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好美育工作

2018-09-10 07:22汤慧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汤慧

【摘 要】德智体美劳等素养的全面培育,是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对于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所以在各阶段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语数外等考试型学科的教学上,还要重视学生音体美等艺术类学科素养的培养,做好美育工作。

【关键词】音乐教学 美育探究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61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美的教育”,包含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审美诉求、审美思维等多个方面。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艺术美的培养我们是忽略的,这主要和我国的教学体制、教学实际有关系。我国曾经长久的处于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之下,应试教育即完全以考试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教学体制,上世纪七十年代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开始,应试教育教学体制就逐渐占据了教育的主流思想,当时正处于我国各行业逐步发展,国家出对外开放,紧锣密鼓的进行经济建设的阶段,所以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旺盛,理论型人才缺口大,这就导致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快餐式”人才培养模式,将既定的知识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传输给学生,从而尽快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相应的“行业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呈现出人才思维僵化,能力缺陷的问题,但受限于当时社会发展的程度,这种缺陷是可以忽视的。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行业的丰富性,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为多样化,对于人才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也就更为严苛,单纯以基础学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教育教学体制也面临着改革,素质教育教学体制逐步取代应试教育教学体制;学校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输转变为人才培养为主,注重德智体美劳等素养的全方位培养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时代潮流。

音乐就是艺术学科的一种,也是学校教育中美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对于音乐来说呈现的是声音的艺术,通过影响学生的听觉,来带领学生感受声音之美,培养学生的听觉审美能力,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展现出音律的魅力,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输出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甚至表达美的能力,让美育和理论知识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发展。那么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本文中我就以音樂教学为例,谈谈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美育工作,从而塑造学生美的思维,让美调节学生身心,洗涤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音乐欣赏,发掘学生的审美思维

正如上文中所说,音乐属于声音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基础的教学模式就是带领学生听音乐,让学生在感受声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引发想象、引发情感的共鸣,进而发掘学生的审美潜力,塑造学生的审美思维,为学生进一步感受美,理解声音的艺术奠定基础。

首先,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型学科,通常和考试关系较小,所以在课时安排方面也会有着较大的差异,以基础教育阶段为例子,往往一周会设置一到两个课时,并且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会有不占用课下时间的教学默契。所以基本的教学活动都会依赖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那么作为教师来说,就需要我们在音乐作品选择方面慎之又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往往是采取课本为主、适当拓展的方式,因为本身教材中所选择的音乐作品不论是在情感还是内容方面都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主旋律的,并且贴合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而拓展是在课本之外增添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有乐趣的接受审美教育。

其次,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们要给予学生思维的自由。因为人作为个体,有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思维偏向,所以在同一首音乐欣赏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情感共鸣,所以在一开始放音乐给学生听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欣赏美的自主性,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情感体悟音乐中音律、歌词、节奏等美的存在,从而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

二、音乐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欣赏音乐仅仅是开始,我们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也就是体会音乐中美的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导和引导工作,所谓教导,是教师要在学生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关于每一首音乐“背后的故事”,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主观情感表达的载体,所以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文化与历史,这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都要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音乐内涵和创作背景、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前提下,带着故事和情感去感受音乐,才能进一步感受到其中美的存在。而对于引导,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体会音乐美,让学生在遇到一首音乐作品时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去感受,去了解,去体会。

其次,在音乐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敢于分享美。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和音乐作者发生情感的共鸣,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在学生感受音乐时,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去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进入作者内心深处,更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悟分享出来,从而在班级中实现思维的交互,美感的分享,通过彼此影响促进学生审美思维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三、音乐教唱,培养学生输出美的能力

教唱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在学生能够感受美、体悟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表达美、输出美的能力。

首先,在音乐教唱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精神上积极向上,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歌曲。因为艺术影响人的思维,陶冶人的心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匡扶三观,培养思维的作用,积极向上、精神振奋的音乐无形中能够给予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建立以良好的导向。

其次,在音乐教唱过程中,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多种形式的音乐,毕竟音乐不涉及到考试,所以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自由度较大,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意愿在流行音乐中选择价值观正确的歌曲进行教唱,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音乐美育工作的展开。

总体来讲,从音乐课程的设置来看,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化,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外,能够受到心灵和精神上的陶冶,避免学生思维的僵化。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美育为先,充分发挥音乐传播声音美的作用。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