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方哲学简史》浅谈中庸、正义与财产

2018-09-10 02:37李菀忻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罗素亚里士多德中庸

李菀忻(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一)中庸之说的例外

亚里士多德有一种关于德行的中庸之说,即每种德行都有两个极端,每种极端都是罪恶。例如,懦弱与莽撞是勇敢的极端;傲慢与下贱是不卑不亢的极端;唯唯诺诺与放浪形骸是光明磊落的极端。而罗素认为“真理性原则不适合这种说法”。[1]

真理性原则是什么呢?罗素在此并未多做解释。首先真理的定义就有很多,在哲学界尚未统一,以我个人化的看法表达就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射无限接近或者符合客观现实。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客观现实?我的理解是物体本身在时间空间里存在的状态,没有对错之分。我们都知道“太阳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我将它归之于科学真理、自然真理,但是它却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真理,因为东西南北的方向就是人为规定的,约定俗成的,却不是自然就有的。所以我严重怀疑,哲学真理的存在性,基于目前我并未找到哪怕是一句,所有所得都可以被上述理论驳回。

倘若将真理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他们的区别在于是否是受到条件限制的道理,绝对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而相对真理仅在特定条件下成立。就算如此,我们在上文中提到了,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真正理,特别强调的是“永恒不变”,我的理解,即在任何状态、环境、空间、时间都不会改变。那么,相对真理的“特定条件”就与这个“永恒不变”矛盾了。

(二)正义是否包括平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不包括平等,而罗素则认为“现代而言,正义包括平等”[2]。

罗素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关于如果一个社会根据自己的政治体制,将最好的资源只供给少数人享用是否道德。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说,是道德的;而罗素的立场,虽然他在后文中仅仅是拿斯多亚学派、基督教徒的观点来对比,[3]我们不难从上一段的文字中知道,绝对是反对的。

我们就以此荡开话题。主要的政治体制,无非就是联邦议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君主立宪制。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最好的资源还是最差的资源。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将最好的资源供给给多数人享用是近乎不可能的,人口基数的庞大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背道而驰,即使中国共产党是要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何况资本主义政府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他们会不会把最好的资源分享给大多数人,结论不言而喻。

通俗的来解释,我们就说高校的教育资源,以高考为途径,成绩的三六九等将几百万高中毕业生分流向几千所不同的高校,众所周知,学生们会去往清北复交人浙科南等等循序往下。其中,最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成绩驱使向清北,为什么?因为有最好的教育资源。那么,清北的招生数量是有限的,你能说,这最好的教育资源是供给给大多数人享用的吗?美国或者欧洲国家也是如此,只是他们考查的是综合素质是否优秀,却也不可避免地将最好的教育资源分配给了最优秀的学生。我们得承认,这是正义的,并且还是公平的,但并不完全等于公正。

二、洛克的政治哲学

(一)关于财产

洛克认为“采取何种措施防止经济的不平等都不是明智的”,洛克对此表示赞同,并且提出“社会不公推进了文明”[4]。

有一个与之对立的概念叫做共同富裕,所谓的共同富裕,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另外的人富起来,只存在短时间的贫富差距。这种情状较为不可信,因为我们无法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社会组成是复杂的,人也各有个性,我们总是无法带动所有的人一起努力发家致富,就好像之于某些懒惰的人,我们就算有心告诉他们答案,他们甚至不会想耗费一丝精力去记住答案取得成功。于是有人说强拉一把,那是什么?那是共产主义吗?

对于自己没有上进之心的懒惰之人,强行让他们也富裕起来,可行的办法似乎就是把钱塞给他们。如此,依靠努力得到财富的人和懒汉取得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而前一种情况中又可以分为两类:主动努力和被动努力的人。关于一样的结果,主动努力的人因为有超强的自律,他们依然会选择脚踏实地;而被动努力的人发现有捷径可走,更有可能放弃努力。我们的社会,具有超强自律能力的人少之又少,当大部分人偷工减料以后,共产即破产。

社会不公从何推进文明?经济方面来看,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以一代人来说,这一代人的个人经济水平已见分晓,那么他们的下一代是什么一种情况,我们来做一个假设。

贫穷家庭的下一代见证了父母一辈的低经济水平带给家庭、个人的不幸,他们会更努力的在将来为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而努力,无论有没有成功,这时候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就被激发起来了。除非他愿意继续不幸下去。这是一种不公,但是他也推动了文明的进步,提高了青年人思想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罗素亚里士多德中庸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