供应链管理学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这也象征着全球物流业迈进了供应链管理时代。供应链管理作为物理管理方向的必修课程,很多学校都有开设,但绝大多数仍旧是传统理论知识传授与相关视频播放等,比较枯燥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先必须做到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与时俱进、通过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的方式才能引发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的积极性。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物流信息技术实现的,由于考虑到修读对象是本科生,在教学大纲安排上,在前期让学生已经履修了物流导论、国际物流、物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对ERP、SCP、RFID、EDI、WMS等信息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有了一定了解。在供应链理论方面由浅至深地讲述产生的背景、必要性、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中的瓶颈难点。国外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类经典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使用的日文原版教材主要由8部分内容构成,包括:企业供应活动、供应周期、如何决定供应周期、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驾御供应链、供应链和瓶颈现象、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为学生能更好地深入理解授课内容,在实际授课中又分为理论讲解、企业交流见学、经典案例实际操作分析三个部分,最后分组对各自负责的案例、企业进行考查总结并提交结课报告。

在综合考评方面,要提高专业能力,避免形式化、书面化、死记硬背等传统不科学评价方法。要体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课程总评成绩=(出勤20%+课程作业20%+案例分析发表20%+企业见学20%+结课报告20%)客观地对学生进行最终综合评定。

5 案例与实训教学法的尝试

21世纪培养人才,除了一般基础理论外还要着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并能提高操作技能的方法。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法学院,该方法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尤其作为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中案例教学尤为重要。相对于国外我国关于案例教学方面的实践推广还在摸索阶段,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商习惯的不同、企业制度和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借鉴国外案例。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引用国外案例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的加强我国本土案例的制作讲授。好的案例需要有理论支撑、实际的企业数据、行业背景,最好是真实或常见且典型的。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熟练掌握案例教学,引用案例要有启发性和目的性,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讨论来理解案例的成功要素。运用符合授课内容的案例讲解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加深学生对物流体系的了解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除了安排本院物流实训室沙盘讲解和天津市海河教育园的电商自动仓库供给平台的培训外,还使用日本实教出版社的商务经营游戏来培养其专业能力。便利店运营游戏可全面了解流通业和物流业上下游的整体运作流程。其内容包括Convenience store的计划制定、经营、评价的模拟体验,提高相关信息数据收集及处理能力。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基础上,对店铺选址、资金的使用,店铺内商品陈列的安排,根据天气、季节、所在区域节假日活动、商圈人流和交通特点等各种数据的反馈来合理安排订货数量和种类,并及时利用促销来降低库存,提高销售额。这种方式可以从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与Demand Chain Management两个视角来深入了解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流程。

6 利用网络课程中心实现实时交流

为方便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个人学习计划的培养,课程所使用PPT课件、授课影像等相关资料全部上传到大学提供的课程中心网络平台。通过后台操作可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在课程中心学习与完成课程作业过程中,实现与其他同学及老师的互动交流。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自主选择预习、授课、复习、考核等模块进行。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考核成绩来不断完善课程中心模块和内容,完善具有便易性的各种功能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7 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物流行业发展需求,旨在探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通过优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框架下的教学模式,实现“以专业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通过突出课程个性化来吸引学生,不能单纯靠出勤来限制学生坐在教室内而对课程内容漠不关心。教师的职责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性,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和贡献,教学都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和效果。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要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时要考虑如何满足物流企业快速扩张对人才的需求,加之我国“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倡议的推动和实施,更是需要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物流的职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所学知识要迎合国家发展战略并与国际对接,实现具有指向性的产教融合才能为国家输送具 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晶.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

[2] 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1).

[3] 嵩天.大学教学改革中的科研方法与探索——基于青年教师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5(1).

[4] 祝念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5).

[5] 郭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特色建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3).

猜你喜欢
供应链案例物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