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2018-09-11 03:20王志刚
新课程·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熏陶情感

王志刚

摘 要:好的语文课堂应当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应该是情感的滋润、心灵的纯化和品性的锻造;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既充溢着“语文味”,也流淌着“情感味”。语文教师应当在一些有价值的“生成点”和“延伸点”上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的“情郁于中,发乎于外”,比如渗透感恩心、爱心、宽与恕、责任与利他意识,强调尊严、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滋养,让语文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都充盈着情感的“山山水水”和生命的激情澎湃。

关键词:情感;滋养;熏陶

好的语文课堂应当既充溢着“语文味”,也流淌着“情感味”。语文教师应当在一些有价值的“生成点”和“延伸点”上渗透情感教育,比如渗透感恩心、爱心、宽与恕、责任与利他意识,强调尊严、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滋养。情感味和语文味应当水乳交融,让孩子们在习得技能的同时,收获沉甸甸的情感滋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正是渗透情感教育的典型文本。一教师在新课引入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迂回盘旋”,暂时欣赏“别处的风景”,通过阅读《儿子眼中的父亲》引入新课,可谓匠心独运。

师: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名字叫《儿子眼中的父亲》,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段的儿子对父亲的看法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7岁:“爸,你怎么什么都懂呀?”

14岁:“有些观点是不对的……”

20岁:“爸爸的观点太陈旧了,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

25岁:“爸爸真的老了,有些迂腐,有些迟钝。”

35岁:“爸爸如果三十几岁的时候和我一样办事沉稳,或许早就成功了。”

45岁:“不得不说,老头子的经验还是能派上用场的,或许,我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55岁:“太遗憾,爸爸已经离开人世了,他活着的时候所说的都是至理名言呀。”

60岁:“爸爸,你生前的看法真的是太了不起了,不愧是無数人生经验浓缩后的精华呀!”

……

师:“同学们,父子之间应该彼此了解,但,不同的年龄段,居然对爸爸的看法竟然如此不一样。可见,要想全面了解一个人,不能仅仅拘囿于某一时、某一地,从不同侧面、不同时间段,才能看得更全面,懂得更深刻。就像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中,作者也不是一下子就理解了父亲,而是在点点滴滴的回忆中,父亲的形象才渐渐丰满起来的,今天,我们就走近朱自清,走进《背影》。”

这篇《儿子眼中的父亲》与《背影》在语言和思想感情的更深处“藕断丝连”,遥相呼应。的确,不同年龄段的子女对父母亲的印象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是上文中“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的“十四五岁”。以这样的一个年龄段来谈亲情,谈对父母亲的感受,更能触发孩子们的“感同身受”:是呀,“我们”曾经崇拜,但也曾经嘲笑父辈,但父辈对我们的爱永远不变。这和《背影》中20岁的朱自清当然是不一样的,更与45岁、55岁、60岁的感觉不一样。然而,恰恰是这种“不一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恰恰是这种“巨大的落差”,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为什么不同年龄段,对亲人的印象和感觉不一样呢?朱自清对父亲的思念、感觉和印象与我们一样吗?“背影”蕴含着怎样的立意和象征意味呢……诸如此类的追问和思考,引领孩子们向课文的更深处挺进,发现更美的风景。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挺进中,情感的“山山水水”在孩子们的心中流淌、蔓延,一颗感恩父母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假以时日,这颗种子或能开花结果,成为喂养孩子们的“精神钙质”。

实践证明,像上例这样从情感的角度引入新课,情感认知像“盐”一样融进课堂的“汤”中[1],在不知不觉和自然而然中,让学生的心有所触动,情有所打动,意有所感悟,如此,学生必将步入情感课堂、人文课堂和拓展课堂的理想境界。

同样的,在结尾可以设计以下拓展环节:

1.父母对儿女的爱都是无私的,但爱的形式千千万万,表达方式各不一样。或许有的能大声说出来,但有的只是默默的、具体的、无声无息的行动,请谈谈你的父母对你的爱是如何表现的。

2.同学们,父母亲对你的爱无怨无悔,那么,你是如何回报他们的?今天回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你的爱,比如剥个苹果,倒杯热茶、按摩按摩……好吗?

3.给你印象深刻的也许是父母亲的背影,也许是脸上的皱纹,也许是粗糙的手掌,也许是憔悴的驼背……请你拿出笔说真话,诉真情,写真文,记录下那些令我们怦然心动的细节。

曾有专家指出:“教育教学活动若忽视生命学问,就会造成生命领域的荒凉与暗淡。”[2]上述案例中,实际上就是扎扎实实地重视“生命学问”:由畅谈父母之爱到用实际行动表达爱意,再到写出父母之爱,这不仅仅是为语言和写作“筑基”,也是为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和情感世界“除壅”;不仅仅是实践语文的美,也在拓展情感的美;不仅仅浸泡在语言的森林根系中,同时也行走在“情感生态”原野中,以期唤醒孩子们咔嚓作响的生命拔节。但愿新世纪的中学语文课堂,能够重新活出诸如“感恩、义务、责任、孝敬、爱心”等精神因子。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共鸣者和熏陶者。

参考文献:

[1]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12.

[2]林高明.核心素养: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历程[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2):47.

注: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041)《情感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熏陶情感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如此熏陶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中的大众化艺术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