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结构与酶解分析

2018-09-11 12:03史旭洋刘心同硕刘禹廷于藴波任晓冬
分析化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结晶度木质木质素

史旭洋 钱 程 刘 艳 刘心同 尚 鑫 刘 硕刘禹廷 于藴波 张 军 任晓冬*

1(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春130012) 2(吉林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 长春 130000)

1 引 言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木质纤维素可以生产多种生物化工产品。目前,农业废弃物秸秆、麦秆等的处理成为影响环境和生态的重大问题。通过生物炼制的手段将秸秆、麦秆等木质纤维素制成生物化工产品,是秸秆高效转化的重要途径[1]。利用木质纤维素进行生物炼制,首先需要对木质纤维素进行糖化,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等单糖后,再通过发酵将葡萄糖转化成生物化工产品[2]。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成分组成,其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缠绕,将纤维素包裹起来形成一种相互缠绕的结构,这种复杂的空间结构使木质纤维素可以有效抵抗外部环境。在进行生物炼制时,这种特性使得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效率降低[3]。因此,在利用木质纤维素时,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打开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缠绕的结构,以提高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目前,工业上使用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H2SO4、NaOH、CaO和H2O2处理等方法[4]。其中H2SO4等稀酸溶液在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是破坏秸秆中的半纤维素成分,通过溶解部分半纤维素,从而打开秸秆本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缠绕的结构;NaOH、CaO和H2O2等碱性溶液主要是破坏秸秆中木质素成分,从而破坏秸秆原有的结构。

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分别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预处理的秸秆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秸秆结构的影响。对不同方式预处理的秸秆进行了纤维素酶酶解效率评价,为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生物化工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12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德国安捷伦公司); FEI Quanta200扫描电镜(荷兰FEI公司);Shimadzu IRPrestige-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Bruker D8 晶体衍射仪(XRD,德国布鲁克公司);HZ-8802S 水浴恒温振荡器(上海智诚公司);722E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公司);标准品均购于自Sigma-Aldrich公司;H2SO4、NaOH、CaO和H2O2等试剂均为优级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玉米秸秆为吉林省种植的玉米的秸秆。

2.2 秸秆的预处理

秸秆的预处理参照文献[4]的方法。向500 mL摇瓶中加入30 g玉米秸秆,分别加入60 mL 10% (m/V) H2SO4、60 mL 10% (m/V)NaOH或12 g CaO,加水至总体积为300 mL,使H2SO4、NaOH或CaO的终浓度分别为2%、2%和4%。用封口膜封口,121℃ 反应1 h;另向500 mL摇瓶中加入30 g秸秆,之后加入20 mL 30% H2O2,加水至总体积为300 mL,即H2O2的终浓度为2%,用5 mol/L NaOH调节至pH 11.5,然后在65℃水浴摇床中摇振3 h。在500 mL摇瓶中加入30 g秸秆,加水至总体积为300 mL,煮沸1 h。

待上述各反应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后,用八层纱布过滤预处理液,用去离子水冲洗处理后的秸秆,室温晾干后,——20℃保存,备用。

2.3 成分分析

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按美国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方法测定[5]。

2.4 电镜观察

取少量预处理后的样品,分别烘干、粉碎、过筛,用导电双面胶带固定在样品台上,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镀金处理,物料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察。

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取预处理后的样品,以 1∶100 比例同KBr混匀后,在玛瑙研钵中研磨至200~300目粉末,于红外压片机上制成透明薄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波数扫描范围为4000~400 cm——1,分辨率为4 cm——1,单一样品共进行32 次累加。

2.6 X-射线衍射分析

取预处理后的样品,用Bruker D8 晶体衍射仪进行纤维素的结晶度分析。其中,扫描范围 10°~50°(2θ),扫描速度 2°/min,扫描电压30 kV,扫描电流30 mA。样品的结晶度(CrI)采用公式(1)计算:

CrI(%) =[(I002-Iam)/I002]×100

(1)

式中,I002为 002 晶格衍射角的峰值,即结晶区的衍射强度;Iam为无定形区域衍射强度峰值。

2.7 纤维素酶酶解反应

取含1.2 g纤维素的上述预处理秸秆,加入pH 5.0的50 mmol/L柠檬酸缓冲液和15 FPU/(g 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补加水至40 mL。置于水浴摇床上,50℃以130 r/min酶解72 h,每12 h 取样一次,离心,取上清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伯乐Aminex HPX-87H柱测定葡萄糖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 柱温65℃,用0.005 mol/L H2SO4以0.6 mL/min的流速洗脱。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秸秆成分的影响

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之间复杂的结构关系,严重阻碍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从而降低了纤维素酶水解产率。因此,需要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尽可能除去秸秆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打破秸秆原有的结构,从而提升酶解效率[6]。采用不同方式预处理的秸秆成分如表1所示。经过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秸秆的纤维素含量均上升,而木质素含量均下降。H2SO4预处理后秸秆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达59.8%,木质素含量为16.8%。NaOH预处理后,纤维素含量为52.1%, 木质素含量仅为8.3%。CaO和碱性H2O2处理后,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1.5%和49.9%,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4.7%和13.0%。相比于其它预处理方法,H2SO4预处理后, 半纤维素含量下降最大(22.6%),表明H2SO4预处理可有效去除半纤维素。热水预处理后,秸秆成分变化不明显。在所有预处理方式中,NaOH去除木质素效果最好。在利用纤维素酶水解秸秆时,木质素会吸附纤维素酶,从而降低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有效降解。通过预处理去除木质素,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降解效率。

表1 采用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秸秆的成分分析

Table 1 Composition of corn stover pre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预处理方法Pretreatmentmethod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木质素Lignin(%)H2SO4 59.822.616.8NaOH 52.130.28.3CaO 41.532.614.7H2O2 49.929.113.0热水 Hot water38.730.818.8未处理Untreated35.835.319.1

3.2 电镜分析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预处理后秸秆表面结构和形貌的变化,如图1F所示,未处理的秸秆表面被蜡质成分紧密包裹,十分光滑。稀H2SO4处理后(图1A),秸秆整齐、紧密的长管结构被打乱和切断,这是由于秸秆中的大部分半纤维素被稀酸水解[7],秸秆的部分结构被破坏所致。NaOH 处理后的秸秆如图1B所示,由于NaOH溶解后,很多木质素被去除[8],秸秆表面变得粗糙不平,而且表面结构有大片明显塌陷,部分纤维素被剥离,呈片状结构。图1C为碱性H2O2预处理后的秸秆,可以看出,由于部分木质素的去除,出现很多的“碎片”。 图1D为CaO预处理后的秸秆,相比NaOH处理和碱性H2O2处理,CaO处理对木质纤维素结构的改变不明显,因为木质素脱除效果不佳,秸秆表面结构未出现明显的坍塌情况。图1E为热水处理后的秸秆结构图,秸秆表面出现凹形小孔,而秸秆的长管结构未被切断,表面也没有出现大片的明显塌陷。

图1 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秸秆的电镜图: (A) H2SO4预处理后的秸秆; (B)NaOH预处理; (C)碱性H2O2预处理后; (D)CaO预处理后的秸秆; (E)热水处理; (F)未处理的秸秆Fig.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s of corn stove pretreated with (A) H2SO4; (B) NaOH; (C) H2O2; (D) CaO; (E) hot water; (F) SEM image of untreated corn stover

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预处理的秸秆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预处理和未处理秸秆红外吸收峰的主要差异在于某些特征峰的增强、减弱或者消失,这表明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后,秸秆各成分的分子结构、空间结构或排列发生了变化。

图2 不同预处理方式秸秆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Fig.2 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FT-IR) spectra of corn stover pre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3.4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纤维素中存在结晶区和无定形两种区域, 结晶区占纤维素整体的百分率称为纤维素的结晶度。纤维素的结晶度是衡量纤维素性能的重要指标,反映纤维素聚集时形成结晶的程度[11]。利用XRD技术分析预处理后的秸秆,比较预处理前后秸秆结晶度变化,考察各种预处理方法的效果。经过不同的预处理后,由于秸秆中一些成分去除,秸秆结构发生改变,结晶度也发生改变。如表2所示,NaOH、碱性H2O2和CaO这3种碱性方式预处理秸秆后, 秸秆的结晶度分别为40.5%、35.4%和14.2%。其中, NaOH处理的秸秆结晶度上升幅度最大。NaOH处理秸秆后,由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两种无定形区组分的溶出,使得纤维素含量增加,从而使整体结晶度大大提高[12]。而碱性H2O2和CaO的碱性比NaOH低,因此预处理后秸秆结晶度提升不大。H2SO4预处理秸秆后会引起纤维素基质的部分重结晶, 因此秸秆的结晶度得到明显提升[13]。由表2可见,H2SO4预处理后秸秆的结晶度最高(43.4%),结晶度的增加可能是由于H2SO4去除了部分木质素和较多的半纤维素成分(表1),使秸秆纤维结构发生重排,有序度增加,形成比较完整的结晶晶格,因此结晶度提高。热水预处理后秸秆的结晶度变化不明显(25.4%),表明热水预处理对秸秆的结构改变很小,其结晶度未发生明显改变。

表2 不同预处理后秸秆的结晶度

Table 2 Crystalline of corn stover pre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预处理方法Pretreatment method结晶度Crystalline (%)1H2SO4 43.42NaOH 40.53CaO 14.24H2O2 35.45热水 Hot water25.46未处理 Untreated22.3

图3 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的秸秆的纤维素酶降解结果Fig.3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retreated corn stovers hydrolyzed with cellulase

3.5 纤维素酶酶解分析

在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需将秸秆进行酶解,这是秸秆利用的基础;为了提高秸秆的酶解效率,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秸秆进行处理,从而打开秸秆本身的结构。本研究以不同方式预处理的秸秆为底物,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评价预处理效果。酶解结果如图3所示,不同方式预处理的秸秆酶解效果差异较大。以未处理的秸秆为底物酶解,葡萄糖产量在60 h达到最高,浓度达到11.95 g/L,而预处理秸秆酶解后葡萄糖产量都比未预处理秸秆高。其中NaOH预处理秸秆所产生的葡萄糖在60 h时达到最大浓度(33.32 g/L),明显高于其它预处理方式。NaOH预处理后秸秆表面结构有明显坍塌(图1),能够增加酶与底物接触面积。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aOH预处理后,木质素得到有效消除,有利于纤维素酶吸附到纤维素上,使得NaOH预处理后秸秆的酶解产糖量达到最大。H2O2预处理的秸秆酶解60 h时,产糖量最高(24.49 g/L)。CaO处理的秸秆酶解后在60 h时,产糖量最高达15.88 g/L。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碱性H2O2和CaO预处理与NaOH预处理结果相似,都是通过不同程度地溶解木质素,增加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的可及度,从而增加酶解产糖量。由于碱性H2O2和CaO碱性较弱,对木质素的溶解作用不强,因此酶解效果比NaOH预处理差。H2SO4预处理秸秆后,酶解产葡萄糖量在60 h时达到最大值(21.21 g/L),与未处理秸秆相比,糖化效果明显提升。电镜分析表明,H2SO4处理后的秸秆表面出现明显塌陷,有利于纤维素酶附着。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被去除,有利于纤维素酶作用于纤维素。热水预处理秸秆酶解后产糖量在60 h时达到最大值(13.13 g/L),相比于未处理秸秆,产糖量略有提升。从图1可见,热水预处理秸秆结构基本未发生变化;秸秆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同样表明,热水预处理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特征峰的强度均没有明显的改变,即秸秆的结构未明显改变,糖化产糖效率较低。

4 结 论

采用不同方式预处理秸秆,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的秸秆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秸秆结构的影响。通过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后的秸秆,对预处理秸秆效果进行了评价。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方式预处理的秸秆,评价酶解效果,为利用秸秆高效生产生物化工产品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结晶度木质木质素
木质素增强生物塑料的研究进展
木质风景画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γ射线辐照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片材机械性能和结晶度的影响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彩棉纤维的成分和结构分析
ABS/木质素复合材料动态流变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