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关键属性识别及应用

2018-09-12 08:44刘高常金阳谭吉玉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重要性

刘高常, 金阳, 谭吉玉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结合国家或地区需求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其提供智库,以满足国家或该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家创新体系形成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然而,研究生对社会的贡献度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很多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继续重视。其具体表现为四方面:首先,科研参与度不高。刘琼学者对上海地区的9所高校进行调研显示,597名研究生中,有意愿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占85%,其中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仅占21%,以获取酬金为目的的占2%,迫于导师要求的占25%。实际上,在学习期间没有参加任何课题研究的占36.7%,仅参加1项课题研究的占37.5%,参加2项以上的占25.8%,与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只占43.9%。王得忠学者的研究数据显示,参加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者仅占在校研究生比例的5%。其次,学位论文质量不高。全国优秀学位论文中,各指标均在高分段的比例不足5%,获得专家一致好评的论文不多,理论方法创新不足,创新性成果少。第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缺乏。以国际顶尖杂志“Nature”和“Science”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数量比较少,且被引用频次低,与欧美、日本等国家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见表1)[1]。该数据虽然是研究生与其他科研人员的整体科研数据,但考虑到大部分研究生在发表论文时将其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独立研究的成果较少;另外,不考虑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欧美国家的科研实力远高于我国的科研水平。这样,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不足。第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评什么、谁来评、怎样评,即能力指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问题还没有一致答案[2]。

表 1 2006—2015年中国等在 Nature和Science的发文及被引用情况

研究生已经完成了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普遍呈现“均值高”的特点。然而,教育工作者或管理者对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文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对于研究生来说,提升其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教育工作者或许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因为学的知识都是有框架和设定的。在研究范式的引导下,研究者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知识框架,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挑战是失败的。这种失败和所受到的打击,客观上压制了研究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在增加研究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为改变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通过模糊集和熵处理方法,识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属性,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科学评价提供关键信息,便于各高校正确认知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本质和形成规律,同时也可以提醒管理者哪些是控制事项,哪些是次要事项,使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一)能力与创新能力

能力是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总和,是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综合框架。专业能力是研究生具备的能以学习成果表示的潜在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等,是培养胜任能力的基础。胜任能力是研究生展示的以行动成果表示的实际能力,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能按确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能力框架”的研究方法有功能分析法和能力要素法。功能分析法着眼于工作结果,一般通过个人的角色和任务来观察,以工作表现来描述能力。能力要素法着眼于获取能力的投入,如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等[3]。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本质还是能力,核心是创新,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革旧造新”。从心理学角度,弗洛伊德、吉尔福特等心理学家将其界定为“特殊人格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品质,包括人格、认知以及思维的逻辑性和权变性。从经济学角度,经济学家熊彼特等将创新能力定义为生产要素,通过其投入产出效果衡量创新能力。从教育学角度,姜丽华等将其嵌入于人才培养的具体活动中,强调首创性和独创性的学术成果。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生创新能力表现为研究生的社会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从文化角度,它是一直基于学术自由和道德伦理的质疑、批判精神。综上所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完成创新活动的技能和知识,二是有效的心理特征,三是与创新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四是有较好的创新表现[4]。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采用多因素-能力要素法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框架:一个由知识、素质、环境、实践和创新表现组成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5-10]。

表2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描述

二、创新能力核心因子识别模型

(一)评价主体的确立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依然是西方社会最有解释力的人性假设。该假设有三层含义:一是人的自利性,即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打算,总是在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二是利益最大化原则,即人们总是寻求对自身利益的最大程度满足。三是人的理性假设,即人具有理性的知识和计算能力,能够收集必要的信息,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会做出能更好地满足自身偏好的选择。然而,单一评价主体可能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追求的也可能不是最优解,而是满意解。且决策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社会化因素(如社会风俗和价值观等)影响,加之有权参与决策的常常只是少数代表,由他们代表广大利益相关者表达利益诉求。倘若决策者偏好与集体利益偏离或者偏好信息互反,决策行为无序化、从众或者关联评价,以及决策者道德滑坡等,必将影响决策评价的科学性,结论与现实会偏差甚远。因此,考虑到决策过程中引入决策者自利行为因素的重要性,有必要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逐渐提高参与程度,使利益表达更加顺畅。

确立评价主体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各参与者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着各自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共同利益或信念的主体会自发地组织到一起,形成利益集团。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结合卡普兰、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ore Card),从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短期和长期利益的直接性、宏观和微观角度,将研究生、政府、创新成果使用者(企业)和高校纳入评价主体[11],如图1所示。

(二)模糊集的表达

由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入模糊集理论能很好地处理属性信息。模糊集理论为不确定性问题的决策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用隶属函数来刻画元素对集合属于程度的连续过渡性,将经典集合的二值逻辑推广到区间内的连续性逻辑,能够很好地模拟人脑思维处理信息的方式,表现出强大的优势[12]。文章采用三角模糊数中的五级分支标度处理,如图2所示。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子的基本重要性测度

因评价个体的生活环境差异,各自有着不同的认识和主观倾向性。 设 A={A1,A2,…,An}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属性集合为E,假设一组专家对各备选方案进行匿名评估,各专家 Ai=(i=1,2,…,n)对属性 ej(j=1,2,…,m)的满足程度(隶属度),则所有专家提供的方案Ai对属性ej的隶属度构成一个犹豫模糊元 (HFE),用eij表示。对专家组提供的所有决策信息进行处理可得犹豫模糊决策矩阵

图1 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主体

图2 研究生创新能力属性信息值划分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熵处理方法

关键属性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差异性评估的表现形式,能够体现核心竞争优势。为了得到合理的属性权重向量,各利益集团A分别对研究生个体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其鉴别性属性重要性可以表示为“强”“中”“一般”三个等级。评价矩阵为X:

求得研究生创新能力鉴别性属性(竞争优势差异性)为

对决策评价矩阵进行熵处理:

所有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鉴别性属性向量为

(五)决策步骤

运用模糊集和熵处理方法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关键因子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确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m项构成要素。

步骤二:针对指定的n个相关利益者调查分析,获取m项构成要素的基本重要性ei。

步骤三:选取k个研究生,进行鉴别性能力评估,获取影响因子评估值w*i及创新能力属性值改善率 λi。

创新能力属性值改善率(λi)=

步骤四:计算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子最终相对重要性,通过隶属度排序,相对关联度越大,则因子越重要,反映利益相关者对其满意度更大[13]。公

式如下:

三、实例验证

论文以2017年高校毕业研究生为例,针对利益集团 A={A1,A2,A3,A4},五个评价指标 U={U1,U2,U3,U4,U5},采取开放式问卷调查,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评价。我们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3份,获取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基本属性决策矩阵 H=(hij)5×4,然后,根据式(1)计算其基本属性重要性 ei(见表 3)。

表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基本属性重要性

选取3位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的研究生Oi,并邀请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生各5位代表,现场对3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构成要素进行评估,获取评价矩阵 X,并根据式(3)、(4)、(5)计算鉴别性属性重要性(见表4)。

表4 研究生创新能力鉴别性属性重要性

根据式(7)计算创新能力属性值改善率λi(见表 5)。

根据式(8)计算创新能力属性最终相对重要性ki(见表 6)。

表5 研究生创新能力属性值改善率

表6 研究生创新能力属性最终相对重要性

根据相对关联度,可得排序结果:U2>U3>U4>U5>U1。

结果说明,通过四个利益集团专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关键属性的识别,研究生个人的创新素质至关重要,创新环境次之,然后是创新实践和创新表现,知识储备排列最后。研究结果反映了在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生源质量很重要,因此,招生复试需要重视候选人的创新素质考核,降低初试成绩的比重,以期获得优质生源。研究生培养需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自由的环境和制度,让每个研究生的人性得到自由发展,不受阻碍地开展学术追求。同时,创新实践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可利用各级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创新表现和知识储备的相对重要性较差,反映了知识储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属性,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这也恰好解释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创新表现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如果能力提升了,自然会产生成果;如果只追求成果而忽略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会导致本末倒置,很难获得预期效果。目前少数高校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过于重视创新表现和知识储备,忽视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环境和创新实践,正凸显出我们培养改革的重点方向。

四、基于属性重要性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通常,研究生的数量大、类型多和能力水平各异,个性化培养相当复杂,培养成本高,培养效率低,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以识别出的关键属性(包括创新素质、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和基本属性(包括创新表现、知识储备)为基础,参考美斯奈尔教授(Scott A.Snell)的人力资本框架,将研究生纳入四个模块(如图3所示),针对所处不同模块的研究生,进行分类管理,利用高校有限的能力和资源,实施针对性的培养。

图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块

核心人才是研究生中的精华,与培养成效直接相关,具有很高的培养价值。但在现实中比较稀缺,其难以直接获得。因此,需要提供一些倾向性激励政策、提高专业向心力等来吸引这部分生源,同时配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对于拥有特殊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成果的特质型人才,他们可能在校期间获得丰厚的奖励等报酬,需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利用他们的专业能力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帮助他们设计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知识领域的差异性进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应鼓励他们创新创业,这时更需要强调他们的合作理念和团队精神,考核他们的项目整体效益。辅助人才通常占比较大,生源容易获取,由于其低价值和低鉴别性,他们的研究基本处于被动状态,需要管理者和导师与他们建立心理契约,让他们忠诚于自己的导师和组织,服从命令和组织制度,培养中应注重任务指派和考核,并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帮助他们成为更有价值的研究生。

五、结 论

研究生创新能力关键属性识别,对研究生培养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论文提出基于模糊集和熵处理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关键属性识别方法,并通过利益相关者参与来改进评价主体,利用赣州三所高校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样本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属于鉴别性属性,即关键性属性,对研究生培养有决定性作用。创新表现、知识储备为基本属性,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最后,提出基于属性重要性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能让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更具针对性。但是,针对不同的能力模块制定具体的培养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生创新能力重要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0”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