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发挥小学科学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2018-09-11 06:33山东省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空气科学素养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赵 星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通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来评价,应重点关注知识学习过程背后的素质发展,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负责。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只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才能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一、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背景

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学校要着眼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而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模式怎么能与之相适应呢?当前小学科学学科普遍存在学生对生活中与概念相关的现象关注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脱离,缺少学习兴趣。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内化为素养,绝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它需要有一个充满文化关怀的氛围。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不浓?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吗?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吗?全班学生的参与度高吗?教学中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批评与反思?教师问题意识是否增强?是否利用问题导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快乐和精彩生成的源泉。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便会极力地去探究。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例如,在教学《玩镜子》时,我设计课前实验导入“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有没有玩过打气球游戏?(课件出示打气球图片)今天,我们来玩一玩打靶游戏。”这时,学生兴趣很浓,学生直接用激光灯打靶。“好了,孩子们,请先把手中的‘枪’放下,让我来采访一下我们的神枪手,当我们用激光灯射击时,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刚才的游戏好玩吗?想不想再玩一次?这次我们要增加点难度,听好要求:各小组的激光灯不能直接对准靶子,而是指向那个方向(教师演示,指向另外的方向)。那你怎样才能击中目标呢?”此时,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浓了,学生拿出镜子,尝试借助镜子击中目标。“想一想:光为什么能借助镜子击中目标?激光灯发出的光这次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有学生刚才提到了一个词‘反光’,那什么是反光呢?谁能试着解释一下?”学生解释:“当光射到镜面,在镜面上光将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出去。这种现象叫做反光,也叫反射。”

在这个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学会。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找空气》时,我要求学生认识空气的特点。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到空气的特点。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抽象。如果让学生亲手“玩一玩”空气,那么空气的性质就不言而喻了。为此,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向里面装满空气,握紧袋口。这样学生就知道袋子里有空气,他们自己握住了空气,使抽象的东西变为形象。然后,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就轻而易举地得出空气的特点。教师再加以指导,学生就能牢记理解了。反之,如果只让学生看看周围、闻闻周围,什么也感受不到,学生就不能加深理解空气的特点。

实验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技能。实验是可以通过手、眼、鼻等感官来进行的。这些感官会接受许多新现象,使学生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学到知识,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很想知道为什么,在强烈求知欲的心态下,会展开想象、开动脑筋,自己找出答案。在教学《找空气》时,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明白了空气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能流动,不少学生问——怎么空气和水一样呢?此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对比空气和水的区别,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主动去解决,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科学学科能力才会发展成为有积极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3.坚持问题导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哺乳动物》时,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动物作为观察对象,并提出观察要求:(1)哪几种动物的外形比较相似?(2)哺乳动物如何繁衍后代?(3)怎么喂养小动物?(4)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同时利用图画、文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好记录。然后,生生、师生互相进行交流、汇报。

再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演示实验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写好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写好实验报告;用得到的物体的热胀冷缩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又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得到了处理和应对新问题的方法。

4.建构“有温度”“有文化”的科学学科课堂。

在教学中,要做好知识与文化的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故事,前人的科学贡献,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崇尚科学、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例如,在教学《土壤与植物》时,给学生讲《侯光炯的故事》。在教学《认识光》时,讲《小孔成像的故事》。在教学《玩镜子》时,先让学生观看“聚光升温实验”,然后,教师提问:“看完了这个小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师生总结:“多面镜子反射的光汇聚到一点,会使这一点的温度升高。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用这个方法成功击退了敌人,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的小故事(播放阿基米德的小故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打造高效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主渠道。

猜你喜欢
空气科学素养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