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考文言文卷面分析下的文言文教学反思

2018-09-10 07:22王颖璇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反思基础知识文言文

王颖璇

【摘 要】中考语文試题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求新求变,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时刻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与时俱进,只有吃透“新课标”的精神,认真研究中考试题,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扎扎实实地在文言文教学中切实做到“字字清楚,句句落实”,重视学生运用感悟能力的提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最后的中考中让学生赢得好成绩。

【关键词】基础知识 文言文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62

中考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教育评价方式,一方面是要检测考查学生对三年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试题对我们教师而言,不仅仅是考了哪些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最终让学生在考试中赢得分数。

一、基础知识落实粗线条,不细致

文言字词的准确解释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和基础,在文言文试题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也是重中之重。初中文言文课文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字词在课下注释中都会有所标注,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就能大概看懂课文,加之前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所涉及到的字词解释绝大多数出自重点课文的课下注释,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在教授文言文时,着重强化了课下注释的识记,而忽视了课文中那些对读懂文章内容看似不是很重要的词语,这样就造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盲区,也必然使学生无法应对考试中的变化。比如2015年第7题:

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D.相形见绌

此题考查的是“相”在文言文中的两种释义,一种是“相互”,另外一种是“偏指一方”,答案为D。从得分情况上看,这道题是2015年整个试卷中最难的一道题。从后来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学生根本不知道这道题的考点在哪,绝大多数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相”有“偏指一方”的释义与用法。从试题本身说,并没有超出考纲与教材范围,D项中的“相形见绌”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成语,C项中的句子是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而A与B项的句子分别出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陈太丘与友期》和蒲松龄的《狼》。既然出自于课文,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甚至是不知道呢?教材中对《陈太丘与友期》“相委而去”的课下注释,“委:丢下,舍弃。去:离开”教参中给出这句话的翻译是“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狼》中“眈眈相向”的课下注释“眈眈:注视的样子。”教参中给出这句话的翻译“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可以看到,两句话的课下注释都没有对“相”字做出相应的解释,而教参中给出的翻译似乎和“相”字的关系不大,或者说“相”字的意思没有在句子的翻译中体现出来,这样很多教师在讲解这句话时就把“相”字遗忘在了一边,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字字落实”,最后导致学生在中考试题中无法得分。

基础知识落实不细致还表现在“就文论文”,就是学这一篇课文就学这一篇,而缺少必要的归纳总结,在题型的训练上也较为单一,缺少知识的融会贯通。2015年的第10题,“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1分)”答案是“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道题既考了“委”字的意思,又考了默写,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一道很好的试题。但是,这道试题也是当年试题中得分率很低的一道题,大多数学生都能知道“委”是“丢下、舍弃”的意思,但很少有学生能够想起与这个意思一样的句子。我们平时的教学比较多的注重了一词多义的归纳,过于强调了字词中“求异”的思维而忽略了“求同”的总结,并且在题型的训练上也较为单一,要么是单纯地训练默写,要么是单纯地解释词语意思,很少把这些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到一道试题中,因为平时缺少这样的思维训练,致使学生在中考考场上无法对试题做出准确而迅速的判断。

二、对文言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文言文教学应遵循的主要目标,这种能力的形成一方面是文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但是在现今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采取的都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文言文教学上更多地注重知识的识记,忽视方法的传授,注重所教知识的掌握,忽视知识的迁移,这样就导致学生阅读学习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有老师的指引就能看懂,离开老师的指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无法将所学文言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比如2016年11题“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2分)”。

这道题的答案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这道题学生的丢分主要集中在不同点的回答上,一方面少数学生能够回答出“出世思想”,另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准确地回答出两者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老师对文言文内容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缺少对比,缺少联系,缺少方法的指导。

三、结束语

中考语文试题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求新求变,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时刻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与时俱进,只有吃透“新课标”的精神,认真研究中考试题,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扎扎实实地在文言文教学中切实做到“字字清楚,句句落实”,重视学生运用感悟能力的提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最后的中考中让学生赢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反思基础知识文言文
清律的基础知识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掌握基础知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