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开创高校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8-09-11 20:51
云南教育·视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校教师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自开展挂钩帮扶工作以来,把扶贫攻坚当作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精确瞄准贫困地区最薄弱的教育领域、产业领域、建档立卡群体,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扶志、扶智、扶制相结合的高校精准扶贫新路子。

一、扶志,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一是走村入户找“穷根”。学校挂包帮扶的怒江州兰坪县石登乡谷川村,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之中,全村国土面积120.91平方公里,辖12 个自然村,14 个村民小组,663 户,2 859 人(2017年),主体民族为白族支系拉马人、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其中处于深度贫困的凤山、迪仕、三家村、格日4个村目前仅有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部分未通电、未通网络信号,脱贫攻坚难中之难。为此,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带队,先后5 次组织干部职工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深入不通路的凤山、三家村、迪仕、格日、仁峨等村寨,全覆盖走访,与贫困户谈心交流,了解情况,为贫困户找穷根、找办法、送志气、送信心,村民积极主动性大大提升,思想观念逐步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二是专题培训换思想。2016 年11-12 月,学校在昆明举办了为期14 天的兰坪县后备干部及石登乡村级基层干部培训班,各村班子成员、小组长、致富带头人和村民代表等110 人被请到了省城认亲戚、开眼界、换思想,把培训成员覆盖到最基层干部。培训班采取“参观考察+专家授课+讨论学习”的形式,参观了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阳宗海现代农庄、蔬菜基地、嵩明县现代农业发展等,学习武定县插甸经验。村民们与学校老师、专家学者、先进地区负责同志面对面讨论,零距离交流,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发展意识更加强烈。

二、扶智,推进挂钩点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找准重点,精准施策。针对石登乡教师严重不足、总体素质偏低、勉强支撑教学的现状,学校用2 年时间对石登乡340 名中小学教师开展全覆盖轮训,最后一期于2017年7月22 日在大理结束。通过讲座、参观等形式的体验式培训,帮助乡村教师拓宽眼界,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培训效果突出,石登中学2017 年的中考成绩由原来全县乡镇中学的倒数第二名上升为正数第二名。同时,学校将先进的思想通过讲座、国旗下的讲话、课堂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国家扶贫工作,让学生树立“贫穷不是宿命,知识改变命运”理念,在学生心中种下脱贫的种子,从而使学生牢固树立努力学习、改变自身、改变家庭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加大投入,突破难点。为有效解决乡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差,缺乏社会认同及职业尊严等情况,学校每年出资10 万元,在石登乡中小学设立奖教金和奖学金,奖励优秀教职工和优秀学生,为师生注入工作和学习的精神动力,营造你追我赶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同时,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为石登乡乡村教师争取乡村教师发展基金10 万元,资助石登乡代课老师和特困教师等弱势群体,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两年来,学校已累计为石登乡中小学师生发放了30万元的奖教奖学金和乡村教师发展基金。同时每年为石登乡提供20万元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主动深入,示范引领。针对教师队伍不稳定,后续师资无以为继的问题,学校在自身师资力量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先后派遣了6 名优秀教师到石登中学开展支教工作,他们除了承担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教学,还开设了计算机、心理健康课程,同时对当地教师进行教学法培训,调动师生积极性。课余时间,支教教师与其他教师零距离交朋友,深入田间地头、村村寨寨搞家访,积极融入中学师生群体和当地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当地民众的高度评价。甚至出现学校扶贫队员、支教老师到石登乡赶集吃饭、买东西,群众推辞不收钱的“怪事”。

四是拓宽渠道,关爱学生。对石登乡报考学校的学生,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录取。对水电开发库区移民的石登籍子女,凡报考学校并录取的,由国家补贴8 000 元,并对特别困难的学生优先给予困难补助。对就读学校的石登籍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并且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为谷川村少年(留守)儿童量身定制针对性强的组合式服务措施,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服务。每年六一儿童节,都为谷川村小学300 多名少年儿童及教师发放校服、书包、文具等慰问品。冬季来临之际,又积极开展“这个冬天不再冷”发放寒衣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三、扶制,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结合谷川村山高谷深,垂直地带性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雨水较为充沛的实际,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资助谷川村委会注册成立了“兰坪众惠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设立30 万元种养殖启动资金,并计划在今后3年累计投入不少于100 万元的种养殖基金,推进谷川村的种养殖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当前,已基本构建起了以种植长毛谷、小红米、冬桃、核桃、辣椒、苦荞、附子等种植业和养殖土猪、土鸡、蜜蜂、黑山羊等养殖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

二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结合石登乡境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成片的高山草甸和水电开发库区湖泊的特点,学校提出实施生態保护、旅游开发、扶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扶贫开发模式。2017年1月,由学校完成的旅游规划项目《碧罗雪山凤山——拉竹河高山生态旅游规划》通过省级专家参与的州级旅游评审,努力将谷川村建成一个以高山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扶贫示范村。

三是缓解出行难问题。为改变谷川村委会凤山、三家村、迪仕、格日等自然村71 户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的现状,破解发展瓶颈,学校领导和干部多次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座谈,鼓励村民破除等靠要思想,以实际行动参与扶贫。经过多次交流探讨,村民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萌发了出工出力修路的想法。2016 年8 月,学校出资10 万元,全村老少妇孺出工出力开始了原始森中修路的“壮举”,短短2 个月,一条长达8千米的人马(摩托车)驿道顺利完工,工程完工的当天村里就传来摩托轰鸣声,村民把早就订购好的12 辆摩托车开回了家;三家村和的格日人马驿道也将于近期建设完成。剩下迪仕的人马驿道也已在筹建过程中。

四是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为推进谷川村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学校全额资助谷川村委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并由学校信息中心负责组建谷川村委会的乡村淘宝网。下一步,学校将对部分村民进行网络技术培训,让其掌握互联网和乡村淘宝网的应用、管理和维护技术,为老百姓购买农资、销售农产品等,解决城乡之间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五是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学校先后出资11 万元,帮助谷川完小完成了征地、操场硬化,建立了围墙、垃圾池、水池和营养餐厨房等基础设施,并为他们购买了干净卫生的厨具,极大地改善了谷川完小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

总之,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一劳永逸就能够解决的事情,需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分工协调,密切配合,帮助老百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唯其如此,扶贫工作才能终见成效,贫困户才能最终实现脱贫致富。我们也才能完成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学校教师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上学校
教师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