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深松抗旱保墒增产实用技术应用效果田间监测及对比情况

2018-09-13 11:30高俊茹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年7期
关键词:增产抗旱

高俊茹

摘 要:农机深松抗旱保墒增产实用技术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实现“藏粮于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此项技术应用的田间效果分析,对指导全省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拓展实施范围,研究制定农业扶持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深松;抗旱;保墒;增产

中图分类号:S233.1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7.078

农机深松抗旱保墒增产实用技术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实现“藏粮于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2017年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站按照省农委部署,承担了《农机深松抗旱保墒增产实用技术》应用效果的田间监测工作。

1 观测田和对照田整地方式及播种情况

观测田秋季收获后用山东奥龙1SQ-280型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深度35 cm左右;对照田今年春季用多功能整地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地作业。两块地播种时间均是2017年5月9日,种植玉米品种是富民58,均用的是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2 监测内容和取得的数据及对比情况

对观测田和对照田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土壤蓄水能力、降水入渗速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出苗情况、植株生长情况、收获期玉米平均根系重量、产量情况及相关情况的监测。每个监测内容分别选取三个测试点,取其平均数。现将取得的监测数据及对比情况汇总如下:

2.1 土壤蓄水能力

(1)深松后5日内观测田比对照田多蓄水6.8 kg/m2。

(2)播種当日观测田比对照田少蓄水40.4 kg/m2。

(3)全苗期观测田比对照田少蓄水20 kg/m2。

(4)拔节期观测田比对照田少蓄水8.04 kg/m2。

2.2 降水入渗速度

(1)深松后5日内观测田比对照田降水入渗速度快0.05 kg/s。

(2)播种当日观测田比对照田降水入渗速度慢0.06 kg/s。

(3)全苗期观测田比对照田降水入渗速度慢0.06 kg/s。

(4)拔节期观测田比对照田降水入渗速度慢0.05 kg/s。

2.3 土壤水分

(1)化冻后整地前: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1.8%;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2.6%;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5.1%。

(2)春整地后5日: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1.9%;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2.9%;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5.3%。

(3)播种当日: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4.8%;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7.2%;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6.7%。

(4)全苗期: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6.1%;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0.8%;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5.7%。

(5)拔节期: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1.4%;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4.6%;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7.9%。

(6)大喇叭口期: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0.4%;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0.7%;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2.1%。

(7)灌浆期: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1.2%;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2.7%;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3.4%。

(8)抽雄期: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8.7%;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3.2%;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4.8%。

(9)收获期: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6.8%;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1.0%;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提高4.5%。

2.4 土壤温度

(1)播种前7日: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6℃;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2℃;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5℃。

(2)播种当日: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1℃;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2℃;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8℃。

(3)出苗期: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2℃;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3℃;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8℃。

(4)拔节期: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5℃;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0℃;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6℃。

2.5 土壤容重

(1)土壤化冻后: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03 g/cm3;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2.5 g/cm3;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2.7 g/cm3。

(2)播种当日: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03 g/cm3;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0 g/cm3;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1.0 g/cm3。

(3)收后松前: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2 g/cm3;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03 g/cm3;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06 g/cm3。

(4)封冻前:土壤深度1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06 g/cm3;土壤深度2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09 g/cm3;土壤深度30 cm处观测田比对照田低0.07 g/cm3。

2.6 出苗情况

经测定始苗至全苗时间为5天,观测田出苗率为96.4%,保苗数量60 833株/hm2;对照田出苗率为98.5%,保苗数量62 166株/hm2。

2.7 植株生长情况

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对株高、茎粗、叶片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拔节期观测田比对照田植株平均高7.45 cm,茎粗平均高0.1 cm,叶片数平均多1.9片;拔节期观测田比对照田植株平均高3.6 cm,茎粗平均高0.2 cm,叶片数平均多0.2片。

2.8 平均根系情况

经测定收获期平均根系重量观测田比对照田重9.11 g/株。

2.9 產量情况

观测田和对照田10垄平均垄距均为60 cm。20 m2收获株数观测田比对照田多1.0株;20 m2空杆株数观测田比对照田少2.7株;20 m2倒伏株数观测田比对照田少2.0株;20 m2双穗株数均为0;平均穗行数观测田比对照田多0.2行;平均穗粒数观测田比对照田多88.5粒;实际百粒重观测田比对照田重1.1 g;实际产量观测田是13 991.57 kg/hm2,对照田是13 054.86 kg/hm2,每公顷增加产量936.71 kg,增产幅度达7.2%。

3 结论

(1)深松能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机械深松可达30~35 cm,使犁底层被打破,耕层加深,熟化底土,创造出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扩大根系生长领域,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根系发达,根层多、数量多、根系长、根系重。

(2)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保证作物生长。深松能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提高土壤水份入渗率,充分接纳天然降水并储存起来形成耕层土壤水库,大大提高土壤含水量,在作物遇到阶段性干旱时及时提供给植株生长,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

(3)增强作物抗旱、抗倒伏、抗早衰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机械深松技术的实施拓宽了作物根系生长领域,使其形成了庞大的根系群,充分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提高作物抗旱、抗倒伏、抗早衰能力,致使作物活秆成熟,籽粒饱满,色泽度好,成熟度高,果穗秃尖小,增产效果明显。

(4)机械深松作业与其他作业相比较,其阻力小、工作效率高、作业成本低。

(5)深松机由于其独特的工作部件结构特性,使其工作阻力显著小于铧式犁耕翻,降低幅度达1/3,由此带来工作效率更高,作业成本降低。

(6)深松不翻动土壤,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造成的扬沙和浮尘天气,减少环境污染。

由此可见,农机深松抗旱保墒增产实用技术是一项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善耕层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旱抗倒伏、抗早衰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其效果显著,作用巨大,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增产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西藏青稞抗旱研究进展
防汛抗旱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安图县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